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的鏡子,凡爾賽宮大門背後的鬥爭

法蘭西的鏡子,凡爾賽宮大門背後的鬥爭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凡爾賽宮可謂是法蘭西的歷史之鏡。從17世紀末凡爾賽宮建成,到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前,一百多年的時間,凡爾賽宮一直是法國波旁王朝的權力舞臺。權力的戲劇在這裡上演,影響著整個法國以及歐洲甚至是世界的命運。在凡爾賽宮,鏡子本身就帶有豐富的內涵。凡爾賽宮最奢華最輝煌的部分就是有17面大鏡子的鏡廳,這裡被視為鎮宮之寶。18世紀,鏡廳是宮廷舉行大型宴會和國王接見使團的場所,見證了法蘭西的輝煌與榮耀。鏡子背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威廉•裡奇•牛頓博士在《大門背後》一書中為我們講述了這些故事。

威廉•裡奇•牛頓博士是凡爾賽宮廷史專家,20多年的時間一直專注於研究凡爾賽宮廷的歷史。《大門背後》關注的不是國王本人,也不是那些王公貴族,而是宮廷的日常生活狀態,人們的衣食住行。他從住宿、膳食、水源、取暖、照明、清潔、洗衣七個主題,為我們還原了宮廷的秘密生活,通過生活畫面來折射18世紀的法國社會變遷。

對鏡子的狂熱

法蘭西的鏡子,凡爾賽宮大門背後的鬥爭

在凡爾賽宮,鏡子的用途並非只用來正衣冠,更多的用途是照明。那時候沒有電燈,宮裡的照明工具是蠟燭,鏡子的功能就是發射光,增強照明效果。鏡廳的大鏡子效果非常好,宴會時,會點上24000支蠟燭,在鏡子的作用下,鏡廳變得異常輝煌,令人炫目。也許是路易十四本人對光非常熱愛,不然無法理解他要把自己必做太陽,鏡廳的光芒就是路易十四本人的光芒。不過在18世紀,鏡子非常昂貴,只有威尼斯等地能夠製造,運往法國的途中又會損毀不少,因此鏡子只有有錢人才用得起。對光的追求引起了凡爾賽的人們對鏡子的狂熱。貴族們紛紛要求在自己房間裡安裝鏡子,在得不到國王許可的時候,他們甚至自己掏錢買鏡子。為了鏡子,經常出現糾紛,一些貴族在搬家的時候,想把鏡子帶走,這時候需要提供證明鏡子到底是不是自己買的。

對鏡子的狂熱不過是住在凡爾賽宮裡的人對於照明需求的一個方面,作為18世紀的權力中心,能夠住在宮裡,本身就是一種榮譽,是一種稀缺資源,會引起許多人的爭奪。住宿、膳食、水源、取暖、照明、清潔、洗衣所需的資源都很緊張。能夠獲得這些資源的人,往往被認為是跟國王親近的人,地位自然也就不同。在這種資源競爭中,我們能看到由於權力關係的變化,引發的人們生活狀態的變化。位高權重的公爵不用擔心生活問題,但是一旦被冷落了,生活質量立馬就降低一大截,連同他們的僕人,也一起享受著這種起伏。即使是最低微的清潔工,也會受到這種影響。他們的主人被冷落了,會搬到一個很髒的房間,而且沒錢僱傭更多的清潔人員,清潔工作就異常辛苦。

太陽王的鏡子蒙上了灰塵

法蘭西的鏡子,凡爾賽宮大門背後的鬥爭

路易十四執政前期,法國國力強大,是歐洲大陸的霸主。凡爾賽宮這面鏡子向全歐洲照射出太陽王的光芒。然而太陽王后期戰爭頻繁,出現了財政危機,他的繼任者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一直沒能解決財政問題。凡爾賽宮之後就彷彿蒙上了灰塵,失去了原有的光芒。

七個主題很鮮活的展示了太陽王之後凡爾賽宮的蒙塵。隨著人口的增加,住宿越來越緊張,但是卻沒錢蓋新的,甚至連王子出生後也得不到新房子。很多房間得不到及時修繕,被壁爐的煙燻得黑乎乎的。大型宴會辦得越來越少,路易十四時期經常辦的宴會,到了路易十六時期,偶然辦了一次,都會引起一場轟動。飲水也成了問題,路易十四時期的供水設備得不到修繕,供水工程也沒錢實施,害得人們經常生病。照明方面,蠟燭供應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嚴格,出現了一些吝嗇鬼,還有人因為看不見樓梯摔斷了胳膊。廁所是個大問題,公廁數量太少,僕人和侍衛經常隨便大小便。有限的廁所也散發著臭味,國王也被迫離開凡爾賽,住在別的地方,等廁所清理完再回來。

一切都是錢的問題,然而那些達官顯貴不理會這些,他們永遠有更多的要求。他們需要更多的鏡子,大落地窗,更多的木材用於取暖。波旁王朝正在走向沒落。

只帶走鏡子

法蘭西的鏡子,凡爾賽宮大門背後的鬥爭

書中講了很多凡爾賽宮底層人的生活狀態,比如那些僕人。他們最初進宮中是想獲得更好的收入和名聲。18世紀,整個巴黎有10%的人從事僕人工作。僕人的薪水非常低。即使是宮廷的僕人,每個月的收入也租不起一間凡爾賽城內的房子。他們侍奉王室和貴族,獲取他們賜給的恩惠。這些恩惠無非就是宴會上的剩菜之類。起初,人們以能夠在宮廷服務為榮。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一名女侍從到了婚配年齡,家裡人希望把她嫁給以為侯爵的兒子。男方承諾可以讓女孩做國王妹妹的梳妝女官,但是女孩拒絕了。女孩認為這份工作收入低,而且還令人難堪。

貴族們的想法也變了,他們開始覺得路易十四時期的禮儀規範非常可笑,即使是可以蹭飯的宴會,他們也不樂意參加了,因為不願意被那些禮儀束縛。連路易十六的王后都不願意參加大型宴會,寧願私下吃飯。時代在進步,而凡爾賽宮越來越落伍。宮殿日益破敗,生活條件越來越差。巴黎城裡出現了很多新玩意,而凡爾賽卻一如以往。貴族們逐漸搬走了,很多人只帶走了鏡子,留下破敗的房間。在法蘭西,君主專制也只剩下了一個軀殼,自由即將散發出新的光芒,通過法蘭西這面鏡子照向全世界。

不過,國王們的選擇依舊是壓制,從太陽王到路易十六,這個策略從未改變,只是形式和內容有所變化。威廉•裡奇•牛頓博士在《大門背後》中說,“整個18世紀,凡爾賽宮都存在著不可逾越的矛盾。偉大與卑微並存,排場與窮困同在,浮華與現實共生”。這種矛盾正是18世紀整個法蘭西的寫照,啟蒙思想已經傳遍了法國,像明燈一樣照亮了專制制度下的黑暗天空。正如伏爾泰的那句話“國家的功臣無需有榮耀的祖先”,那麼太陽王的後代既然不能成為國家的功臣,那麼他們也就不應該繼續掌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