當牛頓發表力學定律和微積分,哈雷算出彗星軌道的時候,是中國的哪個朝代?當時的中國人在做什麼?

gyhsjddhddhd


還能幹什麼?當然是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愉快地玩耍咯。

1643年,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出生

這一年是農曆甲申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西朝大順元年,一個詭譎莫測,形勢複雜的年份。

這一年,大明、大清、大順、大西四個政權交替更迭,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崇禎帝吊死在煤山,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清軍大規模入關,李自成倉皇逃出北京,明朝官員有的壯烈殉國,有的投敵求榮,中國大地上演著戰爭和屠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一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中國沒有科學家,一個也沒有;前一年,牛頓出生。

這種巧合是不是已經預示了中西的前途命運?

1664年,牛頓發明微積分

這一年是農曆甲辰年,清康熙三年,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繼位不到3年,清政府正在忙於追擊南明小朝廷,平定各地反抗勢力。

1687年,牛頓發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力學三定律。

這一年是農曆丁卯年,清康熙二十六年,中國的康熙皇帝春秋鼎盛,天下無事,四海昇平,正處於“康乾盛世”的前期,天朝上國的美夢正酣。

這一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6位傳教士不遠萬里,來到北京,為康熙帶來了30箱科學儀器和歐洲書籍,這批“奇技淫巧”讓康熙大開眼界,開啟了中歐文化交流的序幕。

幾十年後,保守的清朝官員上書提出《禁用洋貨議》:“昔者,聖王之世,服飾有定製,而作奇技淫巧者有誅。”

1705年,哈雷算出彗星軌道,發佈《彗星地輿學論說》

根據這一發現,哈雷預測1682年曾光顧地球同一顆大彗星將於1758年再度出現,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這一年是清康熙四十四年,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開始進入暮年,不復往日勵精圖治,政紀鬆弛,吏治腐敗,看似強大的清帝國面臨嚴重危機。

然而康熙對此並未察覺,他在第五次南巡時路經松江府青浦縣(今屬上海)孔宅,御筆寫下“聖蹟遺徽”的匾額,又御賜對聯:“澤衍魯邦四海人均化育,裔分吳會千秋世永烝嘗”,完全沒有意識到他所提倡的儒家思想能讓社會穩定,卻不足以讓國家強大。諷刺的是,據考證我國在殷商時期的公元前1056年,便第一次書面記載了哈雷彗星光臨地球,此後將近3000年時間裡,哈雷彗星的每一次迴歸,在我國史籍和地方誌中都有記錄,而歐洲第一次記錄哈雷彗星比我國晚了1000多年。

然而無數次的記錄並沒有產生科學發現,因為我們只記錄現象,別人卻在探究規律。

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國人的科學技術水平遙遙領先於西方,比如祖沖之精確確計算圓周率,比外國早1000年左右;比如張衡發明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比如華佗搞外科手術和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然而,我們的“最早”沒能變成“最強”,20世紀最後幾百年裡,我們開始落後於西方,而且是一落千丈,數千年的科技領先被人一朝跨越,其中原因,發人深省。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清康熙十年,南明永曆二十五年(1671),牛頓完成了《流數法和無窮級數》,奠定了微積分的基礎。

清康熙23年,萊布尼茲同樣獨立的創制了微積分理論。

三年後,

清康熙26年(1687),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的闡述了牛頓三大定律,以及萬有引力定律。

清康熙44年,哈雷計算出了「哈雷彗星」的軌道,並準確預測了之後的觀測。


而在中國,臭名昭著的文字獄正拉開帷幕。1663年,「明史案」結案,株連甚廣。而八年之後,牛頓就完成了微積分的草創。

而後近一百年,文字獄愈演愈烈,自明史案以降,「南山集案」、「查嗣庭試題案」、「呂留良案」……

一時之間,風聲鶴唳,文人墨客,莫不噤聲。至於科學、技術,則完全被西方摔在腦後。近代之屈辱,早已在所謂的「盛世」中埋下了禍根。


每當我們談起牛頓、萊布尼茲、哈雷的時候,總會覺得他們離我們並不遙遠,大概還是近代的人。而我們談起康熙、永曆的時候,則總會覺得他們離我們很遠,是「古代人」。我們卻不知,他們其實是同時代的人物。


