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元標被張居正打斷一條腿為什麼還要終其一生為張居正喊冤平反?

別酒怯流年


答案就在鄒元標的諡號:忠介

忠介,忠誠又耿直的意思,古人的智慧用兩個字就囊括了鄒元標的一生,這個性格特點也貫穿了鄒元標的一生,包括鄒元標的政治理念,以及和張居正的恩怨情長。鄒元標和張居正的第一次邂逅是在科舉考試,張居正是主考官,鄒元標是考生,他們的師生關係就被確定,也符合當時明朝的官員體制。這次鄒元標被張居正點名的重要原因是:

◆此子性剛直,可堪大用也!

誰也不知道鄒元標在是試卷中描寫什麼,引起張首輔的共鳴,給了這麼高的評價。按道理鄒元標水到渠成的搭上張居正這條大船,不愁飛黃騰達,仕途光明。

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張居正父親去世,對於普通老百姓生死輪迴正常不過,對於張居正就是考驗政治生命的劫數。

按照明朝祖制:官員的父母去世需要守孝二十四個月,被稱為丁憂!如果官員存在特殊任務,不能離任,可以奪情,不必回家守孝!


張居正好不容熬死徐階、高拱當上首輔,正是施展抱負的大好時機,怎麼能去守孝?張居正內心和行動一致,想方設法奪情!

鄒元標和張居正再一次照面,作為學生的鄒元標突然發難阻止張居正奪情,結果被萬曆皇帝打斷一條腿。但是要明白,年輕的萬曆遠遠沒有張居正的話語權,這筆賬也能算在張居正頭上!

鄒元標和張居正的結下的樑子沒有這麼簡單,在鄒元標發聲前,還有四個人反對張居正奪情,分別是:吳中行、趙用賢、沈思孝、艾穆。這幾個人和張居正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首先公開和張居正作的對。


都是反對張居正,但是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鄒元標最後為啥給張居正平反的原因。

鄒元標的反對,應了張居正對他的那句評語:

◆此子性剛直!

說白了就是傻愣傻愣的憤青,這個憤青很有才幹,並不代表有見識!尤其政治眼光!

—————鄒元標反對奪情完全是出於個性!

他個人覺得張居正大權獨攬,和閹黨又不明不白,在改革中又傷害了很多文人利益,作為士大夫的鄒元標有理由不顧師情分,反對奪情。出於士大夫的榮譽,出於士大夫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鄒元標自信的站出來!

鄒元標的價值觀中對錯就這麼明朗,這種判斷一直影響他的整個政治生涯,包括頂撞皇帝。鄒元標曾勸明神宗節制慾望,自我反省,別一天到晚沉迷酒色,這種類似的事經常發生。


於是鄒元標不是在當官的路上,就是在罷免的車裡。

等到張居正倒臺後,鄒元標才發現自己的眼光狹隘,張居正的救國策略,政治格局真的是用心良苦。作為東林黨首領的鄒元標又果斷站出來為張居正平反!

我想說這種做法很鄒元標!敢於承擔,敢於認錯。這裡面提及東林黨,是因為鄒元標給張居正平反的原因,不涉及東林黨和張居正的矛盾,完全出於他自己心中為國為民的一口正氣。不過這也怪張居正特殊時期採取的辦法過於激進,本性喜好享受,自己的屁股沒擦乾淨,就要求別人怎麼怎麼地!


最後再解釋清楚除鄒元標以外的同仁為啥奪情

因為張居正的改革傷害了上位者的利益,這裡包括皇親國戚、士大夫、有錢人、甚至皇帝。於是奪情成了最好的把柄,可以把張居正拉下馬的韁繩。況且至商鞅起,喜歡玩革命的雄才都沒有一個好結果,巴不得撇請關係。

各位看官也該明白了吧?鄒元標的斷腿和張居正的平反,在鄒元標眼裡完全就事論事。當然我要是鄒元標也恨張居正,畢竟大好青年、才華橫溢,讓張居正搞了個殘疾怎麼談對象?但是我更佩服鄒元標的德行,一種堅持己見,堅持真理的內心純粹!

鄒元標諡號:忠介——忠己為國,剛正不阿!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達我看到的歷史!


