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上古聖王的“禪讓”是真的嗎?

上古聖王

數千年來,中華大地的炎黃子孫們心中一直堅信:上古時期的部落領袖們都有著“高風亮節”的道德情操,當他們覺得自己年老體衰、能力不濟時,就會經過遴選、考察等“民主程序”,主動將自己手中的權力禪讓給品德、情操、能力更為優秀的人。其典型的例子是:唐堯把帝位禪讓給了虞舜,而虞舜又把權位禪讓給了夏禹,選賢舉能,恩澤萬民。在這些故事中,三位主人公唐堯,虞舜,夏禹開創了所謂“垂拱而治,河清海晏”的天下宏景,被稱頌為“萬世師表”的孔夫子在《論語》中也對上古領袖們的高尚情操大加讚歎——“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之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人們世代傳頌唐堯的慧眼識人、虞舜的寬廣胸懷、夏禹的無私奉獻。這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完全滿足了人們對上古統治者所有的美好想象。

所謂上古聖王的“禪讓”是真的嗎?

三皇五帝



但真的如此嗎?

但有這幾個問題卻讓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一,為什麼在唐堯之前實行的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血統繼位制。唐堯卻沒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丹朱 ?而虞舜為什麼也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商均呢?

二,如果上古聖王們一個個都有著高風亮節的政治情操,為什麼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大多是黃帝子孫?如果黃帝也是“高風亮節的”的,為什麼對自己的兄弟部落——炎帝的部落動起手來毫不手軟?

三,為什麼禪讓制短短只存在唐堯、虞舜、夏禹短短三代,到了夏禹兒子夏啟那裡便“當仁不讓”地結束了“禪讓制”,重新開始了“家天下”?

所謂上古聖王的“禪讓”是真的嗎?

而小編的猜測是:後世的所謂道德教化矇蔽了所有人! 從來就不存在什麼真正意義上的“禪讓” !

為了避免用最深的惡意揣測人性,先看看其他“公知專家”們是怎麼說的:

《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古本《竹書紀年》:“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清人洪頤煊《汲冢瑣語》:“舜放堯於平陽。”

顧頡剛先生《古史辨》雲:“禪讓之說乃是戰國學者受了時勢的刺激,在想象中構成的烏托邦。”並認為是“墨家為了宣傳主義而造出來的”。

唐人劉知幾《史通疑古》、康有為《孔子改制考》,以及近人蒙文通、童書業等,都持明確的懷疑態度。

最後連同為儒家的“自己人”荀子也看不下去了,也要踩上一隻腳! 在《荀子·正論》中,荀子稱:“世俗之為說者曰:‘堯舜禪讓。’是不然。天子者,勢位至尊,無敵天下,夫有誰與讓矣……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

同為儒家,“自己人”荀子都不敢苟同“禪讓”的存在。儒家宣揚的“禪讓制”的存在,實在夠牽強,只不過在粉飾道德、愚弄大眾而已!

所謂上古聖王的“禪讓”是真的嗎?

上古部落



真相遠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而現在我們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一個歷史鏡像:唐堯一心想將兒子推上帝位,併為此費盡心機。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丹朱繼位,他不遺餘力地栽培虞舜,並且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給虞舜,希望舜將來為自己兒子丹朱繼位“保駕護航”,而不是為了讓虞舜本身代替“太子”丹朱的地位。但是虞舜在自己漸漸羽翼豐滿之後,馬上著手進行官僚階層“大換血”,為了扶植親信,虞舜起用了被唐堯長期排斥的“八元“,而將唐堯重用的混沌,窮奇等四人趕出權力中心,史稱“去四凶”,這是明顯的排除異己。歷經人事更迭後,虞舜徹底掌控了大權, 他毅然囚禁了唐堯,不準其與兒子丹朱見面,逼他交出權力。自己成功上位。

而夏禹是一個比唐堯更聰明、比虞舜更毒辣的人物,早年虞舜為了大權獨攬借治水失敗的理由殺死了夏禹的父親鯀,但為了治理水患,虞舜不得不捏著鼻子啟用有豐富治水經驗的夏禹出山治理水災,當然也不排除虞舜想要借禹治理水患不成找的理由將禹除掉(畢竟繼承了其父親鯀部落實力的禹還是對虞舜有威脅的)。夏禹心裡強忍著殺父之仇,對虞舜俯首稱臣,卑躬屈膝。虞舜也始終沒有找到好的理由殺掉夏禹。待到夏禹治水功成,羽翼漸豐,得到四方諸侯的擁戴,兵精糧足,虞舜也無力迴天。終於,夏禹見時機已然成熟,便威逼奪取王位,放逐虞舜,最後虞舜只能孤獨慘死在南方的蒼梧。

所謂上古聖王的“禪讓”是真的嗎?

夏王朝


所以說,所謂的禪讓,那不過是歷史的粉飾,那不過是歷史人物的臆想被後來人刻意的引申罷了,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不要人云亦云,要根據特定的歷史背景,透過人性,才能揭開那些隱藏在歷史迷霧中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