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風?太慢了!她們比她快多了!見識一下真正的IJN最速傳說吧!

提起舊日本海軍最速傳說,愛好者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大名鼎鼎的島風號驅逐艦,但是實際上,要論舊日本海軍中速度最快的“船”,還是有一條魚雷艇能凌駕於島風之上……

島風?太慢了!她們比她快多了!見識一下真正的IJN最速傳說吧!

日本可算是世界上對小型攻擊艦艇應用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從威海衛到旅順,魚雷快艇在日本海軍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度被當成決勝兵器加以使用,並取得了巨大戰果,而在號稱“艨艟八百,海鷲三千”的舊日本帝國海軍中,卻幾乎沒有這些精靈的位置。

島風?太慢了!她們比她快多了!見識一下真正的IJN最速傳說吧!

日本海軍現代意義上的魚雷艇,可以追溯到1917年,當時橫須賀廠受命建造八艘「適於搭載在軍艦的魚雷監視用大型高速內火艇」,預定搭載於建造中的扶桑四艦上,要求航速達到33節。但眾所周知,直到扶桑在那最後的“T”字陣前覆亡,這些艇仍舊沒上艦,而是留廠作為魚雷試驗輔助艇,編號432~439。其中432和435為IJN自行設計,汽油動力,433為民間高橋式司設計製造,航速30節,略快於官方。當時還沒有魚雷艇之名,而是稱為“高速內火艇”(內燃機艇)或“沿岸內火艇”〔Costal Motor Boat〕。

島風?太慢了!她們比她快多了!見識一下真正的IJN最速傳說吧!

與此同時,大正十一年日本海軍購買了英國Thornycroft公司CMB(10.28噸)二艘、德國Erz公司LM艇(9.27噸)一艘,大正十二年起開始於國產貨在橫須賀工廠進行比較實驗。測試結果表明兩種進口快艇的性能都要超過國產艇,但同樣不能滿足需要,於是這三艇被用做試驗,日本海軍對魚雷艇的發展就此停滯,一停就到了1934年(昭和九年)。在這期間,日本陸軍又進口了Thornycroft公司的一種CMB,少量批生產,用作登陸指揮。

島風?太慢了!她們比她快多了!見識一下真正的IJN最速傳說吧!

昭和九年(1934年)日本海軍委託橫濱遊艇製造的13公尺型艇,編號906,全部三艘於昭和十~十一年(1935~193636)完成,主機使用二具300馬力柴油引擎,設計時速29節。昭和十二年(1937)(又委託陸軍?!)建造一艘16公尺型艇,編號1000號,搭載航空汽油發動機,公試中曾創下43.05節的速度紀錄,但適航性仍然不足(小型艦艇的通病),所以後來雖由橫濱遊艇建造數艘同型艇,但都作為魚雷試驗輔助艇使用,為雷擊艦隊的訓練出力不少。直到此時,日本海軍對小型攻擊艦艇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日本海軍認為,小型艦艇續航力小,居住性差,相比作戰飛機,速度偏慢,唯一的優點是行動時間長過飛機,但這個優點在當時奉行進攻思想的日本海軍中實在不值一提。

島風?太慢了!她們比她快多了!見識一下真正的IJN最速傳說吧!

1937年8月17日,中華民國海軍CMB55型魚雷艇襲擊了老裝甲艦改造的海防艦“出雲”號,算是對忽視小型艦艇的日本海軍第一個警告,同時美國海軍也於1939年開始了魚雷艇的建造,把美國海軍作為假想敵的日本海軍自然沒有熟視無睹,建造了一艘19米長,排水量18噸的魚雷艇T-0,不過這艘小艇只能作為技術驗證艦,本身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1940年,日本又進口了一艘意大利MAS451型魚雷艇,該艇可以跑到49節,然而海軍認為MAS艇雖然航速較高,但綜合不是特別優秀,應該以T-0為原型繼續研究,而亞平寧西來的燕鷗,則被稍加改裝,扔南邊幹雜活去了,除了“隼艇一號”這名稱,什麼也沒留下。

島風?太慢了!她們比她快多了!見識一下真正的IJN最速傳說吧!

想看更多的軍事歷史內容,瞭解更新的遊戲相關內容,關注《戰艦世界》微信公眾號,前往官網網站。軍事遊戲,一步到位。

島風?太慢了!她們比她快多了!見識一下真正的IJN最速傳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