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霍光?

故史新时刻


霍光,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其“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可见其作为一个臣子为了汉室倾尽所能。


其一生经济过汉武帝、汉昭帝、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四位皇帝。

汉帝武时期

霍光的政治生涯的开始与霍去病紧密相关。霍去病为霍光同父异母的哥哥。这正是因为霍去病的保举,霍光才在宫廷当上郎官,开始了辉煌的一生。然,当霍去病死后其仕途遇到了阻碍。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

当与霍光有亲属关系的卫家大起大落后,其都没受到牵连。“巫蛊之祸”戾太子自杀,其也没有卷入祸乱之中。终于深受汉武帝喜欢与信任。在汉武帝临死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幼帝刘弗陵。

其在汉武帝时期是一位小心翼翼的忠心的臣子。听命于皇帝,执行皇帝的命令,是一位合格的臣子。


汉宣帝时期

汉宣帝时期是霍光从一个合格的臣子、一个托孤大臣走向全面控制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期。

在朝廷的斗争中,其先是反对同为托孤之臣的上官桀图谋将其六岁的孙女上官氏任皇后。上官桀又另寻出路,搭上了盖长公主,寻求盖长公主的支持,并许诺给盖长公主情妇封侯和任命为光禄大夫,这些同样遭受到霍光的反对。从此,霍光和上官桀开始了全面的对立。

上官桀、盖长公主联合对刘弗陵继位心存不满的燕王刘旦和认为自己功绩高于霍光但在朝中地位却低于其的托孤大臣桑弘羊,陷害霍光有不臣之心。但为当时年十四的汉昭帝所识破,汉昭帝选择支持霍光,而使计划未能得逞。紧接着他们有策划谋反,打算废昭帝,立燕王刘旦为皇帝。计划泄露,上官桀和桑弘羊被灭族,盖长公主和刘旦则自杀了。从此霍光全面的掌控了朝廷。

在汉昭帝时期,霍光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来使国家在经过汉武帝近似乎穷兵黩武的对外政策,使国家濒临灭亡后。有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史称“昭宣中兴”。李源澄的《秦汉史》中这样记载:昭帝之政治,即霍光之政治。

这一时期的霍光是一个有权势有原则的忠臣,忠于国家,忠于皇帝。

昌邑王刘贺时期

汉昭帝过早的死去,没有留下继位者。做为朝中最有权势的大臣霍光开始选择了看似荒诞无稽的刘贺做为继任者。但是这位继任者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刚继位后就想着把朝中之人换成自己的人。这让霍光心里一惊,本想找个听话的皇帝,我当个有权势的大臣把持朝政,你这么一闹,我可如何是好。于是废除了刘贺。《汉书·武三子传》:“贺不用其言,卒至于废。”看出其废黜刘贺主要是因为其不听话。才找了个淫乱无道的理由将其废黜。

这个时期的霍光开始想要控制朝廷,找个听话的皇帝,自己当“摄政王”的意思了。

汉宣帝时期的霍光

在废黜刘贺后,霍光选择了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帝。因为其出身民间,没有什么政治后台,不会对霍光的指正产生什么威胁。汉宣帝对于自己为什么能继帝位也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没放他们政见不同时,都会忍让。甚至当霍光妻子毒死汉宣帝原配就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后来事发波及其妻,霍光顾及夫妻之情将事情掩盖下去。其女最终当上皇后。此时的霍光权利达到了顶风,可以说废黜皇帝与否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致使汉宣帝有了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的感受。

在霍光死后,汉宣帝与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享受皇帝级别的葬仪。由于其生前权势过大,使霍家之人都位于重要官职,这使羽翼丰满的汉宣帝十分在意,最后霍家满门抄斩。

在汉宣帝时期,霍光的人生最后时段,坚守了自己作为人臣的原则。虽然摒弃了开始的小心谨慎,变得大肆揽权,并抓住权利不肯放手,在君王可以亲政的情况下。与王莽相比有过之,与周公相比则有不足。



