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手握天下兵馬,為何還輸了?

自古藩王造反基本上都是賠本生意,風險大得離譜,但是很多王爺們依舊前仆後繼。那麼藩王造反成功的有幾個呢?明成祖朱棣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造反的時候是被逼無奈,實在是活不下去,朱棣造反的時候可是天下太平,亂世造反還情有可原,和平年代成功的幾率就太低了。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手握天下兵馬,為何還輸了?

得民心者的天下,朱元璋建立大明,建國初期對百姓很不錯,朱元璋本身貧苦人出身,知道百姓之疾苦。朱元璋殺官員很多,但從不為難百姓,說他弒殺也罷、殘忍也罷依舊是千古一帝。朱棣造反的卻不同了,當時朱棣被封為燕王,在邊境那是橫著走的,地位高貴、吃盡穿絕,生活條件非常好。

哪怕朱棣不造反,交出權力,也能榮華富貴一輩子,但是朱棣並不是凡人,他權力慾望極重,加上軍師姚廣孝煽風點火,就直接造了侄子的反。朱元璋的大兒子太子朱標突然去世,本該繼位的朱棣卻沒有通過正當途徑得到皇位,而便宜了皇孫朱允炆,朱棣對此極其不服氣。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手握天下兵馬,為何還輸了?

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之後,馬上開始削藩行動,這就逼著朱棣馬上起兵,如果安於現狀,很可能是個死。當時全天下都知道燕王可能要造反,朱允炆身邊的黃子澄之流也非棟樑之臣,給皇帝出的都是餿主意,朱允炆自己還沒有什麼主見,就這麼聽從了黃子澄的建議,削藩過於急躁唐突。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手握天下兵馬,為何還輸了?

朱棣起兵之後就好說了,大家都不用藏著掖著了,看拳頭說話就可以了。朱棣在北平地區,雖說是地頭蛇,但當時的皇帝還是朱允炆,你一旦叛變,皇帝可以率領天下兵馬剿滅你,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世界力,我想那時的朱棣也會感到無力。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手握天下兵馬,為何還輸了?

事已至此,那就硬著頭比干吧,為了出師有名,朱棣還琢磨了口號,叫做清君側,也就是出兵的目的並非造反,而是為了殺掉奸佞。齊泰、黃子澄就是朱棣的頭號敵人,所以之後齊泰、黃子澄也必須要死。朱允炆是個比較窩囊的皇帝,他手握皇權,執掌全國軍兵,面對朱棣的造反行動,愣是被打敗,實在是悲催。

朱元璋殺掉了太多的武將,為靖難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至於朱允炆派兵的時候,發現手下幾乎沒有能打的將軍。朱元璋的心是好心,但是辦了壞事。朱允炆首先派老將耿秉文出場,這個決定還是明智的,奈何耿秉文善於防守不善於進攻,於是吃了敗仗,退回了真定。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手握天下兵馬,為何還輸了?

黃子澄在這個時候又蹦了出來,換掉了主帥耿秉文,舉薦了軍事廢柴李景隆,後來的種種失敗,大多都是源自李景隆。李景隆是李文忠之子,卻有名無實,跟他爹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李景隆兩次打敗,損失幾十萬明軍,之後,中央軍再無決勝把握。最後北軍攻打南京時,李景隆率先為朱棣打開城門,成為朱棣開國功臣,如果說李景隆是漢奸,估計沒有人會反駁。

另一方面,朱允炆在戰爭伊始,曾經告誡將領,不能傷害他的叔叔朱棣,這就給朱棣穿上了一身最高級別的防彈衣。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是說得過去的,但兩軍交戰,不準斬殺對方將領就是胡扯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很多時候兵可以再招,但將領沒了那就全完了。

北軍士兵的精神領袖就是朱棣,只要朱棣還活著,那麼就能一直幹下去,屢次戰事危機之中,都是朱允炆的防彈衣救下了朱棣,挽回了危局。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具備,加上朱棣的運氣很不錯,勝利就成了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