章彥博


牛頓的微積分創立比較早,但發表比較晚,為此他還和萊布尼茨有了很著名的爭競,據牛頓本人的回憶,他創立微積分是在1664年的那個冬天,然後到1665年初完全弄明白了,形成完善的微積分公式。而牛頓三定律,即《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發表於1687年。

而哈雷計算出彗星軌道,並在1705年發表了《彗星天文學論說》,預測1682年曾光顧地球附近的大彗星將於1758年再度出現。雖然我們一直大講我們在殷商時期就記載了這顆著名的彗星,但記載自然現象和推算出彗星軌道完全是兩碼事,牛頓通過蘋果落地給出了萬有引力公式,我們說,我們先人早於牛頓幾千年見過蘋果落地,這能一樣嗎?

當時中國人在做什麼呢?我們來梳理一下:

1664年:當時是康熙三年,雖然大多數的國土已經給滿清佔領,但是還有鄭氏和闖王的殘部進行抵抗,此年,闖王侄子李錦的義子李來亨被清軍圍攻而壯烈犧牲。四處戰火不斷,山河破碎,文化和科技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有所倒退。清廷下令將國外來傳播科學文化的湯若望等耶穌會士進行逮捕審訊,可想而知,西方的科技文明自然都被排斥。

1687年牛頓發表力學定律時,發動三藩之亂的吳三桂死了,康熙舒了一口氣,於是四處遊山玩水,造了一座雕龍刻雲的孟子廟碑,並御筆親書,名為“康熙御碑亭”,又寫“學達性天”的匾額賜給朱熹,完全是還是獨尊儒術,藉以麻醉和愚化人民的那一套。康熙當政六十年,一直搞陳腐的老一套,雖然有康乾盛世之稱,但相比同時期的彼得大帝,人家銳意改革,將俄國從舊式的封建社會帶進近代的工業化國家,而康熙因循守舊,並無建樹。

1705年,哈雷測算出彗星軌道時,時為康熙四十四年,這一年在西方,活塞式蒸汽機已經誕生,而康熙治下的中國,依舊是沉寂在千百年來一模一樣的農耕社會中。此時,皇太子胤礽結黨營私,康熙殺掉索額圖後,父子關係越發緊張。在對外關係上,康熙還是一貫排斥西方,將羅馬教皇特使鐸羅逐出北京,閉眼不看世界。

就在我們中國沉醉於所謂的康乾盛世時,中國已經被世界大踏步地拋開了,遠遠甩在了後面,到了1840年時,這才驚覺,西洋人的洋槍洋炮已不是弓馬嫻熟的八旗兵勇能抵擋的了。


江湖夜雨


1,科學在近代西方誕生,實際上是工商文明發展的自然結果。

2,科學誕生於西方國家,並不能證明了西方國家的人聰明或優越,科學是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僅此而已。

3,科學是技術發展的衍生品,技術在先,科學在後。

4,科學(尤其是物理學)是以實驗和測量為基礎的所謂的學問,這個學問由一群人來認定,在西方國家這群人的組成幾乎全是大學教授。

5,所謂具體的科學成果就是論文,論文的內容通常有三個方面,一是新發現,二是實驗證明,三是理解方式的創新。

6,寫論文就要有刊登論文的媒體,而媒體的產生是西方工商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7,所謂的媒體,實際上就是形成了一個自由的思想市場,這個自由的思想市場才是科學誕生的溫床。

