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蔡瀾先生這等人物,按世俗標準,是屬於最難被歸類的那種人。很多人說他是“文學老饕”,是“食神作家”,但這幾個字,肯定牢籠他不得。現今對他的所有定位,幾乎都是錯位。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蔡瀾,1941年生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電影監製、美食家、專欄作家、電影節目主持人、商人

他是老頑童周伯通一樣的怪才。他之難被歸類,不是因學問博涵,更不是幹了啥驚天動地的大事業,而是緣在身份複雜,經歷斑駁。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是什麼職業,又該如何評價,似乎都明晰,又都是一團混沌,亦正亦邪,似是而非,難以名狀。 要準確說他,似乎不難,但無了無休。

他真是俗諺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那種人。他魏晉風度,什麼酒色財氣、吃喝嫖賭、琴棋書畫、文學電影,一輩子都在瞎玩,但玩出了花樣,玩出了境地,玩出了水準,也玩出了很成功很優渥的人生。這功夫,滾滾紅塵中,幾人能夠?這是一種大自在。前輩西門大官人差不多也這麼玩,可遠沒他的智慧和定力,只會還沒玩夠就先嗝屁玩死。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當今媒體渲染的“香港四大才子”,故去已經兩位

是以,那麼多人對蔡瀾先生痴痴作高山仰止狀,我從來不相信他們這些紅男綠女,是真只喜歡人家的“文學老饕”與“老饕文學”。


關於他的錯位有太多。比如,在如今大眾媒體中,蔡瀾長期和和金庸、黃霑、倪匡三位,並稱香港四大才子。但他其實是新加坡人,也和其餘三位大咖靠文字以峙聲名不大一樣。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早期為《龍兄虎弟》、《福星高照》等電影作監製時的蔡瀾,與成龍

他論祖籍,是我“鄉賢前輩”,上代人來自同一旮旯的,嶺南地區的省尾國角。可他是在新加坡出生的人,入籍也在新加坡,更是在新加坡生活、成長起來的華人。只是二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謀求發展,才跟他父輩跳出潮州奔向海外的路徑相似又相反,先是遠渡日本學了幾年電影,接著為求更大發展,投止回到了香港,做起了聲光影電的活計生涯。

他本身就是“影二代”,加之後來在香港電影界,深耕細作數十年,可說資深從業者。他長期供職在邵氏、嘉禾等東南亞首席巨無霸製片廠,手下監製出來的影片,實不乏叫好又叫座的,諸如《龍兄虎弟》、《城市獵人》、《福星高照》、《霹靂火》、《重案組》等等,都有他的聰明巧思在裡頭。在我看來,他首先是一個在世俗界揚名立萬的“電影人”。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年輕時代的蔡瀾.供職邵氏時,他弄限制級電影,也是此中翹楚

也是以,他雖是個極灑脫的人,即便四海為家,鄉音早改,可是鄉情很重,很愛潮州。他常自稱潮州人。後來他以美食名家,吃遍天下,但看他節目,不難看出,其實口味還是嶺東先人的滋懷唇齒。社會學家說,一個人什麼都會改變,心硬起來都會化成石頭,惟只適合家鄉的味蕾永存,想來是有道理的。

後來,有不少人批評他推薦的美食,口感很一般,其實就沒注意到飲食品鑑這一道,其實也有地域性這一點。


人到中年,他又利用娛樂圈的職務便利,和深廣的人脈關係,做起了主持人,更加風生水起。“老司機”甚至是“老色鬼”的大名,至此就更遠播了。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著名的《今夜不設防》節目

那是1990年代前後,香港娛樂業的黃金時代。他趁勢起火,竄同老夥伴、兼同為老頑童的黃霑、倪匡二位,合作主持起《今夜不設防》等娛樂訪談性質的電視節目來。都是一等一的大才子,是無心插柳,也是水到渠成,遂一舉創造下當時香港同時段電視節目的收視紀錄。

這個節目,相信80後、90後的廣東後生都有所領教:要說黃霑與倪匡那兩位,那真是文人性情,“禮豈為我輩設哉”,放得開,也玩得開,更扯的開,亦莊亦諧、插科打諢、葷素不忌,舌燦蓮花,精彩迭起。相較之下,那時的蔡先生,雖也開始有了油膩之狀,但到底還是溫文爾雅書生之質,還不夠後來的放浪形骸,多是聊備一格陪襯而已——要找個人捆綁蹭,我會想到《快樂大本營》的吳昕。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王祖賢在《今夜不設防》的談話——當年被更“坐實”為“花瓶”