我不是易中天


中國有句成語,叫“以德報怨”,這句話用在鄒元標身上是非常恰當的。

(鄒元標)
鄒元標是“東林黨三君子“之一,另外兩個是趙南星和顧憲成。他們雖然雖然沒有多大的政績,但從個人道德角度來看,都能當得起“君子”這個稱謂。

鄒元標在刑部做事時,大明由張居正輔政,張可是明朝數一數二的政治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他大膽變法,把國家治理得欣欣向榮。當時萬曆皇帝還小,萬曆他媽就把所有的事務交給張處理,把他當做大明的長城,一刻也離不開張首輔。

萬曆五年的時候,張首輔的老爸去世了。按照當時的規定,父母去世了,做兒子的要回家守孝三年,以示悲痛。如果兒子是做官的,那你就要辭職,這個制度叫“丁憂”制度。可是朝廷離不開首輔大人啊,好多事沒有他都不行,而張本人也不太想離開。這也很正常,您想,你離開三年再回來,誰知道到時會有什麼變化,首輔的位置還會是你的嗎?

(張居正與鄒元標)
中國人向來聰明,既然張首輔不願意回家,那就可以由皇帝出面發一道詔書,內容就是不允許你回家守孝,讓你帶孝上班,這個情況叫“奪情”,所以萬曆(很可能是張首輔自己下的)下了一道詔書,不允許首輔大人辭職。

這個消息在大臣們中間炸開了鍋。以當時讀書人的道德準則來要求,大家都認為“丁憂”制度是表達兒子孝道的一個標準操作,再說這制度執行這麼多年了,你想搞特殊化怎麼行?說白了不就是捨不得手上的權力嘛?所以很多大臣都上疏反對。剛開始張首輔還有耐心和大家解釋:不是我不走,是皇上不讓啊!後來提意見的人多了,張大人也沒詞反駁了,惱羞成怒之下,就動用武力了。只要是上疏反對的人,都會挨廷杖,多則一百,少則幾十。

鄒元標就是一個堅決反對的官員。他寫好奏摺準備交上去的時候,正好看到翰林編修吳中行在那挨板子。要是一般人,就不要去捋虎老須了吧,鄒元標偏不。他就站在邊上看吳中行捱打,由於打得夠狠,差點沒把吳中行打死。等打完了,鄒元標從身上摸出個摺子,交給內閣值班的。值班的可能良心挺好,就說,你要是上折說奪情的事,還是算了吧,沒用的,反而會挨板子。鄒元標就騙他說,不是,我這是自己請假的摺子,您幫我遞上去就行了。

(廷杖)
看到鄒元標的摺子,張居正火冒三丈:我這邊打,你那邊還敢上摺子,於是鄒元標也捱了八十棍子,由於是特別關照過,所以打的人沒留情,把鄒的腿打斷了一條。打完後將他流放到貴州都勻衛,當時的都勻衛屬於鳥不拉屎的地方,邊上都是少數民族,語言又不同,條件很艱苦。可鄒元標蠻不在乎,在貴州做了幾年學問,進步蠻大。

(發配貴州)
後來張居正死了,鄒元標在申時行的幫助下回到京城。過了半年萬曆對張居正搞清算,很多原來張首輔提撥過的老爺們都變了臉,紛紛上折說張居正的壞話。這本來是鄒元標報仇的好機會,可是正義感爆棚的鄒老夫子反而站出來為張居正辯護,他歷數張的改革給國家帶來了多少好處,還提醒萬曆,張居正可是帝師,這麼多年輔佐你,功勞苦勞都很大,你可不能這樣。萬曆都懵逼了,心想張居正不是打斷過你的腿嗎?你和他有仇啊,怎麼你吃錯藥了還幫他講話?乾脆,把鄒元標貶到南京去,眼不見心不煩。

(萬曆皇帝)

鄒元標一生恪守讀書人的節操,為官清正,專注治學,於崇禎初年去世,諡為“忠介”, 《明史》評價他說:“持名檢,勵風節,嚴氣正性,侃侃立朝,天下望之如泰山喬嶽”。

參考資料:《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宰少


明朝之所以滅亡和東林黨有著很大的關係,在我的眼中,所謂東林黨,就是一群自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傢伙,他們堅持自己所學的東西,並將其奉為真理,完全不顧實際情況的影響,一味地施加教條式的思想與他人,就像是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看他不順眼,卻又拿他沒辦法。