8,所以,以媒體為載體的那個思想市場的自由度是決定能否誕生科學的基礎,一個不讓人自由發表意見的社會,是一個扭曲的社會,說話都需要提心吊膽,還怎麼能誕生科學呢。

9,結論是,對於科學的產生而言,自由的思想市場的形成很重要,也就是說媒體的責任重大。

10,今日頭條是新媒體,已經做的非常好了,可還有提升的空間,比如不要再問我一些我回答不了的離奇的物理學問題了,我只對簡單的物理現象感興趣,那個宇宙外面的宇宙裡的物理學問題我實在是無法涉及。

11,望今日頭條繼續努力,成為最好的新媒體,為促進中國人的思想解放出一份力。


概念之旅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這麼問,當英國人奪取了海洋霸權時,中國人在幹什麼?

當時的中國人,似乎是不介意誰獲得海洋霸權的,因為西方人不論是誰當老大,能做的都只是用一船船的白銀,來中國換取茶葉,絲綢,瓷器,航海中死傷無數,得利的還是中國人,全世界的白銀都流入。

當時東亞文明的所有人,都只關心一件事:誰擁有中原,也就是陸權,究竟是遊牧民族,還是漢人。清朝的建立,標誌著漢人的集體失敗,可能超過半數漢人都被屠殺了,剩下的少數知識分子,從此都活在文字獄的威逼和科舉的利誘之中,這種環境,除非滿洲皇帝本人資助,不會再有人研究科技了,滿洲皇帝當然不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愚民,弱民作為國策,在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推廣紅薯這樣的善政的掩護下進行得很順利。

西方人手裡的海圖和《幾何原本》,其實都是明朝皈依了天主教的的官僚,如徐光啟送給耶穌會教士的,當時明朝最大的危險,是土木堡殲滅了明朝整個勳武集團的蒙古人,向西方和蒙古帝國為敵的歐洲勢力輸送科技,其實是複合中原民族的利益的。

事實上西方確實利用中國的科技發展了起來,徹底摧毀了遊牧民族的軍事優勢,這一點來說明朝的那些官僚的設想還是實現了的。

但是,歐洲崛起後,完全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學生,歐洲人通過捏造舊約,給東亞文明按上了偶像崇拜的罪名,徹底否定了東亞文明的價值。這種否定,是近代中國內戰的淵藪,來自廣東廣西的洪秀全,孫中山的事業,都是從砸毀鄉間神廟偶像開始的,他們激起的憤怒和戰亂,最終都被來自湖南湖北的,真正有文化的人平息。

歐洲人通過代數化後規範化的理科體系,用捏造出來的古希臘科學傳統,羞辱中國人沒有科學,在英國傳教士的策劃下,用武力摧毀了科舉,成功的把英美大學,變成了中國知識分子心中的聖地,讓中國人為西方知識分子集體捏造的神話,付出真金白銀和人力資源買單。

歐洲人藉著先進的科技在全球對黃種人大開殺戒,以前是黃種人世居的美洲,澳洲,中亞都被白人佔領了。

白人在明朝時期,不到中國人數量的十分之一,現在卻是中國人的兩倍,300年來,西班牙人和英國人的後裔增長了300倍,中國人這麼多年只增長了3倍,而且主要還時在和西方敵對的毛時代,中國人口獲得了增長,自從加入WTO和西方合作之後,中國人口正在迅速減少。

總之,歐洲人趁中國人被滿人征服的機會,成功奪取了除東亞外,全世界的主導權。


莫折念生


艾薩克·牛頓出生於1643年。這一年,是明末崇禎16年,李自成、張獻忠等正在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境內召集流民,殺富……不知道是否濟貧;同年,皇太極死了,順治繼位。

埃德蒙·哈雷出生於1656年。這一年是清順治十三年,南明永曆十年,清廷正在清剿白蓮教、聞香教。

牛頓在1669年發表《運用無限多項方程的分析》。這一年是清康熙八年,康熙抓了鰲拜,修了盧溝橋。

牛頓在1671年寫了《流數法與無窮級數》。這一年是清康熙十年,清廷正打算收拾葛爾丹,統一西北;鄭成功正在東南抗清。

萊布尼茨於1684年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同年哈雷在劍橋拜訪牛頓討論行星軌道問題。這一年是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施琅歸降,臺灣正式納入大清帝國版圖。

