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能代表泉州的美食是哪一道?

灶味


最難忘的應該是薑母鴨

記憶中的薑母鴨,是我爸喝酒的佐料。不是很經常買,每次我爸買回來,我總能感受到薑母鴨那十里飄香的氣場。

它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香氣撲鼻。

我從未見過一道肉可以這麼碎但卻是非常好吃的,碎的剛剛好,而肉呢剛好滲透了姜的味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今年泉州的冬天異常冷,美食街的薑母鴨一大片一大片。但我還是覺得塗門街的斯丹薑母鴨好吃。作為一個獨自在泉州闖蕩的姑娘,買下一整隻對我來說不切實際。可我又偏愛這股香氣。

過年過節的時候,家裡的鴨子總是被燉成湯,加上熟地。我常常跟我媽講我們做成薑母鴨吧,我媽說隨便吃吃吧,我們懂得弄這麼複雜的東西嘛?

是哦。我們不懂。原來手藝這個東西真的是需要功夫的,也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

前一週,我去廈門玩了一天,在曾厝垵看到很多薑母鴨。但總感覺沒有泉州的薑母鴨吸引人。

我看著阿姨慢慢用夾子翻炒,砂鍋裡的熱油一遍一遍沸騰。

實在是撩我心絃。等我找到對象了一定要帶他來泉州吃一次薑母鴨。


泉州美食記


我最喜歡的還是當屬我們的面線糊,

為什麼我這麼說,因為每天都要吃,而且從小吃到大的了

我覺得就好像北方人吃麵,南方人吃米一樣的道理,我們泉州人十有八九早上都是吃麵線糊的。

吃麵線糊的時候一定要配油條,如果不配油條那就等於白吃了一碗麵線糊的。

最開心的還是吃麵糊的時候加那些料

最喜歡加的就是大腸,還有去骨肉,還有煎雞蛋,還有等等等~~~~

反正一天吃一個樣。我發現老闆還會變著花樣來。

比如說炸蝦仁,那不是每天都有的,得剛好老闆買得到。

配上幾顆蝦仁的面線糊一下子海鮮味十足。

我感覺泉州的美食真的太多太多了

多的我都數不清。

我經常跟我外地的朋友說,如果你來泉州,不要想著玩你想著吃就行了。

不過因為現在商業模式的興起,很多人都會進去一些所謂門面乾淨的場所吃泉州的美食

當然也不能說這裡面的美食不地道,只是地道的幾率更小。

我更喜歡那種幾十年的老店 雖然店雖小,雖然看上去會有些髒

但是我想說的是,他的味道也是最純正的,不是因為他不善於打理而是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去打理

真正好吃的地方絕對不是一兩年的招牌的

絕對是經歷過時間的洗牌最後留下來的

我喜歡泉州的美食,我更愛泉州的人文,我是泉州人。


唐朝印象三眼


泉州的美食有很多,比如肉粽、牛肉羹、潤餅菜、薑母鴨、面線糊、貢糖、土筍凍、四果湯、滿煎糕、蒜蓉枝等等。而在我心中,能代表泉州的一道美食當然就是面線糊了。面線糊作為泉州的特色美食,承包了泉州人的早餐。面線糊的湯底一般是濃稠的大骨湯或者放些蟹肉更加鮮美,需要加入紅薯澱粉調製,使得面線糊的湯底更加濃稠,形成糊狀。配料一般有大腸、滷蛋、醋肉、海蠣幹、煎蛋、油條、鴨血等等,口味因人而異,想吃什麼加什麼。小時候去上學之前,每天都要去店裡吃上一碗麵線糊,我也算是吃著面線糊長大的,味道不要太美味,吃了10幾年了還吃不膩。記得以前小學附近的一家面線糊店,店面雖小,1碗麵線糊才2塊錢,我們當時沒有像現在加那麼多配料,只有簡單的蛋和醋肉,但也吃得津津有味。偶然經過小學,發現這家店已經不在了,還是挺懷念的。面線糊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泉州新聞通


如果非要在石花膏、土筍凍、海蠣煎和麵線糊中選出一樣作為泉州美食的代表,壹周君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面線糊👌

作為閩南最具古老的經典小吃,對於每個泉州人而言,一碗滾燙鮮香的面線糊,不僅僅只是日常果腹之物。更多的時候,它已經成為泉州遊子念念不忘的家鄉記憶。

很久以前,中原人南遷入閩,他們在泉州的山海之間落地生根,創造出豐富的泉州小吃,面線糊就是奇思妙想的傑作——由細面線和地瓜粉熬製而成,湯汁濃稠呈糊狀,面線入口順滑而不爛,吃起來鮮香味美。

