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1943年末到1944年初,一辆由t-34底盘改造的坦克歼击车一度成为了苏联装甲部队最具威力的存在,它的风头甚至是盖过了装备85炮的KV重型坦克,这就是装备一门D-5S 85毫米主炮的SU-85坦克歼击车。这款全重为29吨的全封闭式战车凭借着数量和质量的双发优势,将机动、火力、防御三点做到了极致,所以SU-85以及改进型SU-100又被称之为二战

最成功的坦克歼击车。

SU-85的冲击

SU-85在苏军强渡第聂伯河的战役中首次亮相,一经投入就广受苏联装甲兵的喜爱。在1944年夏天的攻势中,单单是苏军第1021自行火炮团装备的SU-85战绩就高达100多辆坦克。而反观德军手中,除了先进而又稀少的虎豹坦克,SU-85的对手大多都是装备了48倍口径的四号各种改进型以及由三号坦克改造而来的坦克歼击车,超过2500的月产量以及强大的53倍口径85毫米主炮,德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落后于苏联。对于苏联的这款装备,德军只要一俘获就会立马编入其战斗序列,这背后表达的除了SU-85的成功外,恐怕更多地还是德军没有相对应武器的窘境。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德军使用缴获的SU-85坦克歼击车

在战争后期德国也慢慢的意识到了坦克歼击车的重要性,一方面坦克歼击车造价比坦克底,适合大量装备,而且巨大的空间使得容纳更大的火炮成为了可能。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于此时的德国来说,适合执行机动防御作战任务的坦克歼击车似乎比坦克更加好用,所以说对于一款优秀坦克歼击车的需求,德国比苏联强烈的多,可惜的是在这方面苏联人似乎已经远远把德国甩在了后面。就在此时装备85毫米主炮的T-34/85横空出世,1941年的那场“t-34危机”又似乎卷土重来了,相比于虎豹,在战场上与t-34/85遭遇最多的恐怕还是装备48倍口径75炮的四号坦克,两者的交锋结果可想而知。

1944年9月11日,6辆四号G型坦克在华沙城内遭遇8辆t-34/85,经过仅仅十分钟的激战,这6辆四号坦克就被全部击毁,而苏军的损失仅仅是一辆T-35/85,这样的例子在东线更是数不胜数。

于是制造一款高性价比的德版SU-85就成为了德国眼下的当务之急,毕竟总不能用缴获的坦克过日子吧。

德版SU-85的初次尝试

其实在t-34/85还未问世之前,德国人就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高性价比坦克歼击车。为了追求更高的火力,德国人计划为其装备豹式坦克的70倍口径75毫米坦克炮,这杆炮的威力不必多说,就算是到上世纪50年代,也完全够用。底盘方面德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劳模”四号坦克,最现实的原因就是四号坦克的保有量实在是太大了,不过对于德国这却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就诞生了四号70(A)和四号70(V)两个方案。这两款方案本身没有多大区别,就是四号70(A)比四号70(V)更加粗糙一点。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四号70(A)方案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四号70(V)方案,参考上图来看四号70(V)更加精致,更具美观性,而四号70(A)就显得粗糙了很多

不过更强的火力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悬挂问题,75炮巨大的重量严重影响了整车的重心,战车前部的悬挂系统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悬挂弹性元件的蓄能裕度比较小,从而导致故障频发。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那就是四号坦克的前置动力装置非常不适合改造成坦克歼击车。著名的SU-85采用的是后置传动,没有底部的传动轴,车身非常低矮。此外后置传动带来的还有更加宽阔的战斗室,以及更加强大的火炮。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上图为SU-100的前部战斗室实拍,巨大的炮尾显得很拥挤,更何况四号70(V)的前部还有传动装置,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再说过于复杂的传动装置对于日益增重的坦克来说反倒成为了一种负担。不过最终让这两个方案难产的并不是底盘问题,而是主炮问题,因为70倍口径的75毫米坦克炮是优先供给豹式坦克的,再加上长口径比带来的复杂工艺,导致了该炮产量极低,所以没有炮给新战车用了。毕竟悬挂不行可以换,传动装置不行也可以改,没有主炮这可不是几下子就能解决的。

回归88炮

既然没有足够的70倍口径75炮,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这时候德国人的目光就自然而然的放到了已经失宠好久的Kwk36L/56 88毫米坦克炮身上,这种火炮诞生于Flak36L/56 88毫米防空炮,改造过的四号坦克底盘再加上虎式坦克的主炮,这个方案看似不太可能,却是德国当时最为睿智的选择,四号70(A)和四号70(V)这两个方案至少在底盘方面并没有到完全走不下去的地步,况且56倍口径的88炮所产生的后坐力只有70倍口径75炮的85%,更重要的是Kwk36L/56 88炮遍地都是,当时因为盟军的轰炸,防空炮的生产优先级已经被调至最高等级,Flak36L/56 88毫米防空炮更是位居前列,而且两者的药室完全相同,弹药完全可以通用。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Flak36L/56 88毫米防空炮

