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效應、光環效應、框架效應、錨定效應、替代效應

1、 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重複能引發放鬆狀態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曾潛心關注重複某種刺激和這一刺激最終帶來的輕微情感波動之間的關係,扎伊翁茨稱之為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曝光效應、光環效應、框架效應、錨定效應、替代效應

2、 光環效應:

如果你贊同一個總統的政見,你可能也會喜愛他的聲音及著裝。喜愛(或討厭)某個人就會喜愛(或討厭)這個人的全部,包括你還沒有觀察到的方面,這種傾向就叫做光環效應。例如,一個瀟灑自信的演講者剛踏上舞臺,觀眾往往就會對其大加讚賞,他可能並沒有那麼優秀,但這好評如潮的結果在他踏上舞臺的一剎那便可預見。這種先入為主的情形是有據可依的,即光環效應,這一效應使我們更容易預測結果,更容易賞識和理解這位演講者。

曝光效應、光環效應、框架效應、錨定效應、替代效應

3、 框架效應:

同一信息的不同表達方式常常會激發人們不同的情感。“手術後一個月內的存活率是90%”的說法要比“手術後一個月的死亡率是10%”更令人安心。同樣,說涼菜“90%不含脂肪”要比說“10%含有脂肪”更具吸引力。很明顯,前述每組句子的深層含義都是相同的,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但人們通常能讀出不同的含義,而且覺得自己的所見就是事實。

比率忽略:回憶一下史蒂夫,那個本性怯懦、做事井井有條,常被看做圖書管理員的人。這個人物性格的描述是生動形象的,儘管你清楚地知道男性農民比男性圖書管理員多,但在考慮這個問題時,你總會忽略這個事實。你覺得自己的所見即為事實。

曝光效應、光環效應、框架效應、錨定效應、替代效應

4、 錨定效應:

我們研究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也很重要,因此你應該記住它的名字:錨定效應。人們在對某一未知量的特殊價值進行評估之前,總會事先對這個量進行一番考量,此時錨定效應就會發生。這一效應是實驗心理學中最可靠也最穩健的結果,即估測結果和人們思考的結果很相近,就好比沉入海底的錨一樣。如果有人問你甘地死時年齡是否大於114歲,你在估測他的死亡年齡時會比錨定問題是35歲(死亡)時更高。你在考量買房要花多少錢時,也會受到要價的影響。同樣的房子,如果市場價格高,它就顯得比市場價格低時更有價值,即使你決心抵制價格的影響也沒有用。此類事例不一而足,錨定效應的事例不勝枚舉。一旦你要考慮某個數字是否會成為一個估測問題的可能答案,這個數字就會產生錨定效應。暗示就是一種錨定效應. 例如,錨定效應解釋了為什麼限量購買是一種有效的營銷策略。

曝光效應、光環效應、框架效應、錨定效應、替代效應

5、 替代效應:

對致死原因的估測幾乎是聯想記憶中觀點激發的直接反應,也是替代效應的極佳例子。但斯洛維克和他的同事們有了更深層次的發現。他們發現,人們想到不同風險的輕鬆程度與其對這些風險的情感反應是緊密相連的。我們總是特別容易想起那些駭人的想法和畫面,而那些流暢生動的駭人印象又會加深我們的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