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文 / 王立軍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人類的成長過程,始終伴隨著威力無比的自然力量。這神奇的力量,在給人類帶來幸福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特別是我們的先民們,由於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對自然界認識的缺乏,面對無形的難以捉摸的自然之力,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抵禦能力,由心生畏懼,進而頂禮膜拜,於是自然之神隨之產生。天神地祇,雷公風伯,草木山川,皆有神在。為了獲得神的福佑,以求趨吉避凶,人們對神極盡虔敬之心,經常奉上供品,舉行儀式,表達對神的誠意。這便是早期的祭祀。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對古人的祭祀活動有著形象的描繪,是我們瞭解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甲骨文祭 金文祭 小篆祭

《說文解字》:“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這就是說,“祭”就是手裡拿著肉祭祀神靈的意思。“祭”字的甲骨文字形,左邊像肉(即楷書“祭”字左上角的部件),右邊像手(即楷書“祭”字右上角的部件),下面的點像血滴,點的多少不一,表示剛剛宰殺的犧牲,還在滴血,就拿來祭祀,這說明當時還保持著血食的習慣。“血”字甲骨文字形作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正像祭祀時將血盛在器皿中的樣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者茹毛飲血,用血報神。”古人自己吃生肉,飲鮮血,也拿生肉鮮血來祭祀神靈。久而久之,“血食”也便成了祭祀的代稱。我們經常在古書中看到“社稷不血食”的說法,意思就是社稷之神得不到祭祀,象徵著國家的滅亡。這種殺生血食的祭祀習俗,在中國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記載,直到今天,中國部分地區還有以“血食”祭祀鬼神的做法。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當然,對於“祭”字中的點到底代表著什麼,還有些不同的看法。如有人認為,點代表的不是血,而是碎肉末。古代祭祀的時候,為了方便神靈的享用,人們事先要另外準備一些切碎的肉末,撒在大塊的肉上,祭祀時祭祀者左手提著肉塊或盛肉的器具,右手抓取上面的肉末慢慢拋灑,好讓神靈前來享用。隨著祭祀的進程,肉末越來越少,就好像神在一點一點地享用一樣。這有點兒類似於現在殯葬時撒紙錢的儀式,左手持鬥,右手從中抓取紙錢撒向空中,口中不停的禱告讓亡靈前來拾取。《儀禮》說:“右手取肺,卻左手執本……絕末以祭。”這裡的“肺”應該是用於祭祀的肺,可以抓取,“本”,鄭玄注:“肺離上為本下為末”,是靠下肥厚的那一塊。“絕末”就是用手從肺本循到末端,掐取碎末來進行祭祀。從《儀禮》的這一記述來看,把“祭”字中的點解釋作肉末,似乎也有一定的根據。還有人認為,“祭”左邊的不是肉,而是盛酒器,手持酒器將酒倒出,以這種方式進行祭祀,點就代表從器皿裡淌出的酒滴。不過,這種說法目前還找不出更多的證據。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祭”字甲骨文還可寫作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字形中除了手、肉、血滴之外,下面增加了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所增加的部分就是“示”字。其實,多數與祭祀或神靈有關的字,都會帶上這樣一個偏旁。《說文解字》:“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許慎對“示”字的解釋,依據的是其小篆字形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他認為,上面的兩橫是“上”字,“上”代表天,下垂的三筆分別代表日月星,上天用日月星所形成的不同天象,映射人間的禍福,提示人們遵照行事;人們則通過天象觀察自然的變化,瞭解神的旨意。這種根據小篆字形所得出的解釋,無法與“示”的甲骨文字形相切合。“示”在甲骨文中有多種寫法,按照葉玉森《說契》的說法,“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乃最初之文。上從一,象天;從丨,意謂恍惚有神自天而下,乃以丨為象徵。變作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下從一,象地,謂神自天下地也。又變作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上從二,乃從一之訛。……更變作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與小篆合。即許(慎)三垂日月星之說所由來,亦即近儒漢族崇拜三光之說所由推演。實則初民崇拜大自然,惟覺有神自天下降而已。‘示’本繁變之字,許君及近儒之說,並不免附會。”葉玉森批評了許慎的說解,但他自己的解釋也同樣有附會之嫌,把其中的“丨”解釋作彷彿有神自天而降,確實顯得過於玄虛。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解釋為神主的說法也很流行。神主大致相當於現在所供奉的神靈或祖先的牌位,古時候的神主多為一根豎立的木頭,或者將幾根秸稈捆在一起,外面塗上泥,以此作為神的依附,供人們祭祀供奉。但這種說法很難解釋神主上面所加的一橫究竟是什麼含義,變成兩橫又是什麼含義,酒或者血為什麼能從神主上流淌下來,這些都還是疑問。相比較而言,我們更願意相信另一種說法,即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像祭壇,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像祭壇上擺放有祭品,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則像酒或血從祭壇上流淌下來,或者是祭品的碎末從祭壇上撒落,這樣解釋似乎可以與“祭”字中的點相印證。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甲骨文祝