作为二战德军最有价值的一门炮,Kwk36L/56 88毫米坦克炮堪称传奇,可惜德国人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和71倍口径88毫米坦克炮比起来,该炮造价低性价比高,据说后者的造价是前者的整整十倍。和70倍口径75毫米坦克炮比起来该炮制作工艺简单,制造难度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的。装备该炮的虎式坦克在火力威慑力上面也不比豹式坦克差多少。更重要的是从1942年6月开始,除了原始的三种弹药,该炮就已经停止了新型弹药的研制工作,单单是弹药改进这方面,56倍口径88炮就有这不小的提升空间。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虎式坦克装备的Kwk36L/56 88毫米坦克炮,该炮被德国人严重低估,在攻击那辆史诗级的KV-2时,6发只有2发击中,冤枉的是当时88炮发射的是防空专用的弹药,要是换成三种专用的反坦克弹药,KV-2的结局就很难说了,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刺激了德国人研制更加强力的火炮

Kwk36L/56 88毫米坦克炮的诞生还要追溯到1941年5月,当时的德国陆军抱怨新重型坦克没有可观的火炮,于是武器局就把目光放到了此前已经多次证明有不俗反坦克能力的Flak36 88高炮上面,该炮在使用防空专用的被帽穿甲弹时,炮口初速可达每秒800多米,理论上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80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为了使其具备更加强大的反坦克能力,德军武器局为其研发了三款专用弹药:Pzgr.39被帽穿甲弹,PzGr.40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Gr.39HL空心装药多用途破甲弹。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该炮三种弹药的首发精度表,PzGr.40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虽然穿甲能力较强,但是在炮弹飞行的过程中速度衰减很严重,精度也比传统的穿甲弹低,

被帽穿甲弹能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90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更是可以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123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不过钨矿可是极度稀缺的战略物资,1944年的德国钨矿恐怕早就消耗殆尽了,至于空心装药多用途破甲弹,只不过就是一种辅助弹药了。然而就在方案刚要执行的时候,苏联人推出了更加给力的坦克歼击车,直接导致了这门神炮被再次抛弃。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88炮后期使用的穿甲弹和高爆弹,可以看出战争已经榨干了德国,炮弹质量已经严重下降了

SU-100的问世

新战车被命名为四号(P),相较于之前的四号70(A)和四号70(V)两种方案,该歼击车最大的改进就是采用了发动机后置的结构,降低车体自重的同时还增加了战斗室的空间,此外就是优化了悬挂系统以及搭载了一门56倍口径的88毫米坦克炮,就在德国人即将打算跳过测试正式投产的时候,苏联人推出了SU-85的改进型SU-100,这款前装甲为75毫米的坦克歼击车搭载着一门火力更加强悍的D-10S 100毫米坦克炮,该炮改自海军100毫米B-34舰炮。SU-100可以在1500米的距离内击穿虎豹坦克的任何部位,就算是面对后来su-152,isu-152等一众“动物园杀手”,SU-100始终是红军当之无愧的第一坦克杀手。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SU-100火炮尾部的细节

不过由于与100炮配套的BR-412B穿甲弹因为技术问题迟迟不能交货,无奈的苏联人只能将85炮重新装到了SU-100的车体上,这就是SU-85M,到了1944年12月,SU-100才进入红军服役。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SU-100坦克的三视图

当希特勒听说了SU-100的存在后,理智被再次抛到了脑后,虽然56倍口径的88炮完全可以用,但是装备了该炮的四号70(P)还是被打上了火力不足的标签,换炮在所难免。不同于苏联一味的提高主炮口径来增加威力的粗暴方法,德国人似乎更钟情于增加口径比来提高火炮的威力。于是他们的目光就放到了71倍口径的88炮上面。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虎王装备的71倍口径88炮,四号坦克的底盘在怎么改也容纳不了这么一个巨炮

其实在“t-34危机”中,德军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在火力上全面压倒对手,才会占据优势”,换装43倍口径75炮的四号F2型坦克为德国扳回一点劣势,似乎也从侧面验证了这一观点。说到火力,就不得不提一下拉斯叶尼亚的那辆史诗级KV-2坦克,虽然德国人将KV-2说成是粗糙的移动厕所,并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态度,但是这个猛兽带来的震撼德国人心里比谁都清楚。在1941年12月攻击马耳他的“大力神”计划中,还是被缴获的KV-2出面才轰塌了十字军时代的加固堡垒,看来“真香”何时何地都适用啊。

最终结局

二战最坎坷坦克歼击车,详解德军版SU-85的漫漫研制路

▲著名的追猎者用的就是取消了驻退机构和复进机构的刚性炮架,不过追猎者搭载的是48倍口径的75炮

但是该炮战斗全重为5000公斤,开炮时产生的后坐力足足有20多吨,就算是强化了底盘、发动机、传动系统等等,四号70(P)的底盘还是远远不够用,更何况为了简化工艺以及节约空间,该炮取消了原有的复杂驻退机构和复进机构,这种刚性炮架带来的后果就是火炮的后坐力全部作用于四号70(P)羸弱的底盘,这样一来该项目就算是彻底进入死胡同了,只能全部推倒重来,但是时间对于德国来说已经不允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