王十朋诗:“武帝英雄类始皇,甘心黩武国几亡。晚年赖有知人术,解把婴儿付霍光。”可见霍光在汉武帝以后的汉朝再次兴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一生既不能说是忠臣,也不能说是奸臣,而应该说是一位有原则的,忠于皇室的权臣。毕竟在其有资本篡位时,依然坚定的效忠于汉室。


冰冻小胖子丶


作为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光是遵从了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帝的嘱托的。年幼的汉昭帝在霍光扶持下,大汉一扫武帝晚年财政窘况,国力、民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大汉再次中兴。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逊未篡时”。霍光既然坐到了那个位置,不管他本人有没有那个心思,他身边的人都会自发的做一些出格的事的。我们可以看一下,事情起末和汉昭帝的一生,就明白霍光后世评价为何如此复杂了。

皇帝在古代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享有着荣华富贵、妻妾成群的优渥生活。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执天下牛耳,掌握杀伐大权,所有人都敬他们,都惧他们。越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越是不近人情,天威难测。可是西汉就有一位有为之君,非常惧怕一位权臣,怕到什么程度?立权臣6岁外孙女为后,这还不算,还不敢宠幸其她妃嫔。甚至自己临终时皇后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作为执掌天下的皇帝,他绝后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皇帝叫作刘弗陵,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刘彻晚年疑心很重,在“巫蛊之祸”中处死了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史书对刘据的称谓很不友好“戾太子”,卫子夫也因此而死。虽然刘彻后来明白自己做得过分了一些,针对晚年不当的举动下了一道“罪己诏”。但对于刘彻感情只是生活附加品,卫子夫的死最多觉得心里少些什么,远谈不上伤心。

很快这位年迈的皇帝开始寻找新欢,刘弗陵的生母作为奇女子,得到了面圣的机会。怎么奇呢?她的手始终打不开,就是一直是握着的状态。直到见到汉武帝,手掌才能够伸开,手心处是一个晶莹剔透的玉钩。汉武帝晚年本就信奉神鬼之说,龙颜大悦,牵起了她展开的手掌踏上了返程,她有了新的称号“钩戈夫人”。

随着时光流逝,年迈的汉武帝已是风烛残年,皇子们都紧紧盯着太子之位。可对于掌控欲极强的刘彻来说,朕给你的是赏赐,不给你你绝不能抢。所以他偏偏否决了所有争权的皇子,立了六岁的刘弗陵为皇子。刘彻觉得这个小家伙非常像自己,亲自挑选朝中名臣霍光辅佐,并且送了霍光一副“周公辅成王”图。这个霍光就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霍去病的关系得以进宫,拥有过人的才华和高洁的品质,汉武帝亲自选他作为托孤重臣。

弥留之际的汉武帝,看着龙床前8岁的刘弗陵,想起了当初自己年幼继位,深受母亲、舅舅田蚡以及祖母等外戚集团的压迫。下令处死刘弗陵的生母“钩戈夫人”,皇室的无情可见一斑。

年仅8岁的刘弗陵在霍光为首的托孤大臣辅佐下,成为了汉昭帝,霍光官居大将军,总领国政。事实验证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俗的眼光,汉昭帝虽然年幼,但才华横溢。在霍光和桑弘羊等人辅佐下,一改武帝时期为了征措军费,而实行的“盐铁专卖”等紧缩政策。

汉昭帝看清了这种集权的经济制度,利益掌握在大家族手中,平民生活困苦不堪。采取了“与民生息”的政策,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耕,放宽经商渠道。整肃吏治,启用贤才,汉昭帝的举措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内矛盾激化的现状,实现了“昭宣中兴”。

但这位英明的汉昭帝婚姻却是不幸的,这要说起霍光为首的托孤重臣。一个叫作上官桀的重臣儿子,娶了霍光的女儿,生下了一个小女孩,两家关系十分密切。

汉宣帝继位四年之后,也就是12岁的时候,开始选后。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希望自己的女儿选为皇后,这样自己就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上官安跑去找到了岳父霍光,希望大权在握的霍光帮助自己。可汉武帝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霍光当然也希望外孙女成为皇后,可看到才6岁的外孙女,还是克服欲望,严词拒绝了。