萊布尼茨於1686年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現在使用的積分符號;牛頓發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摘要;哈雷公佈了首個有海洋盛行風分佈狀態的氣象圖。這一年是康熙二十五年,清軍取得雅克薩城戰役的勝利,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牛頓在1687年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所需資金是哈雷掏的腰包。這一年是康熙二十六年,孝莊皇后去世;清廷正在強化對漢人的統治,繼承明朝科舉,樹立孟子、朱熹的地位。

哈雷在1705年出版了《彗星天文學論說》,預言了彗星的迴歸,同年牛頓獲頒爵士身份。這一年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第五次南巡;大渡河瀘定橋竣工;羅馬教皇派特使來中國,稱要頒佈教皇禁令,康熙將其驅逐。

……

總之,牛頓哈雷的時代處於中國明清交替的時代,正是中國強化封建統治的時代,在科學發展上基本沒有任何進展。


聽松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的包容和鼓勵是分不開的.,當前,我們的社會有一種浮躁狂症,一種新的科學未能取得成功之前,攻擊多於鼓勵,一提到民間科研成果,就冠以騙子和民科加以攻擊.

中國人同時還有一種崇洋媚外心理,一旦國外出現了某項先進技術.就不惜一切代何的引進或模仿,知識產權屢遭國外垢病.若出現某項中國原創科研成果,社會就會出現不認同的呼聲.

為提高內燃機能放,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十幾年來.本人一直潛心內燃機油水混合燃燒技術,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節油率可達20%以上,有害氣體排放可哦少60%以上.同時具有提升動力和降低噪音的明顯效果,該項技術可用於現有點燃式和壓燃式發動機的升級改造.成本僅需千元,但一直無法得到社會認可和推廣,反於被一些人攻擊為水變油.騙子.


胡大業369369369


我以前解釋過類似李約瑟的問題,我認為是地球週期性氣候變化對某一個大的局部區域內的政治環境影響的結果。這個大的局部區域,是以當時人類的能力,可以較短時間內相互的達到對方領土,這個大的局部區域,如2000多年前的亞洲黃河長江流域。

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極溫暖氣候影響這個大的區域農業大發展,農業大發展進而影響政治大變革,即多個諸侯國至今劇烈的土地爭奪戰,劇烈競爭導致出現認知飛躍。明清小冰期,惡劣的氣候突然來臨,必然也影響人類的生存,影響政治突變,只不過這時,作為明晚期,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對於生存資源的爭奪,變成了兩種類型:一種是外部對明帝國資源的爭奪,另一種是明帝國內部的爭奪,而往往此時內部的爭奪戰是對帝國本身的“瓦解”,這種情況與春秋時期多諸侯國完全相反的趨勢,多諸侯國之間的競爭趨勢是“統一”,而明晚期的內部爭奪是“瓦解”,外部對明帝國的爭奪更是加速了帝國的“瓦解”。

這種競爭格局不是由非常多勢力、交錯角力的狀態。

歐洲則顯示出於2000多年前多勢力角力競爭的狀態,這種大政治環境下的各方,在競爭中力量可以相互轉換,不是一個與一個的轉換,而多個勢力輪流坐莊,這樣的競爭格局更容易刺激認知在整個這個大區域下升級。

其實認知的升級和基因的升級有類似的、一樣的模式,都是外部大環境突變,多勢力競爭、多勢力輪流坐莊這樣的特徵。這就是外部突變引發內部生態系統變化,這個生態系統才是關鍵因素,也可以說具有引發熵減信息升級的“生態系統”。


中國沒有產生科學,與什麼中國的體制、人種關係並不大,或者說沒任何關係,那些說中國傳統體制的、或者說黃種人不行的,根本是隻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本質。


