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99%文物在库房“睡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醒来”?

故宫99%文物在库房“睡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醒来”?

记者从故宫博物院获悉,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今日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单霁翔笑言,“我退休以后想来当一名志愿者,到时候希望面试的时候手下留情。”(4月8日《新京报》)

退休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是官员还是企业人员,都免不了退休。不过,有的人退休无足轻重,有的退休让人牵挂。比如单霁翔此次退休成为热点新闻,就足以说明其退休不只是个人私事,还是影响面极广的“公共事件”。

这不仅是因为单霁翔是一名“网红院长”,也是因为公众对单霁翔退休心情比较复杂。

自担任院长以来,单霁翔频频在媒体上抛出公众喜闻乐见的观点,而且推动故宫加快对外开放,并在任内推出多款网红产品,让故宫取得了巨额营收,品牌价值大大提升。这让单霁翔的人气极高。而单霁翔在任内的积极作为,也让不少公众成为受益者,比如能看到过去看不到的文物,免费参加故宫元宵灯会等。

所以,不少人对单霁翔是心存感激的,对单霁翔退休也有不舍。但同时,一些人还有另一种担忧,即单霁翔退休后,故宫还能不能持续扩大开放范围,能不能推出更多文创产品,能否举办更多文化传承活动?之所以有这种担忧,是因为从过去多年很多单位情况看,开放尺度、创新力度有多大,主要取决于“掌门人”。

故宫99%文物在库房“睡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醒来”?

单霁翔2012年开始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14年故宫的开放面积是52%,到2018年达到80%以上。2013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额为6亿元,到2017年,则高达15亿元。这些数字明显变化的背后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与单霁翔担任“掌门人”有很大的关系。

尽管单霁翔已经为故宫开放做出了公认的贡献,但据单霁翔本人不久前透露:故宫参观区域只有30%,70%都不能开放;文物、藏品186万件,只有不到1%对外展示,99%在库房里“睡觉”。那么,单霁翔退休后,继任者能否持续扩大参观区域、让“睡觉”的文物走出库房呢?

无疑,这是继任者王旭东面临的重要命题。笔者以为,故宫只有进一步扩大游客参观区域、对外展示更多文物藏品,才能让公众从故宫及文物藏品中了解历史,学习、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就是说,单霁翔可以退休,但故宫开放绝不能“退休”,应该更开放更具活力。

故宫99%文物在库房“睡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醒来”?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我的微信公号:《浴室传奇》(weiyuchuanqi)——关注浴室文化与洗澡健康的微信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