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厭學”案例的心理分析

如果孩子表現出不願意學習或成績明顯下降,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為孩子的學習著急、焦慮,而不是去思考這樣的結果都有什麼樣的原因。有的家長即使去尋找原因也只是圍著學習轉,比如:說孩子厭學;孩子不願意吃苦;孩子玩手機;孩子不聽話;孩子心思不用在學習上等等,而忽略了深層次的教育和心理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兩年前做過這樣一個案例。一高二女生,表現出強烈的不願意學習,討厭學習 ,拿起課本就厭煩,作業不願意寫,上課不聽課。喜歡看各種宮鬥劇,各種暴力犯罪影視作品及各種自殺自殘的圖片。媽媽說孩子很厭學,思想很極端、黑暗,認為世界上沒一個好人,總想著怎麼報復同學和老師,甚至把他們都弄死。

一例“厭學”案例的心理分析

諮詢中孩子慢慢講出事情的原委,她之所以討厭同學,是因為她感覺同學都很虛偽,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經常在背後說她壞話,沒有人真心對她好。感覺老師也故意針對自己,經常給她談話,和她媽媽一樣總是說她不好,她不想聽,不願意聽。後來,老師對她不管了,感覺老師放棄了自己,很不負責。

她說做人就要恩怨分明,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欺負自己的同學,不負責任的老師都該死,因此很喜歡看各種宮鬥戲,暴力犯罪電影,學習怎麼報仇,看到“仇人”被痛苦的弄死弄殘,感覺特別爽。

背後最的根本的原因卻是孩子內心很膽小。比如夜晚一個人不敢上廁所;不敢爬高;一個人走在街上總擔心有小偷或搶劫的;總擔心有人會傷害自己…顯得很膽小怯懦;其次,她的思想和同齡人相比顯得比較幼稚,情商低,不會人際相處。因此她經常成為同齡人開玩笑、捉弄,嘲諷的對象,雖然沒有發生惡劣的校園霸凌時間,可能他們並沒多大的惡意,只是惡趣味。但對她來說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惡意欺負,而自己又因擔小不敢反抗,也不會應對,又不被老師和家長理解,自己內心充滿委屈和憤怒,因此總想發洩和報復回去。這種狀態下,她很痛苦,也很無助,沒有心思學習,長期沒心思學習,功課拉下很多,基礎越來越差,學也學不會,因此也不想學習。

一例“厭學”案例的心理分析

她的這種情況和父母的教育密切相關。一方面父母為了讓她聽話,自小總是用各種恐嚇性語言描述各種危險,讓她不敢亂跑亂動;同時又對她過度保護,過度包辦,很多事情沒做過,不敢做,也不會做。這種教育模式下,她的個性膽小怯懦,嬌氣,情商低,引發出一系列的人際問題,進而出現學習問題。人際和學習上的挫敗感,又反過來導致孩子內心很自卑,極度壓抑,產生憤怒,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的問題既是心理問題,也是教育問題,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父母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成人教育。先成人後成才,成人才能成才,否則在成才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會摔跟頭,即使成才也是歪才,廢才。

心理諮詢中和孩子一起梳理出問題形成的原因及發生發展機制,制定出先調整情緒,化解內心的自卑,提升自己的膽識,學會人際交往,然後針對學習調整學習心態與學習方法的調整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調整和心理訓練,孩子變得自信陽光起來,開始主動學習,而且能沉下來學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