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結直腸癌,這幾個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提起結腸鏡檢查,很多人都會心頭一緊。

要提前一整天,難熬的日子就開始了……不敢吃飯,只能喝水,等待腸胃一點點變空,餓到四肢無力……

你經歷過結腸鏡檢查嗎?

出現哪些症狀需要結腸鏡檢查?

息肉切除後如何複查?

哪些疾病要特別警惕?

做檢查之前,應該有哪些正確準備呢?

來,聽聽專業醫生怎麼說。

息肉別不當回事兒,它也可能變癌症!

結腸鏡檢查是一種觀察人體大腸內壁的檢查。通常,醫生建議患者行結腸鏡篩查,以檢查結腸或直腸中的息肉或腫瘤。

息肉是結腸中的贅生物,可能會變成腫瘤,約有85%的大腸癌是它演變而來。早期的息肉和腫瘤通常很小,可以很容易地治癒或治療,但是很難發現,所以需要做好腸道清潔準備。如果腸道準備的不好,很容易影響醫生的視野,造成漏診。

出現這些情況,就該進行結腸癌篩查了

醫生建議大多數人在50歲時開始接受結腸癌篩查。由於家族病史或某些疾病,有些人患結腸癌的幾率增加,這些人可能會在較年輕的時候開始篩查。

如果您有以下情況,醫生可能會要求進行結腸鏡檢查:

  • 大便帶血;
  • 排便習慣改變;
  • 不明原因的貧血,疲倦和虛弱感明顯;
  • 無法解釋的長期腹部或直腸疼痛;
  • 不同類型的結腸檢查,結果不同;
  • 結腸癌或息肉的病史。

做好腸道準備,都有哪些禁忌呢?

雖然大多數患者能夠進行腸道清潔準備,但在某些情況下禁忌。

口服制劑不應用於有下列任何一種情況的患者:

  • 腸梗阻;
  • 顯著的胃瀦留;
  • 懷疑或確定機械性腸梗阻;
  • 嚴重的炎症性或感染性結腸炎;
  • 神經系統或認知障礙,可防止安全吞嚥。

此外,一些患者對使用特定結腸鏡檢查製劑有禁忌證。

哪些情況下需要複查腸鏡?

結直腸癌術後需定期複查,一般每6個月至1年需要複查一次結腸鏡。

如果術前因為結腸梗阻,結腸鏡未能檢查全部的結腸,則手術後3個月時應當行結腸鏡檢查,以明確其它部位有無結腸息肉或結腸癌。

腺瘤性息肉切除後,複查時間為6個月、一年、三年,如未發現長出新的息肉,此後每5-10年複查一次即可。

要了解腸癌的癌前病變

腸癌的癌前病變有3個:

1、大腸腺瘤

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型腺瘤、家族息肉病、Peutz-Jeghers型息肉、鋸齒狀腺瘤等。

大腸腺瘤與結腸癌有密切關係,Morson認為多數結腸癌組織學來源於先存的良性腺瘤,其癌變過程為腺瘤→原位癌→浸潤癌,全過程一般需數年,緩慢者約需10年,快速者2年以內即可癌變。腺癌內一旦發生癌灶,在促癌物質的作用下便迅速發育形成臨床可辨認的形狀,甚至較大的腺瘤發生多中心癌灶後,可在1年內形成潰瘍型癌。

大腸腺瘤的早期治療是預防大腸癌發生的重要措施,因此,一旦發生大腸腺瘤應儘早切除。大部分大腸腺瘤樣息肉不需開腹手術,可經內鏡完整地摘除,患者痛苦小、併發症少、費用較低,可同時對多枚息肉切除,並可收集切除的樣本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

因為大腸腺瘤的切除術後再發率高達30%,尤其是術後第1年復發的危險性為正常同年齡人群的16倍。因此,主張術後至少在4年內,每半年應作結腸鏡檢查或氣鋇雙重造影1次,為防止切除不完全,首次檢查應在術後6~12周進行。

2、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可能與免疫因素有密切關係,主要病變在結腸,以非特異性炎症為特徵,伴有增生性息肉形成,病情反覆發作,遷延不愈。

研究表明,炎症性腸病併發大腸癌的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癌變的發生率約5%,但若病程超過10年、癌變的發生率則高達20%,故早期治療炎症性病變及定期複查隨訪結腸鏡是結腸癌預防的重要措施。

3、大腸慢性炎症

血吸蟲病、阿米巴腸病患者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有報道1193例流行區的大腸癌病理標本中,合併血吸蟲病的合併率是10.8%;1974年浙江省報道在血吸蟲病流行區進行大腸癌普查,其患病率為44.19/10萬,遠比非流行區高。因此,對大腸慢性炎症及血吸蟲病應儘早徹底治療,以防大腸癌的發生。

關於直腸癌,還要注意這4點!

1、便血≠痔瘡!

痔瘡的發病率很高,而便血又是痔瘡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所以很多人認為便血都是痔瘡引起的。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因為很多其它的疾病也可引起便血,如結腸癌、直腸癌、肛裂、直腸血管瘤等。

2、便血是結直腸癌最主要的臨床表現。

便血也是痔瘡、肛裂、腸炎等數十種肛腸疾病的常見症狀,因而單純根據便血無法明確真正的病因。反覆出現便血、黑便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行結腸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3、痔瘡不會引起直腸癌,但是痔瘡可以同時伴發直腸癌。

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是不會演變成直腸癌的,但是得了痔瘡的患者同時也可以得直腸癌。應當高度引起重視。

4、痔瘡患者便血久治不愈應高度懷疑直腸癌。

痔瘡和直腸癌的主要症狀都是便血,有一些患者因為有痔瘡病史,所以,只要一有便血就認為是痔瘡出血。

直腸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瘡栓治療後便血也會有所好轉,但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出現便血,反覆發作,久治不愈。此時,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行直腸指診和結腸鏡檢查,以便排除結直腸癌的可能性。

關注“大方醫生”,收穫健康知識

如有感興趣問題,請評論區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