鄒元標就是這樣的一個東林黨人,他算得上是張居正的門生,但他與張居正之間卻發生了不愉快。張居正的父親死了,按照明朝的規定,父親死了,兒子就必須要回家去守孝三年,這被稱之為丁憂,但對於張居正來說,父親的死訊實在來得不是時候。嘉靖年間,內閣之間的爭鬥實在是太過精彩,徐階鬥垮了嚴嵩,高拱又把徐階搞下了臺,高拱沒來得及得意,就又被張居正踢下了臺。這個時候,嘉靖皇帝已經去世了,內閣中有點分量的大臣要麼死了,要麼回家種田去了,張居正再無對手,說是一手遮天也不為過。

張居正和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不同,他是一個即為自己搞好福利,又為國家辦事的人,這一點,和唐朝的一位名相姚崇非常的相似,他們在大的方向上很堅定,但在小問題上不拘泥於方式方法,不被教條主義所束縛,這樣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人。

萬曆還是一個小屁孩兒,名義上是個皇帝,但張先生一個瞪眼就能讓他心驚膽戰,在這些年裡,大明帝國真正當家做主的人不是皇帝,而是張居正張老先生!在張先生的辛苦工作下,被嘉靖搞得烏煙瘴氣的大明國力有了明顯的提升,萬曆中興就是張老先生的功勞,可是丁憂卻讓張居正很苦惱!三年守孝的時間太久了,張居正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既喜歡權力,喜歡享受好個人生活,又希望自己能夠有所成就,名留青史。現在,大明帝國在他的統治下蒸蒸日上,自己也成為了說一不二的內閣首輔,回家守孝三年,那不是意味著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都會隨風消逝?這種事情,張居正當然不會讓他發生了!

萬曆皇帝的詔書下來了,不允許張居正回家守孝,國家缺了誰都行,但決不能缺了張居正老先生,老先生是國家的頂樑柱,萬萬不能離開朝廷啊,所以萬曆皇帝狠心奪情,不批准張居正的丁憂了。明朝的官員可不是傻子,誰在當權,他們是心知肚明,這詔書要真是萬曆那小屁孩鼓搗出來的玩意兒,才見了鬼了!

明朝的大臣是出了名的不怕死,一個個嘴巴就和機槍一樣,說得張居正無地自容,沒辦法的張居正乾脆就以皇帝的名義打這些大臣,凡是提到張居正丁憂事件的,統統挨板子。鄒元標就是其中一個,張居正正在氣頭上,就看見了自己門生的奏摺,這可把張居正氣慘了,吩咐手底下的人使勁打鄒元標,這一打就把鄒元標的腿給打斷了一條。前面說過了,東林黨是一群認死理,不知變通的傢伙,鄒元標身為東林黨的核心成員之一,更是把這種精神給貫徹到底了,被張居正一頓痛打之後貶官了。沒有等得太久,心力交瘁的張居正就累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萬曆皇帝終於可以把握住本應該屬於自己的權力了,一場對張居正的大批判拉開了帷幕!

那些對張居正噤若寒蟬的人現在都急急忙忙的跳了出來,萬曆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了,誰要是批判張居正,誰就可以得到我的賞識,更是有不少官員因為對張居正吐髒水而升了官。對於鄒元標來說,這似乎是為自己那條廢腿吐一口惡氣的大好時機,但是他沒有這麼做。

客觀的來講,雖然張居正在位時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謀了不少福利,但在國家大事上還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讓已經腐朽的大明又重新閃現出了生機與活力,這份功勞確實稱得上一代名相的稱號了。鄒元標認可張居正的功勞,他也知道張居正的家人驕橫跋扈,魚肉百姓,他希望客觀的批判張居正,但,這可能嗎?萬曆小時候有多畏懼張居正,長大後就有多痛恨張居正,他恨不得把張居正的屍體翻出來再碎屍萬段。在這樣的情況下,跟風黑張居正就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不少官員藉此上位,而堅持自己信念的鄒元標則一直想要客觀批判張居正,不是為張居正平反,而是想要客觀一些。但對於萬曆來說,鄒元標這樣立場不堅定的人是和張居正一樣可恨的,所以鄒元標終其一生也沒有能夠讓眾人客觀的評判張居正!


