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99%文物在庫房“睡覺”,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醒來”?

故宮99%文物在庫房“睡覺”,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醒來”?

記者從故宮博物院獲悉,4月8日,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今日退休,繼任者為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單霽翔笑言,“我退休以後想來當一名志願者,到時候希望面試的時候手下留情。”(4月8日《新京報》)

退休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是官員還是企業人員,都免不了退休。不過,有的人退休無足輕重,有的退休讓人牽掛。比如單霽翔此次退休成為熱點新聞,就足以說明其退休不只是個人私事,還是影響面極廣的“公共事件”。

這不僅是因為單霽翔是一名“網紅院長”,也是因為公眾對單霽翔退休心情比較複雜。

自擔任院長以來,單霽翔頻頻在媒體上拋出公眾喜聞樂見的觀點,而且推動故宮加快對外開放,並在任內推出多款網紅產品,讓故宮取得了鉅額營收,品牌價值大大提升。這讓單霽翔的人氣極高。而單霽翔在任內的積極作為,也讓不少公眾成為受益者,比如能看到過去看不到的文物,免費參加故宮元宵燈會等。

所以,不少人對單霽翔是心存感激的,對單霽翔退休也有不捨。但同時,一些人還有另一種擔憂,即單霽翔退休後,故宮還能不能持續擴大開放範圍,能不能推出更多文創產品,能否舉辦更多文化傳承活動?之所以有這種擔憂,是因為從過去多年很多單位情況看,開放尺度、創新力度有多大,主要取決於“掌門人”。

故宮99%文物在庫房“睡覺”,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醒來”?

單霽翔2012年開始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2014年故宮的開放面積是52%,到2018年達到80%以上。2013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為6億元,到2017年,則高達15億元。這些數字明顯變化的背後雖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認與單霽翔擔任“掌門人”有很大的關係。

儘管單霽翔已經為故宮開放做出了公認的貢獻,但據單霽翔本人不久前透露:故宮參觀區域只有30%,70%都不能開放;文物、藏品186萬件,只有不到1%對外展示,99%在庫房裡“睡覺”。那麼,單霽翔退休後,繼任者能否持續擴大參觀區域、讓“睡覺”的文物走出庫房呢?

無疑,這是繼任者王旭東面臨的重要命題。筆者以為,故宮只有進一步擴大遊客參觀區域、對外展示更多文物藏品,才能讓公眾從故宮及文物藏品中瞭解歷史,學習、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就是說,單霽翔可以退休,但故宮開放絕不能“退休”,應該更開放更具活力。

故宮99%文物在庫房“睡覺”,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醒來”?

◎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我的微信公號:《浴室傳奇》(weiyuchuanqi)——關注浴室文化與洗澡健康的微信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