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运河小镇——苏州平望

源远流长、人文荟萃的苏州平望镇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江南经济重镇。她因湖光水色,一望皆平的地理特征而得名因河湖交错,与古运河相守相依的地理优势而崛起又因江南的繁华,交通优势的突显和深厚人文底蕴而声名鹊起。

流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运河小镇——苏州平望

平望,因河而美。穿镇而过的古运河,以及因河而兴的发展历程为平望留下了诸多美好的遗存。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这样评价道:“平望是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中,传统运河空间尺度保存最好,城镇与运河空间联系最为密切的座。”

流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运河小镇——苏州平望

平望之美,美在地道的江南水乡生态。平望现存自然环境和建筑聚落完整保留了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河湖密布,建筑布局与水紧密相连的特征。平望镇内现存湖荡47个,河道238条,水域面积占总面积比例达37%。平望镇内既有莺脰湖、草荡等面积1000以上的湖泊,也有太浦河、新运河等省际重要航道,更有古运河、市河等数量众多的小尺度水系。因水系条件不同,依水而建的各个建筑聚落又呈现出或靠、或融等不同的肌理,一派葭苇之间、人水共生的和谐格局。

流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运河小镇——苏州平望

平望之美,美在双河一岛,线形生长的古运河城镇格局。在平望镇河与古运河围合而成的棱形小岛上,完整保留了原有的“一环五横”的空间格局。北前街一南前街沿线多为与运河贸易相关的仓储、加工、宗教等建筑,建筑形式多为沿河退台。北大街一南大街和市河两侧则多为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设施。环线之间的五条东西巷弄两侧多为住宅建筑,局部有跨弄楼。这种对外与对内贸易空间的分离、生活型街巷与交通型街巷的分离,在江南水乡古镇中较为少见。

流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运河小镇——苏州平望

平望之美,美在完整、真实的明清运河重镇风貌。平望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控保建筑及文物普查点22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历史建筑32处,镇域内文物与历史建筑总面积超71500平方米。平望镇区内现存历史街巷17条,历史河道9条,古桥13座,古树18棵。史料记载中的公式塘跃马、烂溪征帆、平波夜月等平望八景有6处基本保持完好,史料记载中的张士诚抗元地、中共青昆嘉中心抗战接头地群乐旅社、近现代名僧太虚法师出家地小九华寺、东京审判大法官倪征公式生活地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或名人生活居住地历史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流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运河小镇——苏州平望

平望之美,美在运河城镇生活的延续。平望核心保护区内现有居民1318人,其中79.51%为原住民。平望镇区内的平安茶馆始设于光绪年间,至今还在被后人经营着:三代名医世家秦东园,至今仍在其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的旧居内为百姓义诊。平望还有超过20种的地方手工艺、风俗、传说和戏曲。其中平望灯谜被评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望辣油辣酱制作、乳黄瓜制作、贝氏痔科治疗、平望扬歌等一大批具有平望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地方戏曲不但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继续在本地百姓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平望,以生态、文化、经济的和谐发展为梦,代代相传,守望着这座活生生的运河古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