面線糊還可以加入各種配料,這也是最有儀式感的部分。比如大小腸、蝦仁、鴨血、豆腐、滷蛋、醋肉(炸肉片)這些,不管是滷料、熟食還是海鮮……泉州本地人看都不用看就能迅速報出名字,而作為外省人,壹周君恨不得把所有的料都加上😁

一碗正宗的面線糊,從那一大鍋由骨湯和蝦糠湯混合成的湯底開始。

將精製的面線稍微捻碎下入其中,手法還要剛剛好,過之則面線太碎容易化掉。同時,用澱粉調水,緩緩舀入鍋中,同時不停歇地推勺,一直到面線如柳絮浮於水面,湯汁漸成糊狀,這鍋面線糊才算是完成啦!

壹周君在泉州吃過最好吃的面線糊店,應該是吳淑珍面線糊啦,古早味的代表,據說有30多年曆史,她家原先是個小攤,這兩年又多開了一個小店。據泉州當地的一個朋友說,許多出門在外的泉州人,過年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百源路吃一碗吳姨的面線糊。

它家用滷蛋、醋肉、大腸搭配面線糊是經典,主要是分量足,而且用的大骨湯來熬煮,帶著白胡椒清香的麵湯,令得食客的味蕾迅速打開......

在這個有著數百家面線糊小店的城市裡,每天的早高峰,你總能嗅到一股源遠流長的滋味——面線糊配著一根炸得枯黃的油條,就是泉州人美好一天的開始。


武漢壹周


說到泉州美食就忍不住流口水,面線糊、醋肉、潤餅、海蠣煎、土筍凍、石花膏、洪瀨雞爪、滿煎糕、炸棗、浮果、綠豆餅、肉粽、蒜蓉枝、滷麵、魚卷……真是數不勝數。

由於每個人喜好不同,泉州美食的代表傾向也不同。要說哪種美食可以代表泉州,可以詮釋閩南美食,一定是你記憶中最深刻的美食。

本人首推泉州面線糊加醋肉,面線糊是從小吃到大的,醋肉是個人喜好,一定要加的。曾有人說過:“若沒有吃麵線糊,等於沒來過泉州。” 泉州面線糊,已從泉州人的單純早餐,逐漸演變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傳統小吃。

眾所周知,泉州是面線糊的發源地。面線糊,字面意思就是呈糊狀,它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再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等,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泉州的面線糊,面線很碎很細,要加料才更有滋味,吃得飽,不然只有當歸白酒跟白胡椒粉的味道,當然如果店主用料實在,湯底會有海鮮蟹肉的味道或大骨的味道。現在,泉州面線糊大多為海鮮湯底,也有一部分依舊是海鮮與骨頭湯底融合。

面線糊是泉州人的記憶,它味美、料足,輔料多達幾十種,有醋肉、大腸、滷蛋、豬血、油條、蝦仁、青菜等。泉州面線糊滷味海鮮配料各有講究,配料若滷味多,肉汁要少放,否則太鹹;配料以海鮮為主的話,燒酒多放點,去去腥;

好吃的面線糊店有很多,上過央視的是後城面線糊,還有客常來面線糊、吳淑珍面線糊等等。(閩南網 李曉靈)


福建閩南網


蘿蔔飯吧,畢竟有上過舌尖的推薦。


天使美食探店




面線糊發源於泉州,是閩南地區以及海峽對岸地區所特有的一種麵食風味小吃。面線糊是以蝦、蠔、蟶、淡菜等味道鮮美的海產品熬製成湯,將面線稍捻碎下入滾湯中,加入食鹽、味精調味。紅薯澱粉調水緩緩倒入鍋中,並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



用餐前根據個人口味,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入豬大腸、小腸、豬血、鴨腸等。食用時,以胡椒粉、炸蔥花調味,味道濃郁鮮美。



面線糊一般作為早餐食用,配上油條或者是馬蹄酥,可給食客們提供一個上午的充足熱量。發展到如今,面線糊還被不少人當成夜宵或點心。

以上回答,希望能對朋友們有所幫助!你的點贊是我最大的前行動力,多謝點贊支持!


騎著蝸牛追蜻蜓


洪瀨雞爪!一想到泉州的美食就一想到這個。泉州地區獨特的地方特產,這個雞爪吃起來辣而不辛,香兒不膩,肉柔嫩,味美,價格又很便宜,現在也有真空包裝在網上賣,價格還是挺實惠的,挺喜歡吃這種滷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