本来事情就算完了,可上官安才能不行,鬼点子还真不少。他把目光放到了长公主身上,也就是汉宣帝刘弗陵的姐姐,长公主在西汉绝对是权势很重的一个位置。上官安和长公主的情夫,有些狐朋狗友的交情。上官安选择了长公主路线,让她的情夫不停吹枕边风,更然人惊奇的是竟然成功了。

这个汉昭帝的姐姐,并不在乎弟弟怎么样,在情夫说动下把年仅6岁的上官氏扶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上官皇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没有之一,12岁的刘弗陵和6岁的上官氏在权臣和长公主的“撮合”下结为了夫妻。

这就够悲剧的了,对于汉昭帝的尊严来说这是无情的践踏,离谱程度和吕雉让汉惠帝娶亲姐姐鲁国公主女儿张嫣也差不到哪里去了。汉惠帝选择一生不碰皇后张嫣一指来对抗母亲吕雉,并且不久抑郁而终。可刘弗陵不行,上官氏是权臣和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姐姐,合力促成的姻缘。他没有向他们展示不满的亲情资本,于是他只能和上官氏演一出让所有人满意的伉俪情。

汉昭帝退让的远不止此,皇后上官氏过于年幼,他宠幸其她妃嫔在合理不过了。可权力会改变一些东西,包括霍光坚韧的心。这位大汉名臣享受长久以来的权力欲,所以不同于之前反对立6岁外孙女为皇后,对于家人、近臣提供的限制汉昭帝专宠上官氏的计策,选择了默认。

于是只要是汉昭帝刘弗陵宠幸过的妃嫔、宫娥都不会有好下场,汉昭帝对此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也就只和年幼的上官氏待在一起了。这位聪慧的年幼君主,把无限的精力,投入到了治理国政的路途上来了。虽然对霍光一脉干预自己私生活非常不满,不过汉昭帝十分认可他的治国才华,大汉在他们的经营下蒸蒸日上。

其实霍光一脉促成汉昭帝专宠上官氏,只是不想让其她妃嫔产下皇子,以嫡长子的身份继位,影响自身权势。这也是霍光选择沉默的原因,看着年幼勤政的刘弗陵,这位权臣心中或许会涌现出那道雄才伟略的身影,一切开始变的美好。

可上天戏弄了所有算计的人,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了,享年21岁。汉昭帝去世时,没有一儿半女,九五之尊竟然绝后了。许多人疑惑汉昭帝一直专宠上官氏,为什么没有子女。原因很简单,汉昭帝去世时,当年六岁的皇后才刚刚15岁,怎么可能生儿育女?

“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司马光对这位年幼的皇帝治国才能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可他的婚姻始终是不幸的,娶六岁女童为后,临终无子无女,历代鲜见。后来霍光死后,霍家被汉宣帝抄家灭门,就有“绝先帝一脉”这条罪名,或许这就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吧!

《史记.武帝本纪》

《汉书.卷七.昭帝纪》

《资治通鉴.卷二十三》


据实论史


霍光剧照

(一)功勋卓著的治世能臣。汉宣帝在清理完霍家势力后并没有抹杀霍光的功绩,《汉书》等史籍中也给予了应有的肯定。总的看,霍光执掌朝政二十余年,在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很有建树。内政方面,针对汉武帝晚期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与民休息、不兴兵戈;轻徭薄赋、鼓励农耕;取消盐铁官营制、均输平准制,使工商业得到恢复发展,这些举措是西汉王朝续命之举,使西汉走上了中兴之路。在外交、军事方面,着力维护国家利益,抓住时机联合西域诸国打击匈奴,打出北部边疆百年安宁。可以说,霍光对开创昭宣中兴功不可没、对稳定延续西汉统治功不可没。

汉昭帝刘弗陵剧照

(二)颇有争议的大汉忠臣。同样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威,霍光与其后篡夺西汉政权的王莽、篡夺东汉政权的曹丕、篡夺曹魏政权的司马昭等权臣不同,他在大权在握之后并没有夺取刘家皇位。他最大的诟病在于立废刘贺,但仔细琢磨这个事情,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废掉刘贺的必然性。面对刘贺咄咄逼人的夺权之举,霍光如果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废掉刘贺,怎么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既得利益。诚然,如果霍光宁可去死也要忠于刘贺,可能会得到一个好名声,但这种要求真的合适吗?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忽视个体利益甚至生存权利的道德要求最终只能出丑。二是废掉刘贺的正确性。刘贺刚登皇位,根基未稳,就逼得霍光铤而走险,刘贺真的有当皇帝的本事吗,如果真把大汉江山交给刘贺会不会是一场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霍光废刘贺之举,既是自保的行为,也是对汉朝负责的举措。