很顯然,他的主持功底、他的口才,跟他的監製、編劇能力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的。當然,這種差距,也僅僅只是和他自己的本職強項相比、和黃霑倪匡這樣的“老油條”兼“大名嘴”相較,略顯出疲態而已,普通人和他唇來劍往,還是要退步三舍的。陳魯豫論主持,夠功深力遠了吧,採訪他,分分鐘被反問的驚慌失措,花容失色。

所以,蔡瀾先生,雖然複雜難名,但論其最本職,論其最成功之處,我以為可算是個“娛樂圈資深大佬”。這方面,他的確是既資深,又成功的。忝為後輩,心服口服,也不該有二話。


到了1990年代末期,似乎能者無所不能,他突然以美食名家了。手口並用,財源滾滾,遊走天涯海角,吃遍五湖四海,寫盡浮生百態,讓人歆羨,也讓人喜聞樂見。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當代頭號美食家?

至此,他不僅坐而吃,甚至起而寫,不只是一躍而為“華人第一吃貨”,甚至“華人文化圈首席文學老饕”的名號也出來了。你看這些年的報紙電視,幾乎清一色捧他為“食神”,為“頂級作家”,甚至說他的美食類散文代表著“當代最高段位”云云。不管是無心還是有意,他“文章大家”的美名,已深深淹沒在大眾唾液和粘痰齊飛的海洋裡。

此後的他,主要身份就是美食家、美食專欄作家,並以此身份馳騁縱橫於兩岸三地。他自己說,“幾十年前,單靠寫作一年就能賺幾百萬港幣”。他後來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憑藉的資質也當在此美食作家身份。不然,金庸的武俠,倪匡的科幻,黃霑的歌詞,那可都是當代足以卓然無匹的文字華章,蔡瀾要只靠電影監製、靠著嘴饞貪吃,就能夠與之華山論劍、平起平坐,也是莫名其妙的吧。當然,還有人說他詩詞、書法俱臻“第一流”,可書冊俱在,展覽也開,怎麼看都是業餘水準,藏拙是幸,不提也罷。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2018年,在北京榮寶齋,辦“蔡瀾書法展”

對於很多中國文人“美食家”來說,所謂“食也”,實為性也,女人也。蔡瀾作為美食家的水準到底如何,我這張嘴生來就沒用,不貪吃,也不懂吃,自然無法評判。甚至不怕開罪,我向來覺得,世間竟然有所謂專業“美食家”,其實挺無聊的。這些人,遊手好閒,無所事事,花費一輩子的時間,瞪眼看自己的肚臍眼,窮盡所有法子滿足花花肚腸,同時好叫其他人也起興趣,叫人家也來瞪眼看,然後竟然也稱“家”,真咄咄怪事。美食再好,不過就是一堆排洩物,君子不器,這樣折騰聒噪,有意思麼?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蔡瀾展出的書法

張愛玲和我一樣尖酸刻薄,她也不好什麼美食,一塊麵包都能滿足飽餐。她過去曾說所謂“美食家”,就是“肚臍眼展覽家”,我佩服她真有才,說出了我的心聲。不過,這些都是閒話,再多說也缺德,按下不表吧。


至於說,在諸多的描寫美食的文學老饕中,蔡瀾的文字段位是怎樣的,我作為讀者,倒似乎可以略述見聞,瞎話幾句實話。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由美食家再度轉身為名作家.簽名售書

關於他的美食文字,我看到了太多法螺在大張旗鼓地吹捧。比如什麼“筆耕之際寫遍了市井凡人之悲歡、絕世異人之傳奇”,什麼“是寫人的高手,文字流麗典雅,寥寥數筆,即可傳神寫照,似寫意人物畫,走絕了傳統筆記的路子”云云。這樣的評價級別,完全是文學大家段位的。

但是,實情真的如此麼?蔡先生美食隨筆迄今已經不下百部,可謂洋洋大觀。多年前,我震於其赫赫聲名,曾經到圖書館,也取來讀過一二十本。要說什麼感覺,不客氣地說,只覺得“上當受騙”四字大體可形容五味心情。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蔡瀾部分散文集

