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產業迎來新一輪規模擴張



互聯網+教育”產業迎來新一輪規模擴張


互聯網+教育”再迎新一輪政策助推。據悉,為提供更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相關部門今年將著力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進程,通過運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技術,推動互聯網和教育行業持續深度融合,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同時,還將開展城市千兆寬帶入戶示範工作,提升遠程教育建設水平。目前,不少地區的教育網絡建設進程正在加快推進。

在政策、市場等多方面影響下,“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迅猛,其中,“在線教育”規模將持續擴大,“AI+教育”也已成為新的行業熱點。據業內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2.96億人,市場規模將達4330億元,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個性化教育普及將推動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加速擴大。

信息技術普及促進教育公平

一塊屏幕可以連接起全國名校和貧困山區的課堂,名師課程可以“點單式”播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讓更多鄉村學校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基於網絡的“在線教育”有效彌補了目前學校課堂教育存在的短板。艾媒諮詢數據顯示,70.5%的在線教育用戶認為在線教育促進了教育公平。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保障教育起點公平的手段之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張生表示,在基礎教育領域,通過遠程直播、同步課堂等方式,幫助農村薄弱學校“開齊課、開足課、開好課”,從而緩解了貧困地區學校師資不足、師資力量弱等困難。

“作為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好未來、騰訊教育等民辦教育機構通過合理運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效能,有助於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健康發展,”艾利艾智庫首席研究員程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應鼓勵社會資本在教育信息領域的投資,促進信息技術在義務教育領域得到更快應用和普及,從而進一步縮小區域間和城鄉間的教育差距。


互聯網+教育”產業迎來新一輪規模擴張


眾多教育機構瞄準“AI+教育”

藉助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AI技術,老師可以識別每個學生的舉手、答題等課堂行為,從而隨時掌握課堂動態,並及時給予學生個性化的關注和反饋,帶來高體驗的互動課堂。

這是好未來旗下學而思課堂上的一幕,也是好未來藉助人工智能技術給傳統教育帶來的個性化升級。隨著“互聯網+教育”邁入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使“AI+教育”得到長足發展,不少家長反饋說,“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對知識薄弱點進行分析,準確發現問題,幫助孩子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不僅如此,智能作業批改、人臉識別、個性化推薦、AI老師等技術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在線教育的多元場景中,不斷提升了用戶體驗。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經得到國家高度重視。國務院此前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應當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

大數據、AI等技術革新在推動因材施教的同時,也在成倍地放大教育產能。艾媒諮詢發佈的《2018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白皮書》顯示,在線教育的突出優勢在於靈活便捷、資源豐富,並且能結合AI、VR等技術滿足用戶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據預測,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2.96億人,市場規模將達433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AI+教育”已經成為眾多教育機構競相佈局的新賽道。百度教育、網易教育等先後發佈“AI+教育”產品,新東方、好未來、學大教育等均開始探索將人工智能滲透到教育的全場景,並加大技術和資源投入。以好未來為例,據好未來集團創始人兼CEO張邦鑫透露,目前公司有超過5000名內容和技術研發人員,現已產生數百項專利。

“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於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推動教育更廣更新的發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不可替代的。AI、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的引入有望替代教師的重複性工作,成為提升教師能力的工具,通過創新增加“育”的分量。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人工智能能夠打破師資力量不足的瓶頸,使千人千面的課程設計更加個性化,但對於“AI+教育”這一熱點,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數據積累和調試。


互聯網+教育”產業迎來新一輪規模擴張


多重利好開啟“互聯網+教育”新空間

“互聯網+教育”正處在蓬勃發展期。易觀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第4季度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到1142.6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7.1%,同比增長48.7%。

在業內看來,當前密集出臺的相關鼓勵政策,有望使“互聯網+教育”產業迎來新一輪規模擴張。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數字資源服務普及、網絡學習空間覆蓋等行動,推動在線教育發展。

2019年2月,教育部更是將“推動教育信息化轉型升級,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作為2019年工作重點之一,提出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力爭使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97%以上、出口帶寬達到100Mbps(兆/秒)以上。

此外,今年我國還將開展城市千兆寬帶入戶示範,提升遠程教育建設水平,並且進一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教育”產業迎來新一輪規模擴張


據悉,地方已經在加快相關佈局。例如,廣西教育廳日前明確,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自治區中小學寬帶網絡全覆蓋和信息化教學環境全面普及。同時,還將建立教育雲准入機制,引入市場化第三方雲計算、雲應用和雲服務資源,形成統一規範的教育雲服務。湖南省則提出建設教育城域網,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寬帶接入率、鄉鎮及以上學校多媒體教室普及率、教師和初中以上學生網絡學習空間普及率均達到100%。

事實上,針對技術規模化賦能教育內容的探索已經開啟。2018年,好未來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簽署教育信息化2.0建設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推動教育信息化堅持“育人為本”、探索未來教師人技協同教育模式等方面展開合作。在這次合作中,好未來還將STEAM教育、創客教育資源引入上海市的基礎教育領域,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鍛鍊學生跨學科思維和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張邦鑫表示,一系列利好因素為互聯網教育企業依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不斷創新教學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動力和支撐。未來,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將助力教育普惠,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動教育更公平更有質量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