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2017年10月,我如願進入柏林自由大學,

下了飛機,站在德國的土地上,懷著對未來的一份憧憬;

2018年2月,在保險的心理測試中,

我被診斷出嚴重的抑鬱傾向。

買了一張機票,迫不及待“逃”回國內。

2018年7月,我重回柏林,帶著豁達的心情,

健身、旅行、參加課外活動,開始真正的德國學習、生活。

也許你們並不知道“抑鬱”究竟是什麼

或者根本不會去想“在德國留學,讀不下去了怎麼辦”

如果這樣,我寧願你們永遠都不知道

又或許有很多同學,知道卻又很迴避,認定自己絕不可能是那個人,或者過分擔心,早早斷掉去德國留學的想法。

其實,兩種做法都不對

真正的成長,

不是一開始就回避,也不是輕易的捨棄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而是在你經歷過起起伏伏,

被火焰和海水侵襲、浸泡了無數遭之後,

還能保持初心,勇往直前!


01

時間回到我在國內讀大二,

我們有一個德國外教,

待人溫和,做事嚴謹、一絲不苟,

課下之餘,還會介紹他的家鄉,風景秀麗,綠樹成蔭。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潛移默化中,我開始越來越喜歡德國,

再加上德國留學成本低,我便更加覺得德國是個性價比很高的國家。

但,我不是個莽撞的人,

如果下決定,我一定會做很全方面的考慮。

所以,2015年,我就去了曼海姆,

體驗了為期一個月的暑期班,

直到真正確定自己喜歡德國後,才開始準備德國留學的種種事宜。

2017年10月,我如願進入柏林自由大學,研讀“北美研究專業”。

下了飛機,站在德國的土地上,懷著對未來的一份憧憬。

我以為自己做了種種的準備,我的德國留學也必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02

但,我還是出現了抑鬱。

以下是我事後總結的原因,希望你們可以看到,不要走我的老路。

第一:高估自己的能力,選修9門課,壓力巨大

德國大學不同於國內,選課非常自由。

你可以在四個學期內(專指研究生),任意搭配組合課程數量,達到相應的學分要求後,準備論文,就可以畢業了。

當時,我就想著一定要快點畢業。

第一個學期,我一口氣選擇了7門專業課,

再加上1門語言課,1門“寫論文”的課,總共選了9門課程

德國大學的上課方式和國內也是截然不同,

碩士階段,每週需要讀的閱讀材料非常多。

上課以研討為主,

也就是說,以學生為主不是以老師為主,

不像國內,老師在上大課,你愛聽不聽,記筆記就結束了。

而我總共選了9門課程,每週需要閱讀的材料非常非常多,可謂壓力巨大!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03

第二:高低年級同學一起上課,

且“以學生為主導”的授課方式,讓我很難適應。

上面說到選課自由,

所以我們的課堂當中不僅僅是有研一,也有研二,甚至已經讀到第三個年頭的學生,大家的層次很不一樣。

好處是,讓你會看到差距,激勵自己,

向他們優秀的學生去學習。

但對於我來講,無形中給你一股壓力。

畢竟你比人家少讀書,在知識層次上,相差還是蠻大的。

而教授此時,又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

導致這門課程的核心內容都是同學在講,

教授講的內容只有理論的鋪墊。

對於我這種新生,

在國內對於美國政黨沒有那麼深入的研究過,

在知識層次上是斷層的。

我就會發現,我抓不到課程重點,心裡很不安。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04

第三:沒有選到自己喜歡的課,

這讓我質疑自己來德國的目的,產生厭學心理。

當初選擇“北美研究專業”,

就是因為對北美的外交政策、中美關係、國際關係感興趣,但其實德國的培養計劃中基本以“政治”方面為主。

少部分的北美政黨研究課程,卻又和我其他的課程有所重疊,故只能在第一學期放棄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由此,我就產生了厭學心理。


05

第四:柏林的冬季,天氣陰冷,讓人情緒低落

德國的冬天,非常陰冷,

有時候,一整天都沒有太陽。

在自習室待到3、4點鐘,一抬頭,就發現天已經黑了。

整個人心情非常壓抑,提不起精神。

週六週日的時候,還要讀大量文獻,

再加上天黑的很早,也不太想出去,

久而久之,又會缺乏體育鍛煉,心情就越來越不好。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那段時間,我不喜歡說話,拒絕和外界接觸,

反覆懷疑自己,為什麼要來德國讀書?