我們還可以通過“祝”字的甲骨文字形來觀察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的形象。祝是祭祀時負責向神禱告的人,也指祭祀時的禱告詞。其甲骨文字形正像一個人跪在地上,面向神壇向神禱告的樣子。“祝”的這些字形中,有的祭壇上沒有祭品,只是跪在神壇前作禱告狀;有的則像伸開雙手,在祭壇上擺放祭品之形;更有的就像前面所說的左手持盛肉的器具,右手拋撒肉末的樣子(如第一行的第4、5個字形),這說明,認為“示”字中的點是肉末的說法,在字形中也可以找到根據;而第二行第1個字形中,“示”字的四點從祭壇的兩側直接下落,又確實像液體(血或者酒)向下流淌的形象。所以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推測,當時祭祀的方式並不是單一的,有的以血與肉祭,有的以酒與肉祭,有的則是“絕末以祭”,不同的造字者選取不同的方式作為字形的取像,於是便有了“示”和“祝”等字的不同寫法。這種為同一個字選擇不同取像的情況,在甲骨文中相當常見,如“牢”本指圈牲口的地方,有的圈牛,有的圈羊,有的圈馬,於是“牢”字也就有了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等不同的寫法,這是因取象不同而給同一個字造出幾個不同字形的典型例證。由此看來,關於“祭”字中的點究竟代表什麼,正確答案很可能不止一個。

第二行的前5個“祝”字,跪著的人形上面都加上了大“口”,意在突出這個人在張著大嘴不停的禱告;最後一個字形的“口”雖然放在下面,也起著同樣的作用。禱告時所說的言辭叫祝詞。祝詞有的是程式化的,什麼時候說什麼樣的祝詞是固定的;有的則針對不同的祭祀內容而有不同的祝詞。在古代文獻的記述中,有不少祝詞是非常個性化的。如《尚書·金縢》篇,就記錄了周公為周武王的疾病而作的祝詞:周滅商後的第二年,周武王生了重病,身體不適。武王的母弟周公旦為了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武王,就把自身作為抵押,建成三座祭壇,修整祭祀的場地。又在三壇的南方築起一座臺子,周公面向北方立於臺上,安放好璧,手拿著珪,向武王的曾祖、祖父和父親禱告說:“你們的長孫(武王)患了重病,如果你們三位先王在天上有助祭的職責,就用我來代替他的身子吧!我仁厚孝順,多才多藝,善於事奉鬼神。你們的長孫比不上我的才藝,又不會事奉鬼神,(還是讓我去幫你們助祭吧,別讓他去了。讓他好好地活在人間吧!)而且他在天帝那裡接受了任命,獲得了整個天下,因而能夠使你們的子孫在人間安寧,天下的老百姓無不敬畏他。唉!不要喪失上帝降給的寶貴使命,我們的先王也就永遠有所歸依了。現在,我來聽命於大龜,你們如准許我的祈求,我就帶著璧和珪去追隨你們,聽候你們的命令;你們如不准許我的祈求,我就將璧和珪收藏起來,再也不向你們請求了。”於是用龜甲卜問了三次,都一致顯示出吉兆。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周公旦的這段祝詞的確很有特色,他為了達到代替武王去死,以便讓武王繼續治理天下的目的,故意在先王的神壇面前誇耀自己的本領,好讓先王相中他而放回武王,這種為國家社稷犧牲自我的精神,確實令人欽佩。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在古代,祭祀是一種重要的禮制。當時有所謂的“五禮”之說,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其中吉禮就是祭祀,被列為“五禮”之首。《禮記·祭統》篇說:“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左傳》也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戰爭。只有祭祀和戰爭才能稱得上國家大事,可見古人對於祭祀是何等的重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甲骨文豊 金文豊 小篆禮

從“禮”字的構形,我們也可以大致窺知古人將祭祀列為眾禮之首的原因。“禮”字繁體字作“禮”,從示從豊,“豊”的甲骨文,像器皿裡盛滿了玉。郭沫若指出:“禮”是後來的字,此字在金文裡有寫作“豊”的,從字的結構上來說,是在一個器皿裡盛兩串玉器以供奉神靈,大概禮就起源於祀神,故其字後來從示,其後擴展為對人,更擴展為吉、兇、軍、賓、嘉的各種禮制。郭沫若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由於祭祀之是眾禮之源,把它置於眾禮之首也就理所應當了。周公旦向三位先王禱告時所用的璧和珪,都是當時常用的玉製的禮器,這正符合“禮(豐)”字以器皿盛玉的構形。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文章來源:《漢字的文化解讀》,商務印書館

------------------------------------------

文章作者

王立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文學院黨委書記。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
欄目主持人

董京塵,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專欄畫家:黃亭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