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場的怪誕行為:翻本效應與“莊家的錢”效應

“莊家的錢”效應:贏錢的人似乎不把贏得錢當“錢看”。賭場常常有一句話:“用莊家的錢賭。”(注:“莊家”指的是賭場。)也就是說,當你贏錢時,你是拿賭場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在賭博。我相信,幾乎在任何一個賭場都會看到這種行為。如果一個非職業賭徒贏了一些錢,你可能發現另一種被稱為

“雙兜”心理賬戶的情況:如果一個人帶了300塊去賭博,結果贏了200塊;此時,他會將300塊放在一個兜裡,認為這些錢是自己的,然後將贏得的200塊放在另一個兜裡(大部分情況,是放在賭桌上準備繼續下注)。提到“莊家的錢”,“來的容易去的也快”這句話非常適用!但這明顯違背了經濟學中錢的可替代性原則,即兩個兜裡的錢花起來應該是一樣的

賭場的怪誕行為:翻本效應與“莊家的錢”效應

經濟學家為了研究這種情況,設計了3個問題,括號裡表明了選擇該選項的實驗對象佔總體的百分比。

問題1:你剛剛贏了30塊,現在請選擇:

(a)有50%的概率贏得9塊,有50%的概率輸掉9塊。 [70%]

(b)不再下注。 [30%]

問題2:你剛剛輸掉了30塊,現在請選擇:

(a)有50%的概率贏得9塊,有50%的概率輸掉9塊。 [40%]

(b)不再下注。 [60%]

問題3:你剛剛輸掉了30塊,現在請選擇:

(a)有三分之一的概率贏得30塊,有三分之二的概率不輸不贏。 [60%]

(b)有100%的概率贏得10塊。 [40%]

翻本效應:第1、2個問題證明了

“莊家的錢”效應。大多數實驗對象在面對收益時表現出風險厭惡的傾向,即大多數人一般不會選擇有可能輸或贏9塊的選項。但是當經濟學家告訴實驗對象他們剛贏了30塊時,他們就變得願意承擔風險了(贏的錢不算“錢”)。第2、3個問題則體現了人們在某個心理賬戶遭受損失時的複雜偏好。由前景理論我們可以知道:人們面對損失時會追求冒險。但在第2個問題裡,當沒有機會翻本時,損失30塊不會讓實驗對象產生追求風險的偏好;但是當有機會翻本時,如問題3,大多數實驗對象都會選擇輸贏情況不確定的選項。這就是所謂的翻本效應

賭場的怪誕行為:翻本效應與“莊家的錢”效應

當我們懂得翻本效應和“莊家的錢”效應時,很容易在生活中發現類似的現象。正是“莊家的錢”效應,以及用最近的收益去推測未來收益的傾向,導致了經濟泡沫的產生。比如股市收益,當你投入股市的錢不斷增多時,你投入股市的錢也可能會不斷加;部分原因在於,你會認為你損失的錢也只是近期收益(即你賺的錢,“莊家的錢”),當然,如果你最近賺的近期收益虧了,也不會削弱你損失錢的感受(畢竟你認為這是“莊家的錢”)。同時在房地產也是如此,那些炒房的人,對房價都有一個心理的緩衝地帶,會誘導他們相信,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起點。但是,如果房價突然下跌,那些債臺高築的炒房者損失的錢超過房屋的價值,很多人會因此失去住房。

翻本效應在投資者身上也很常見。到每年的年末,如果投資者管理的錢未達收益時,他們就會冒更大的風險。更嚴重的是,那些已經給僱主造成巨大損失的魔鬼投資者在最後階段還會冒更大的風險,以期可以翻本。這種行為很“合理”,對於他們而言,如果他們不將損失的錢賺回來,就會失去工作或面臨其他更嚴重的危險。因此,作為管理層應該密切關注這些員工的行為。

賭場的怪誕行為:翻本效應與“莊家的錢”效應

我們需要記住:人們在面孔巨大損失時,如果有機會翻本,即使他們平常厭惡風險,此時一般都會願意承擔風險。所以,我們都要小心!

注:內容源於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的著作《“錯誤”的行為》(即:Misbehaving The Make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