汉宣帝刘病已剧照

(三)治家无方的一代权臣。从史籍记载看,霍光是治国能臣,但在治家方面却令人大跌眼镜。他的夫人霍显为了让女儿当皇后,居然敢背着他指使医官下毒杀掉皇后。如果不是汉宣帝有所察觉,下令彻查皇后之死,霍显都未必会将这事告诉霍光,由此可以看出霍光治家有多么失败。作为位极群臣的重臣,霍光治家不力、治家不严,发生这么严重的问题,霍光知道后并没有向皇帝坦白,也没有追究此事,明显包庇犯罪,这不能不说是他最大的污点。

海昏侯刘贺剧照


战汉古玉


汉昭帝到汉宣帝这段时期的汉朝如无霍光控制朝政,我觉得后果非常严重的。

武帝死后,昭帝年幼被汉武帝大女儿鄂邑长公主一手带大,鄂邑长公主与桑弘羊和上官桀这两位托孤大臣关系密切还联合了燕王刘旦准备杀掉与其唱反调的霍光,废掉昭帝,这一计划一旦实施,必定朝野内乱,喊不夸张的说可以造成西晋末年那种灾难也是未尝不可的。可是他们这一邪恶计划被泄露出去,鄂邑长公主的下属燕仓偷偷知道了这事,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上奏检举。汉昭帝、霍光便制定了来个将计就计,先发制人的对策,之后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后自杀身亡。

这件事之后,汉昭帝全面信任霍光,并且自己的儿子,侄子都在朝中兼任要职,一人在上,万人在下,权倾天下,霍光辅政的前后十三年。百姓生活充实,安居乐业,边疆四面的蛮夷皆臣服于大漢。


赢浩学历史


对于霍光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主要集中在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一是说霍光受命于汉武帝,忠心辅佐年幼汉昭帝,平定燕王刘旦和长公主的叛乱,废除汉废帝皇位,立汉宣帝刘病己登基,维持大汉朝正常运转,是大汉有功之臣。



另一种说法就是霍光独揽大权,独断朝纲,清除异己,任用家属亲人担任重要职位,皇帝形同虚设,不过就是傀儡而已。这才有死后霍家谋反叛乱,被汉宣帝灭族!

以上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总体来说,霍光功大于过,是维持大汉政权稳定的重要功臣,至于他采取的执政措施,有些是特殊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比如说他清除异己,主要就是在汉昭帝初期,上官桀父子、燕王刘旦、长公主、桑弘羊等人,密谋清除霍光,废掉汉昭帝。但是事情暴露,霍光先下手为强,成功平定叛乱。人家都把刀驾到脖子上了,你还能等着引颈就戮吗?

再说独断朝纲,汉昭帝登基前,汉武帝临终托孤,霍光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自己不决断也不行啊。

还有就是废掉汉废帝刘贺,刘贺在位27天,就被霍光以行淫乱之名罢黜,当时是汉昭帝去世,没有后代,霍光迎立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刘贺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任用亲信,而且行为乖张,对大汉江山不利,霍光及时止损,重新商定由刘病己登基。这都是不可预料之事,固然有自己利益在内,主要还是为了大汉!

而且汉宣帝登基够,霍光出于什么目的不明,还是提出还政于汉宣帝,但是汉宣帝没有同意!