Ps:大家好,我是w芒果布丁w,覺得我的回答還可以的話,大家就順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我唄!


w芒果布丁w


從所呈現的歷史資料看,鄒元標是認可張居正施政改革的,他之所以認為張居正父親去世,萬曆應讓張居正回家守孝丁憂,不應奪情,是認為老師空出位子後,我可頂替老師繼續改革的意思吧!

之後終其一生為張居正減冤,不僅是對自已當年的過激言行感到愧悔,對張居正去世後受到不公正的處置鳴不平,也是對明朝輔臣制這種實際令輔臣處於無權負責,無所適從;負責任做好任何實事,行使的任何權力似乎都是僭用了皇權,可被皇帝入罪的不合理設置的批評。

當年在反張居正問題上被萬曆皇帝打斷了一條腿的鄒元標,似乎卻取得了在張居正去世後請求為張居正喊冤平反的政治資本,歷史多麼微妙!


歷史的微妙啟示


鄒元標,字爾瞻,東林黨領袖之一,是萬曆五年的進士,典型的清流官員。這類官員的優點是知識淵博,人格高尚,在“克己”這點上做的非常好;缺點是對別人的要求同樣也很高,看事情只注重一點,經常忽略其他的相互關聯環節。在他們眼裡到處是問題和缺點,他們能輕鬆的指出種種矛盾,分析的頭頭是道,但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困難,清流會選擇硬剛到底,大不了一死。但說實話,問題一點沒解決,原來什麼樣,他死後還是什麼樣。這種官員一般名聲大多不錯,但於國於民,卻意義不大。有的時候,甚至會危害國家。比如明末東林黨與閹黨的爭鬥,以及後面東林黨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出:這些清流中,要麼是裝的,最後為了活命向侵略者搖尾乞憐,比如錢謙益;要麼就是類似於鄒元標這樣的,對時局毫無辦法,最終硬剛到死,比如黃道周。明末打嘴炮的大師太多了,卻沒有如陽明先生一般的偉大人物,所以明朝滅亡的既匪夷所思,又理所當然。

話說鄒元標和張居正之間本來沒有矛盾,而且張相還能算上鄒元標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派系的才對嘛。但明朝官員一直都是非常有個性、有氣節的。尤其是鄒元標這樣的清流,在他看來,沒有關係遠近、職位高低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他就認理兒!皇帝都敢隨便懟,更別提我們的張首輔了。

兩人的矛盾點就在張居正“奪情”這件事情上。按照規定,父母死了,在朝為官的兒子需要卸任,回家丁憂三年。我們的首輔大人此時已經權傾天下了,除了每天認真處理朝政之外,業餘時間打打小皇帝的手板,和張小太后調調情,日子過得很舒心。突然父親過世了,這讓張居正非常難辦。自己要放棄現在的權勢嗎?自己的改革大業還沒完成呢!況且皇帝還小,太后又事事倚重張相。無論主觀還是客觀,張居正都不能辭官。所以張居正決定“奪情”了。

在張居正奪情這件事上,反對的人很多。有些人是屬於政敵,想把張居正搞下去。但我們可以肯定,鄒元標不是這樣的人。他反對張居正奪情,一方面是早就對張居正獨攬大權,為所欲為的囂張樣很不滿了;另外一方面,鄒元標是真覺得張居正奪情沒道理。“你老爹死了,你不回家去哭,居然還賴在朝廷作威作福!每日花天酒地,大搞排場,沒見一絲親人故去的悲傷之情,簡直不配當人啊!更不配當首輔,連禽獸都不如!”這基本就是鄒夫子全部的意思了,挺直白,夠簡單。

張首輔是大才,能把大明治理的兵強馬壯,國庫充盈。這絕對是蕭何、諸葛亮一般的人物。但不世出的才華,不代表高尚的人品。論人品,叔大兄拍馬也不及爾瞻賢弟呀。對待政敵,張太嶽一向是往死裡整。鄒元標和首輔比,那就是個小蒼蠅,首輔大人都懶得理他。也省得再開辯論賽了,直接就賞了80大板子,打得鄒夫子屁股開了花。估計張首輔一定是恨透了鄒元標,連他一條腿都被打斷了。後面應該還想殺他,但被他稀裡糊塗躲過去了。