他的美食文字,要說優點,肯定是有幾項,需還其實,不該掩飾:其一,在於不人云亦云,總能融入自己的看法,察人閱世,是有深思的;其二,他見多識廣,談論美食,不會完全沉浸在食色形味之小趣味,通達又幽默,能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其三,他過去是留日學生,對日本文化之稔熟,確實是有獨到之處的,妥妥“知日派”,能不經意間談及一些好觀點。

從這一點上看,應該說老爺子是個合格的美食家,優秀的記者。但是,是否稱得上“文學老饕”,甚至是一二流的“文學老饕”,我則是有疑慮的。


核心原因當在於說, 要說他是“美食作家最高段位”,他的文筆實在很一般。他當然是名副其實的怪才,也是活到通透的大玩家,但是文字功夫,要麼疏於打理,要麼是無力整飭,很浮泛潦草。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受眾極廣

他的文字,實話說,我這樣的淺薄讀者,都難以卒讀。要知道,我們認知中的“文學老饕”,標準那可是梁實秋、周作人這樣的段位的呀,大家真的都忘了一乾二淨了嘛!如果蔡先生這樣的粗糙文字,說的刻薄點,不過相當於鄉鎮精緻一點的飯館宣傳語水準,倘若這都足以入席稱尊了,那我們對於精妙的中文,未免太忘恩負義了。

蔡先生的美食文字,論其缺點,那是更為明顯的:其一,在文筆才華有限,最高禮讚也就是“小清新”的樣子,中國語文的優雅和韻味,全被他沖淡成了一灘口水文;其二,彷彿壓抑過甚,他年老時候的文字,越發不可收拾,比誰都嘮叨,囉裡囉嗦。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一飲一食,乃人生大事,也是浮生玩樂

其三,也許是專欄文章的格局所限,以字算錢,以快、淺、淡為得計,鍛字煉句的功夫幾乎沒有,章法鋪排的講究全然漠視,似地溝油炒的菜,吃著爽快油膩,但半晌就一瀉無餘,沒有回味。

蔡瀾先生談美食也許足用,但是論文字,真是沒什麼可說的。他的文字不佳,蓬頭垢面;他的文章成就有限,溢於視聽,本是一個很簡單,甚至是很絕對的命題。

直心即道場。這一點實話,是不必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為鄉黨諱的。這個世界,不該只剩下一種奉承,一種附和,一種虛情盲從 一種見風使舵。


真正的文學成就,是自己憑作品跟時間爭取來的,而不是媒體分配、大眾吹噓來的東西。所以,以文學本位的原則,評價蔡瀾先生的美食文字,我不拘鄉曲之私,得直白說,差不多都是一時潮流的快餐文字。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住所寫書法

我還得市儈地說,任何五迷三道,混吃混喝,流著口水寫的東西,再暢銷也不足以稱“文學”,更不好說是什麼“最高段位”。真正的當代“文學老饕”,老一輩的,我只認得陸文夫、認得唐魯孫,認得汪曾祺,認得王世襄,認得鄧雲鄉,自鄶而下,早無“大家”。年輩稍晚的,像逯耀東、鍾阿城、沈宏非、趙珩、沈嘉祿,也只能說還行而已。

至於蔡老爺子的“文學老饕”或“老饕文學”,還是留給那些無聊的人們,繼續布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去吧,我不想看第二遍。雖然,我挺喜歡他這個人的。他的性情、學識、見聞、飲食心得、處世之智,比起他的文字,顯然是更優越的證明。人活到他這份上,可以別無所求了。我很歆慕他,可以在世道流矢中,如此聰明地活著。

“食神”作家蔡瀾,他的文章,是被吹成“當代最高段位”的嗎?

人生沒有贏家,只有好壞的玩家

話說有期《魯豫有約》,陳魯豫採訪他,問他每天早飯就喝酒,會不會有些怪怪的感覺。他眯著眼睛信口就道,香港千山初醒之際,正是巴黎火樹銀花的午夜,提著菜籃,呷點小酒正合適。呵呵,你說,此等境界,人間世幾人能夠?

午前,閒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