总体来说,霍光辅佐朝政十三年,还是大有功劳的。

诟病之处,一是过度干涉汉昭帝个人生活,为了让上官皇后怀孕生子,不让汉昭帝接近别的女人,导致汉昭帝无后。二是给汉宣帝造成很大心理负担,汉宣帝说自己和霍光一起坐车,感觉如同针芒刺背。三是任用弟弟儿子侄子女婿担任重要官员,形成覆盖面极广的关系网。这也为霍光死后,汉宣帝以霍家谋反为名灭族,埋下祸根。四是墓葬规格过高,超出人臣价格,黄标题凑等等,都是按照皇族标准来安置的。



其实历史的评价最为准确。霍家叛乱,皇帝诛灭霍家近亲,但是并没有对霍光墓地处置。而且几年后,汉宣帝重新认定霍光为治国平定匈奴第一功臣。后代大汉皇帝也正常祭祀霍光,而且安排霍光堂弟的后代承袭侯位,传递香火。这也是用事实来说明,大汉还是充分肯定霍光的功绩的。

这正是:看人一分为二,做事留有余地。


敏学讷言


怎么看待霍光主要看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

从霍光个人角度分析,他是能人但也自私自利。霍光任用霍家子弟把持朝政,家族裙带关系错综复杂。为了自己以及家族利益打压同殿托孤的上官桀、桑弘羊等重臣,造成汉昭帝初年的朝政混乱。为了个人利益废昌邑王刘贺更是广为后世诟病。所以说霍光为了自己和家族利益把能做的都做了,也做绝了。

从帝王角度看,霍光是权臣。他手握大权,独揽朝政,极大削弱了昭帝、宣帝的权利。昭帝的私生活都被霍光限制,宣帝也感到“如芒在背”,可以说其手中权利早已经超过臣子的界限,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皇帝。这在任何领导来说都是忍不了的,何况是皇帝。因此有后来霍光死后的其家族被以叛乱之名剿灭也不足为奇。

从国家角度看,霍光是能臣。武帝驾崩,昭帝继位时才八岁,完全无法处理朝政。霍光在昭帝时期利用手中权利颁布了许多有利的措施发展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武帝时期用兵过度而损耗的国力。另外在对外政策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缓和了与匈奴的关系,稳定了边境。所以说霍光在这段时期维持了国家正常运转是完全说的通的。

从历史角度分析,霍光仅仅是一个正常人而已。他拥有一些权利,又利用这些权利做了一些合情合理的事。只不过他手中的权利大了些,受此影响的人也多了些。他做的事无论是以权谋私还是治国安邦,都没有出离一个人作为人的本性。这本没有什么稀奇,但与帝王,权利,政治等复杂的情形联系起来也就显得这个人复杂了。


老洪点评


说到霍光,我们几乎不陌生,在汉武帝之后的几十年里,以辅佐重臣的身份掌管朝政,期间有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其中除了刘贺,另外两位都是难得一见的明君。霍光的一生,功大于过,我们也该正确看待他,而不能只看到他在汉宣帝时期的表现。



霍光是汉武帝宠臣,一代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因霍去病的关系,步入朝堂,并一步步引得汉武帝的注意。霍光为人谨慎,对皇帝忠诚,汉武帝经历了晚年的“巫蛊之祸”后,选立继承人时,发现除了幼子刘弗陵是可造之才外,其他的皇子都难以继承帝位,命霍光、上官桀、金日磾等人辅佐。



汉昭帝继位之后,对霍光十分信任,外孙女上官氏又是汉昭帝的皇后,步步高升,也引来了上官皇后的亲祖父上官桀的不满,引起一场朝堂阴谋爆发,上官桀等人阴谋败露,成全了霍光的“周公”之名。汉昭帝与霍光之间,君臣合作无间,关系特别好,所以也在无形中壮大了霍光的声势。



汉昭帝病逝后,霍光以大汉江山利益为重,以皇太后名义,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曾想,刘贺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声色犬马,在位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霍光他不能成为罪人啊,所以搬来皇太后,废了刘贺。之后拥立汉宣帝,继续与他上演君臣佳话。昭宣中兴,霍光对汉室江山的功劳,是巨大的。只可惜,管的好国家,却管不了小家,霍光去世后,霍氏家族很多阴谋诡计都败露了,其中一项触及到汉宣帝的底线,那就是毒杀许皇后。可不管怎么说,汉武帝选择霍光做托孤重臣是有眼光的,至于他家人的结局和野心,也不能让他全部买单。