百度百科:明清小冰期,1550年至1851年,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間,中國曾發生大規模類似於現在的極寒天氣,那時候經驗不足,防禦措施不及時,繼而發生群發性的農作物減產,隨後還出現饑荒、農民起義等一系列連鎖社會效應,影響很大。這起事件在史志上亦有記載,在中國稱其為“明清小冰期”。這一時期跨中國明、清兩朝,所以在中國也稱“明清小冰期”。具體來說,有的學者認為又可以分出三個明顯的小冰河期(可以理解為寒冷期):

(1)自明代中葉之英宗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

(2)自明代末葉後半期之神宗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至清代前葉之聖祖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

(3)自清代末葉之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至清德宗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

探索貓


我們在吃紅薯地瓜享受康乾盛世!


峰顏2019


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一直沒有作答,因為我覺得題主不僅僅是簡單說一個歷史紀年的問題,而是說一個沉重的時代話題,好多答主也敘述了當時 的歷史事件,中國當時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但是英國當時也是動盪的年代,其激烈程度也不亞於古老中國。所以我儘量兩方面結合起來說。

1642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在諾丁漢城堡升起王旗,宣佈討伐議會,開始內戰,滿人取得松山大捷,洪承疇被俘投降,大明與英國都是戰爭年代,而且都是必敗的戰爭。

身著滿人衣冠的洪承疇

1643年,李自成建立大順,順治即位,牛頓出生,英國查理一世進攻倫敦,民眾組織倫敦民團奮起反抗,同年,克倫威爾率領自耕農組成的騎兵取得重大勝利。

1644年,李自成稱帝,攻入北京,明朝滅亡,張獻忠稱帝,山海關戰役慘敗,吳三桂引狼入室,克倫威爾取得馬斯頓荒原戰役勝利,托里拆利完成測定大氣壓實驗。

吳三桂引狼入室,山海關慘敗

歷史事件引述到這裡,我想大家已經清楚了我的意思。

牛頓出生前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老中國正在被落後文明戰敗,如夕陽西下,而新興的英國卻是正在完成資產階級革命,若旭日東昇。

牛頓的童年呢,古老中國在承受“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當然還有可歌可泣的抗清鬥爭,也有明朝各路藩王的內鬥,英國則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斷頭臺,實現了君主立憲制度,掃清了阻礙社會發展的障礙。

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臺

假如易地而處,牛頓生在中國呢?他可能死於揚州十日,就算他長大了,他會去考科舉吧,就連侯方域都去考科舉了,他的節操還不如李香君,而李香君只是一個……,我不 想用那個詞,李香君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的節操超過了當時幾乎所有的士大夫,而這些士大夫的爭鬥毀了整個明朝。

侯方域,你配得上李香君嗎?

在那樣的年代,能指望牛頓做什麼,他什麼也做不了,再說了,憑爵爺的尿性,考中科舉後,那還不得把持朝政啊,只能說是多一個官僚罷了。

所以說,爵爺的偉大成就是建立在時代基礎上的。

再說一點更沉重的話題。

爵爺之前有哥白尼、伽利略、胡克,之前我們也不差,我們有祖沖之,有一行和尚,而且一行和尚也有微積分思想,可是結果呢?他們都去編撰曆法了,那當然是偉大的歷法,比西方當時的曆法要精準的多。

所以說,即便沒有李闖起義,沒有滿清入關,即使大明承平天下,那麼爵爺是不是在中國會編出一部更精準的歷法呢。

我們的資本主義萌芽呢,我們的交子呢?不幸都被儒家壓制了。

夫子啊,說什麼好呢?你確實開創了中華三千年的盛世,可是你確實也阻礙了我們走向現代,當然了,可能是後世腐儒曲解了夫子的意思,但是這次我們確實落後了,所以有了後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那就是鴉片戰爭了。

破敗的圓明園

這是我寫過的最沉重的回答,簡直是不能自已,說到最後,也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確實是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