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悟语(二四二) 失之不忧,得之不喜

人生悟语(二四二)  失之不忧,得之不喜

在唐太宗时期,卢承庆曾任“考功员外郎”官职。所谓“考功”,就是专门管官吏考绩评功的,属于吏部。据说,卢承庆对考功工作公正负责。一次一个负责运粮的官员,由于发生粮船沉没事故,受过处罚。卢承庆在给他评功考绩时,便给他评定为“中下”等级,并通知本人。那位官员得知后,既没有提出意见,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卢承庆继而一想:“粮船沉没,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个人的力量能 挽救的,评为‘中下’恐怕不合适。”遂决定改评为“中中”等级,那位官员依然没有发表意见,既不说一句虚伪客套的感谢话,也没有什么激动的神色。卢承庆见他如此这般,非常称赞,脱口便说:“好,宠辱不惊,难得难得!”当即把他的功绩改为“中上”等级。从此,,“荣辱不惊”这个成语典故便广为流传。

要想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纵观历史,不是常见一些有才干的人,事业顺时志高气盛,以经挫折就落了鸡汤么。

只有保持一份平常心,才能做到荣辱不惊。荣辱不惊不是消极的回避,也不是看破红尘、甘于沉沦,它是远离名利、远离喧嚣的一种坦然,是在受到挫折时仍就有与花相悦的一份从容。

我不需要什么?

苏格拉底有一次参观完货物琳琅满目的市场之后,感慨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东西我用不到!”而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却于其相反,到市场转一遭之后,往往自我感慨:“这世界上有这么多好东西都是我需要的呀!”有道是“从细微处见精神”,这两种看似平常的感慨,足可以显出圣凡之别。

我想,苏格拉底逛完市场之后,肯定是一身轻松,仍然专注于他的哲学,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不需要什么,故可以不为市场那另常人眼睛发亮、脑筋打转儿的种种好东西所动。那位抛弃了巨额家产的银行家之子、坐在木桶里一面晒太阳一面思考问题的第欧跟尼,也如苏格拉底一样清楚自己不需要什么,只因有此境界,他才可以笑傲王侯,对问他需要什么并表示可以马上赐予的国王说:“那就请你站在一边,别挡住我的阳光。”而凡俗如我者则大不同,我感慨过就会想,要是能发上一笔财,把我需要的东西搬几样回家就好啦!随之而来的,便是暗恨自己腰包不丰。

苏格拉底和第欧跟尼毕竟是世界史上的伟大人物。能够修炼到他们那种境界的人,毕竟太少,更多的人则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而一旦受到某种欲望的驱使,便很少会问一问:我不需要什么?

人的欲望无止境,但人的生存需求却十分有限。如果我们弄清我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心就不会为物欲所烦,身就不会为物欲所累,就不会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迷失自我,就可以全力以赴地去干比满足物欲更有价值的事业——人在向一个既定目标前进时,犹如作战,是需要轻装、全力以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