翻出历史那一页


先看看古人是如何评价霍光的:

宋人王十朋有诗云:“武帝英雄类始皇,甘心黩武国几亡。晚年赖有知人术,解把婴儿付霍光。”诗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说两位皇帝都是古代英雄,又都骄奢极欲、穷兵黩武,把国家弄得濒于灭亡。只是由于汉武帝懂得知人之术,晚年把辅佐幼年太子的重任托付给霍光,才使西汉政权渡过了危机,又向前发展了。

对霍光的功绩,汉宣帝有一个总的评价:

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

后来,宣帝又思股肱之美,图画十一功臣于麒麟阁,霍光居于首位(《汉书·苏武传》)。一代史家班固也认为霍光“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霍光为人极为小心谨慎,“出入禁闼二十余年”,“未尝有过”。这才使他赢得了武帝的信任。霍光掌权初期,也是小心翼翼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位的稳固,霍光逐渐地改变了原来的做法,权力欲开始膨胀起来。特别是在昭帝末宣帝初,霍光大量地把自己的故吏、亲属安排到重要位置。

霍光的家人甚至奴婢也依仗人势,恣意妄为。连流传下来的汉乐府中都有“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辛延年《羽林郎》)的诗句。

霍光死后,其家人与奴仆更是为所欲为,无所顾忌。他们僭越礼制,私自扩大霍光的陵制与自己的府第;目无皇帝。

霍氏的骄纵无节,严重地危害到了西汉专制主义皇权,宣帝自然不能容忍。但在霍光生前,宣帝念其忠于汉室,有拥立之功,又握有实权;而自己初起民间,势单力薄,羽翼未丰,因此不敢贸然对霍氏下手,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宣帝的精心策划之下,霍光死后仅两年,霍氏就罹族诛之祸。

霍氏的被诛灭,固然是它本身后来骄奢放纵,但霍光的功劳太大了,地位太高了,名声和影响甚至超过了皇帝,当然为皇帝所不容了。


70后大叔讲历史


霍光是一个在权利中迷失方向的典型代表。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有好有坏,霍光这个人后期野心是非常大的。要是有机会,他甚至想取皇帝而代之。霍光,个人觉得霍光走的路子和司马家有点像,自己培养势力为了后代。冠军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依靠卫青和霍去病的名声,顺利的成为汉昭帝的托孤四大重臣之一,有意思的是这四位托孤重臣是亲戚,霍光又作为首辅,他们也基本都听霍光的,这点不知道疑心病重的汉武帝怎么选的,当然,也可能是霍光隐藏的比较好,当时作为一个八岁大的小皇帝,这使得霍光基本大权独揽,真的是风光无限,后来通过逼汉宣帝立后等无耻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利,其实我个人而言霍光其实是在为自己将来谋反通过血脉慢慢侵吞汉朝,只可惜霍光这人太爱名声了,自古权臣后代下场也都不好,只是霍光没有去看懂这些,他亲戚卫家的教训更是没有及时吸取,汉宣帝也不是傻子,执政过程中,人家慢慢的也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在霍光死后汉宣帝找了个违规使用葬礼的罪名就开始向霍家亮起了屠刀,最终灭了霍家一族啊,可以说汉朝的皇帝感觉都比较痛恨外戚专权,可能也是受到吕后篡权的影响吧,霍家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毕竟他家老祖宗苦心经营的霍家已经开始向皇权发起挑战了,不灭都不行了。


看图学历史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在霍去病出击匈奴回来之后,被霍去病带到长安。后来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侍中的官职,在汉武帝手下当官二十多年,没有犯过一次错误。汉武帝晚年,因为“巫蛊之祸”太子被杀,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帝,因为怕吕后事件的发生,赐死了刘弗陵的母亲,并且让霍光辅政。霍光在汉昭帝死后权力到达顶峰,立昌邑王之后又把他废了,最后了立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刘病已和霍光在一起都感觉到如;“芒刺在背”。但是霍光一生也没有反叛汉朝。

到时后人经常假借伊尹、霍光的名义篡位,“行伊尹、霍光之事‘自己篡位当皇帝。

霍光确实保障了汉朝稳定,对汉朝也是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