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馬賴)

傳教士是中西方交流中不可忽視的一個主體。他們自明清之際就大量湧入中國,開始傳教。一開始,傳教士和明清統治者之間倒也還算融洽,並沒有激烈矛盾。

1704年,羅馬教廷發佈禁令,禁止中國教徒祭祖、祭孔、祭天。這一禁令與中國傳統相違背,遭到了康熙帝的強烈反對,雙方開始矛盾激化。雍正時期,清政府下令禁止傳教,傳教士被驅逐出境。

這項禁令一直延續到清末,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列強用槍炮轟開中國的大門,傳教士才重新回到中國。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清末傳教士)

1844年,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黃埔條約》,允許法國傳教士在中國進行傳教,但規定只限於在通商口岸,不可進入內地。但有一些傳教士,不顧規定,偷偷進入中國內地傳教,其中一個就是“馬神甫事件”的主角馬賴。

馬賴,1814年出生,法國天主教傳教士,1852年受巴黎外方傳教會派遣,私自潛入廣西省西林縣進行傳教活動。西林縣位置偏僻,遠離省城,天高皇帝遠。

馬賴很快就發展了一批教徒,並舉辦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彌撒。此時,正是太平天國興起之際,到處人心惶惶,聞“上帝”而色變。西林縣衙知道後,馬上把馬賴抓起來,關了十幾天後,驅逐出境。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馬賴離開廣西,前往貴州,繼續傳教。在貴州,馬賴認識了30多歲的寡婦曹桂英。曹桂英一家都是天主教徒,非常虔誠,在丈夫去世後一直守寡。

1855年,在馬賴的勸說下,曹桂英和他一起偷偷潛回西林縣,繼續傳教。曹桂英負責向當地的苗族婦女傳教,並指導育嬰、烹飪等技能。

此事立刻引起當地人的猜疑,說馬賴違反天主教清規,帶著年輕漂亮的“曹寡婦”傳教,不清不楚,有不正當關係。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馬賴被處死)

1856年2月22日,一名新信徒的親戚,到縣衙控告馬賴傳“邪教”、耍“流氓”。2月25日,知縣抓捕了馬賴,對他施以重刑,再罰站籠,關到小鐵籠子裡,籠子掛在監牢大門。29日,馬賴死亡,隨後屍體被斬首示眾。

與此同時,曹桂英等15位教徒也被拘捕。面對知縣不懷好意的質問,曹桂英鄙夷地否認通姦,也拒絕叛教,最終也被罰站籠而死。這就是“馬神甫事件”。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事件發生後,引起了法國的極度不滿。根據《黃埔條約》,法國人犯法,應由法國駐華領事制裁,中國無權處置。而主管的兩廣總督認為,馬賴私自進入內地傳教,違法在先。雙方爭執不下,矛盾加深。

這時期,中外貿易瞬息萬變,美國和英國都希望重新修訂《望廈條約》、《南京條約》,卻遭到清政府拒絕。因此,兩國都想對清政府施壓,謀取更多利益。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聯軍佔領後的安定門)

1856年10月,廣東水師查封掛有英國國旗的“亞羅號”商船,並扯下國旗撕毀,即“亞羅號事件”。英國和法國立刻達成默契,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藉口,在美、俄兩國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清政府不但賠償了大量白銀,還喪失了東北和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英法聯軍焚燬的圓明園遺址)

“馬神甫事件”便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1900年,天主教會為馬賴舉行宣福禮,意思是馬賴的德行和信仰足以上天堂。

一百年後的2000年10月1日,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一批為天主教殉教的人士冊封為聖人,其中就有“馬神甫”馬賴,以及寡婦曹桂英。

馬神甫事件:火燒圓明園的導火索,死後與寡婦一起封為聖人

(位於加拿大的天主教聖曹桂英堂)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612篇作品,營員“慕和”的第34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