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山野古茶树百姓摇钱树

沿河自治县塘坝镇榨子村马家庄组,几乎每户村民家都有自己的古茶树,每逢春暖花开,便开始采摘茶叶。正在茶林里采茶的陈霞,是土生土长的马家庄人,她一边和邻居聊天,一边手脚麻利地从树上掐下嫩芽。

“平时我都在外面打工,都是母亲在家里采摘茶叶,这几天我正好在家,就来帮着一起采。我们马家庄的人呐,采茶可都是一把好手。”陈霞说,从开始采茶到结束,大概有两三个月时间,一棵树能摘2斤左右,采回来的茶叶有专门的公司收购,一斤能卖到40元,采摘茶叶的收入,几乎够家里的日常开销了。

陈霞只是沿河自治县保护和利用古茶树受益的群众之一。近年来,该县以古茶为依托,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和集群发展茶叶产业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目前,该县已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县级龙头企业12家。同时,建立省内外销售点108个,其中洲州茶业、千年古茶、新景生态茶业、天马茶叶、韵茗春茶业、懿兴茶业等茶企的产品远销国内外。茶叶产业涉及该县22个种茶乡镇(街道)、156个行政村,全县拥有茶园基地面积20.72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5.01万亩。

同样来自马家庄的徐磊,走的是另外一条茶叶销售路子。没有大公司的销售模式,没有规模化的管理形式,马家庄的古茶该怎么卖,怎么让更多的人闻到塘坝镇的茶香,是徐磊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电商的兴起,徐磊便想着把自家茶叶放到网络上进行销售,既能节约经营成本,又能让更多的人尝到塘坝镇的古茶。于是,网络销售成为徐磊家“古茶”销售的主要渠道。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品牌的宣传,只是用“茶”本身的口碑和味道吸引人,顾客之间一个传一个,一个带一个,徐磊家的茶叶卖得越来越红火了。

"从采摘、加工到销售都是'一条龙',一年下来的收入有十万元左右。"徐磊说,过了采茶的时节,父母就会做一些其他的农活,而自己也会去跑一些其他业务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塘坝镇由于海拔高、地势缓、土壤肥沃、气候湿爽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优越环境,为茶树提供了最佳的生长条件,古茶树便在这片土壤里扎根,最年长的已有1200多年。据调查资料显示,马家庄古茶园是贵州面积最大和树龄最长的人工种植茶园。

近年来,当地政府一边引导群众保护好古茶园、一边整合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古茶园,而今随着古茶树盛采期的到来,这片被赋予了千年古茶纯正的品质和厚重的文化古茶园,也迎来了它们的春天,茶农们摸准春茶开采的时节,早已作好了采摘的充分准备,这是绿了荒山、富了百姓的特别"绿色银行"。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蔡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