再後來,無敵的張首輔最終還是敗給了時間。大明近三百來首屈一指的宰輔去世了,他曾為這個國家嘔心瀝血,同時也功績斐然。但他死後被自己的學生清算了,之前的那些改革也都被廢除了。萬曆皇帝開始還惦記著自己來治理國家,後來發現太困難了,加上無休止的和群臣鬥智鬥勇,徹底消磨了他的意志。明朝越來越缺乏一個具備強力手腕的人來治理。整個國家言論確實是完全自由了,但也走向了崩潰。商人們不交稅,官員們整天忙著鬥爭,皇帝躲在後宮過家家,民間各種學說蓬勃發展,人們思想空前的解放。

如果大明朝能就這麼走下去倒也不錯,早晚會破繭而出,迎來真正的資本主義革命。但很可惜,上天沒有眷顧這個優秀的民族,優秀的國家。興起於遼東的女真部落越來越強大,並最終給大明朝帶來嚴重的危機。此刻的鄒元標才發覺萬曆前十年是多麼的幸福,那時候有張首輔統籌全局。雖然首輔大人很霸道,也十分的剛愎自用,但他確實有能力把國家治理好。那時候將星雲集,哪會怕什麼外敵?那時候經濟繁榮,哪會沒錢賑濟災民呢?此刻鄒元標才發現,是自己的格局太小了。失去張相,才發現只有張相能救大明。

於是在明末那種絕望的情緒下,鄒元標作為清流,沒有能力改變國家命運。他很著急,同時也徹底認識到張居正才是正確的。作為歷史上以剛直留名的人物,此刻擔負起為張居正鳴冤平反的重任,並不稀奇。“損失一條腿算不得什麼,我與張相沒有私人矛盾,當初是我錯了,我應該認錯!”這是作為文人的一種氣節,也許我們現代人不能完全理解,那也不用奇怪,因為我們的個人思想境界沒這麼高。


途牛山小旋風


鄒元標是張居正的學生、門生,是靠張居正的提攜而做官,可以說張是鄒的恩師。

張居正母親去世,中國以孝為先,以孝治國,按規定張居正應該辭去首輔,回家守孝丁憂三年。但當時萬曆年幼,又正處在萬曆新政的關鍵時候,朝庭是絕對離不開張居正的,這樣朝庭大臣要求萬曆“奪情"挽留張居正,李太后也出面挽留張太師,張居正便順水推舟留了下來。

鄒元標很正直,覺得張居正做錯了,便上書彈劾老師不忠不孝,留戀權力,以彰顯公正。鄒元標便被打屁股,結果打得重了些,一條腿斷了,留下殘疾。後來萬曆清算張居正,張居正被剝奪了一切政治榮譽。但鄒元標在政治上與張居正是同路人,不計前嫌,為張居正平反奔走呼號,那是政治。

當然也不排除鄒元標為了政治而沽名釣譽,在一開始就與張居正演雙簧,互相利用,腿打斷了可坐轎,可人抬,不耽誤當官。這是政治,不是常人能理解的。


書華36


縱觀鄒元標的一生的為官經歷,他這個人的性格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直,以致於他就算面對權貴也是敢於直言,他不僅罵過張居正,甚至連萬曆皇帝也罵過,所以被貶至南京長達數十年之久,直到熹宗即位,才以70歲高齡回朝出任吏部左侍郎。但其時鄒元標卻發現朝廷里黨派紛爭不斷,大臣勾心鬥角,不由懷念萬曆新政時期朝廷裡的勃勃生機,感到張居正的確是難得的中興名臣,為此鄒元標上疏為張居正平反,其中一句這樣寫道:“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所以又被人稱為“張江陵”。在鄒元標看來,張居正是有功於社禝的,國家搞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把張居正的改革成果推翻了,應該為張居正平反,為有志報國者樹立楷模。在鄒元標的倡議下,熹宗皇帝為張居正復官復蔭,開啟了平反之門。


用戶歷史


張居正跟鄒元標都是王學之門,都是心學門派的。


不一樣的歷史趣事


剛直不阿,敢於說真話。


ay117435926


一碼歸一碼!只能說這哥們拎得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