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点史记】韩信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刘邦对其无感恩之心

看古代的问题,要回到古代的语境之中,楚汉之争期间韩信是刘邦的手下将领,韩信贡献他的才华,乃是他的本分,刘邦应该以功封赏,已经封韩信为王,这不存在感恩不感恩的问题。

但是,你看,刘邦感念萧何当年的好处,封侯之后,又加过两次封赏,可以说这里面有刘邦对萧何的感恩的成分。而韩信却成为被处理的对象,与刘邦为什么没有建立起那么深厚的私人感情呢?

韩信为功名投奔而来

韩信原先在项羽旗下感到怀才不遇,才到刘邦这里找机会。当时刘邦已经有地盘有兵马,是当时第二实力的王。刘邦手下的谋臣武将也不在少数,韩信刚到刘邦这里的时候也没有收到重用。而且,韩信对刘邦和刘邦这帮人应该也没有过多好感,何以见得呢?他--要--跑。所以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

最后,萧何竭力举荐,刘邦才拜韩信为大将军,而且只是名义上的,当时韩信并无实权,可以算是一个高级参谋。两者的结合,完全基于共同利益--韩信想靠才华建功立业,寻找平台;刘邦想抢东西,需要能人。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从这一点也看出,韩信的忠心是有瑕疵的,有那么点有奶就是娘的味道

。基础打不牢靠,埋下了隐患。

【乱点史记】韩信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刘邦对其无感恩之心

萧追追,韩跑跑

不等调教已立大功

我们看到,陈平也是从项羽那边来的,当时是怕项羽杀他,跑到刘邦这边来。刘邦与之一番谈话,很喜欢,不听众将谗言,重用陈平。陈平收受财物,刘邦敲打了他,陈平因此与刘邦做了一番掏心窝子的交流,算是被收服了。陈平之后一直深受重用。

韩信不同,韩信来到刘邦阵营之后,随刘邦回击三秦,后刘邦经历彭城之败,而后刘邦听张良的建议,派韩信独立领兵去攻打反叛的魏豹。当时,刘邦说的是,曹参和灌婴比魏豹的将领更胜一筹,认为可以打赢,并未提到统兵大将韩信,说明信任程度是有差别的。虽然刘邦欣赏韩信的才华,但是尚未见识他真正实力,也还没有来得及调教,就外放了

结果这一放不要紧,韩信一路开挂,光芒越来越盛。而刘邦这边,却忍受当时最强火力项羽的攻击,数次几乎不能自保

所以,始终没有腾出手来好好调教韩信,没有收服他的心。

功利为先,隔阂产生

刘邦在荥阳-如皋一线冒死吸引项羽的暴击,屡战屡败,苦苦支撑。韩信打下赵国地盘,也不想着派兵支援。刘邦灰不溜秋的自己跑过来调兵。

偷袭齐国,导致郦食其被齐王烹杀。郦食其在刘邦很弱的时候就跟从,虽然不是有大才,但是竭心尽力,到处奔走,为进关中取得先机立下功劳,与众将领的关系应该也是不错的,而且郦食其的弟弟就是一员猛将。那么,韩信能不能提前救出郦食其来呢?在刘邦和众将看来,韩信有点不择手段。对不择手段的人,我们都会下意识的保持距离。

【乱点史记】韩信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刘邦对其无感恩之心

稍后,韩信又无视刘邦困境讨封假齐王,大决战前讨价还价才出兵。

可以说,刘邦对韩信有那么一点的感情也已经在一来一往中耗尽了,韩信是立了功劳,也已经封王了,可以说两不亏欠了。以后的帐,要单算了。

再调教时已难下手

刘邦对韩信之才是很珍惜的,他在亥下之战后,第一次敲打韩信,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韩信并未意识到,新朝廷,刘邦想建立皇权威信的变化。而后,又有韩信收留钟离眛,被人告发谋反。刘邦使诈,抓了韩信,降为淮阴侯。以刘邦的手段,要不是给韩信一个机会,不是怕逼反诸王,他直接就把韩信办了。

结果,韩信并不屈服,虽然钻过屠夫的裆,却低不下王的头。成为一个离心力量,成为一个威胁

之后,糊里糊涂的被比刘邦狠毒的吕后干掉了。

刘邦听韩信死的消息,《史记》记载:

且喜且怜之。

要说感恩,刘邦也可以认为,没韩信刘邦仍可以称王,韩信离开刘邦,不过一个执戟郎而已。双方各取所需罢了。

韩信和刘邦,基于互相利用的关系,其实彼此并未走进内心,利尽必然两强相斗。彼此的薄弱信任也已经在数次的摩擦之中消耗殆尽,根本就不存在感恩这回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