06

在此,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對我特別的寬容。

和我的父母溝通後,

他們表示比起我的學業,更擔心我現在的狀態,他們說“如果你想轉學、換專業,甚至不學,退學都沒問題”。

同時,我也感謝自己是個“遇到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我的保險中,有“抑鬱傾向”的測試,

我積極接受測試,結果顯示“嚴重抑鬱傾向”。

接著,我預約學校的心理諮詢,

但是校方的回覆是兩週後再來,

如果緊急,可以撥打柏林的心理急救熱線。

後來,我又找了柏林的一家心理診所,

進行網上預約和郵件諮詢。

但那個時候,我但是非常拒絕和外界接觸,

不喜歡講話,所以就沒有去當面諮詢。


07

於此同時,我第一學期的課程臨近結束。

我發現,如果不去上課,我的心情會有略微的變好。所以,我開始想跳出當時的學習環境,換個環境感來調整自己。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這時,我發現了“路透社”的實習招聘,便開始著手準備。

同時,開始申請學校的休學。

2018年的2月17日,我飛回北京。

2月22日,我進入路透社開始實習。經歷北京辛苦的找房、擠地鐵、實習生活。

當時,正值“兩會”期間,

新聞工作者們,繁瑣的工作特別多。

讓我覺得,比起職場生活,校園生活多麼簡單。

北漂一族的辛苦的狀態,

也讓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非常不容易。


08

那年3月中旬,我生了一場病,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身體的重要性。

當你躺在醫院裡,看著自己的血被一管管抽走

打針輸液,打針輸液,沒有人能替代你的痛苦。

我時常認為:年輕的時候,多學點東西,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比起健康的身體,這個又算得了什麼。

而且很多情況下,並不是我學習時遇到了什麼苦難,是我自身的認識出現了偏差。

自此,我把路透社的實習辭掉,開始安心養病,開始不鑽牛角尖。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09

身體恢復後,我決定重回德國。

我的想法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下,是我重回德國後,調整自己的一些方法,也許,會對你所有幫助。

第一:一切都是要以身體健康為第一要義

第二:儘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不鑽牛角尖

第三:有的時候可能不要那麼急,“慢慢來才比較快”。

不像以前那樣苛求自己,覺得沒考到90分就是失敗者。

第四:去發現德國生活中的小美好

  • 找語伴,學習德語,增加與外界接觸
  • 利用facebook,發現周邊的活動,美食節、音樂節呀,儘量去感受,豐富自己的生活
  • 加入當地的中國留學生群,聚餐、參加活動,增加與外界的交流
  • 參加學校的體育課,比如說夏天到了,可以去學皮划艇、拳擊、柔道、跆拳道、攀巖等等。學校針對大學生都有特殊的優惠,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學一門體育運動。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第四:去旅行,德國地處歐洲。

周邊國家很近,也許在旅行當中,你會有新的見解。

第五:對自己寬容一點,善待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分清你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對自己好一點。

比如說我現在的主要矛盾就是身體健康,那我就以身體健康為前行,我就會發現,我之前糾結的點,就變得不再重要了。


我留德的那段日子,抑鬱、厭學、直至休學

最後,

希望大家能夠堅強樂觀,充滿毅力。

即使是遇到消極情緒或心理危機的時候,

也要學會不放棄,儘量不放棄。

有的時候,退一步可能海闊天空。

希望大家,儘可能的去享受自己在海外留學生活的這段時光。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經歷的事情越多,你的心理成熟度,或者你對這個世界、對於生命的這種感知,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我想這也就是我們人之所以要去探索,

挑戰自我的一個原因吧。

最後,祝福你們,讀到喜歡的專業,被理想的德國學校錄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