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荷蘭為什麼迅速就被滅,作為中立國,德國為什麼進攻它?

軍事一點通


作為中立國,荷蘭躲過了一戰,卻沒能躲過二戰

荷蘭是位於西歐大西洋沿岸的一個小國,面積不過4.15萬平方公里,只有重慶市的一半大小。由於國土面積狹小,荷蘭有大量土地都是依靠築壩圍海圈出來的。

(荷蘭18%的土地都是靠築壩圍海形成了,這裡很多地區的海拔是低於海平面的)

雖然荷蘭面積不大,但是在歷史卻曾經輝煌一時,是一個響噹噹的殖民大國。但是因為荷蘭面積太小,缺乏國土防禦縱深。加之其境內都是大平原,根本無險可守,因此在17—18世紀,荷蘭相繼被英國和法國擊敗,從而退出了歐洲列強的陣營。

此後荷蘭選擇成立國,避免捲入歐洲大國之間的戰爭,而荷蘭的領國比利時和盧森堡也是中立國。

不過在一戰時,由於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邊界太短了,而比利時和盧森堡正好夾在德法之間。於是德國選擇取道比利時,從北方攻入法國本土。

一戰結束後,為了防範德國進攻,按照《凡爾賽條約》規定,比利時被迫放棄了中立國地位。英法在比利時駐有遠征軍,以此威懾德國。

除此以外,在一戰後法國拿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法國政府在這裡修建了堅固地馬奇諾防線。這樣一來,法國在北方就有了雙重保險。

不過法國政府精心打造的這雙重保險在二戰時似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在德國佔領波蘭後,沒有選擇直接進攻馬奇諾防線(正常人都不會選擇進攻馬奇諾防線),而是在1940年5月10日悍然入侵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三國,打響了西線戰場。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位置)

雖然此時比利時已經不是中立國了,但盧森堡和荷蘭還都處於中立狀態。盧森堡是永久中立國,荷蘭則在1939年就宣佈戰時中立了,但是這兩個國家依然沒能躲過德軍的入侵。

德國入侵盧森堡是為了吞併盧森堡,因為盧森堡就是由日耳曼人建立的,只不過當年普魯士統一德國時,盧森堡沒有選擇加入德國,因此希特勒一直想將吞併盧森堡。

至於荷蘭,荷蘭位於德國西部,與德國有著較為漫長的國界線,而且德荷交界的地方都是大平原,萬一荷蘭突然倒向英法,英軍便可從荷蘭登陸直插德國本土,這對德國來說威脅太大了。

並且,如果拿下荷蘭,德軍便可以繞到正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身後,打一個漂亮的穿插作戰。

而更重要的是,荷蘭的軍事實力非常弱,假如荷蘭強如當時的瑞士、瑞典、西班牙等中立國,德國肯定不會那麼輕易地就進攻荷蘭。事實證明在強大的德軍面前,荷蘭確實不堪一擊,開戰僅僅四天荷蘭就投降了。

(德軍進入荷蘭)

由於地理位置所限,荷蘭想完全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於是在戰後荷蘭便放棄了中立政策,而盧森堡和比利時也都沒有再選擇中立,荷、比、盧三國最後全部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北約。


千佛山車神


我們都知道,荷蘭在二戰中僅僅抵抗了德軍四天就宣佈投降,德軍以閃電戰的方式結束了佔領荷蘭的戰役。

那麼,荷蘭為何會迅速被滅?

其實,二戰時荷蘭根據情報,知道德軍會進攻自己,早已做了戰爭準備。即使荷蘭做了充足了準備,但是面對德軍的強大,還是顯得十分弱小。首先,德軍的空襲戰是非常著名的,講究的是速戰速決,在佔領荷蘭這種小國家時,德軍不會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是採用空襲。當時,德軍進攻荷蘭,先是採用傘兵登陸荷蘭海牙、鹿特丹的機場,為空軍的到來做準備。之後,德軍就派了一個空軍師前往荷蘭。荷蘭派兵阻擊,值得一提的是,荷蘭在海牙拼命抵抗,殲滅了德軍在海牙降落的大部分空軍,這算是一個階段性勝利。但是雙方畢竟力量懸殊,德軍的空襲一波接著一波,荷蘭實在難以招架。法國在荷蘭的請求下也阻擊了德軍,但是法國很是不堪一擊,很快法軍就被德軍打退到比利時境內。之後,德軍空襲了鹿特丹,緊接著,荷蘭宣佈投降。在這場閃電戰中,德軍採用地面、空襲協同作戰,巧妙繞過荷蘭重點防禦的區域,對荷蘭的戰略要地精準打擊,僅用四天就使荷蘭投降。

至於荷蘭作為中立國,德國為何還要進攻?

荷蘭雖然是中立國,但是荷蘭的地理位置對德軍攻佔歐洲大陸很重要,當時德軍的希特勒希望建立大西洋防線,這就決定了荷蘭作為中立國也逃脫不了被侵略了命運。

其次,早在德意志的時候,德的領土就囊括了荷蘭、比利時、波蘭等這些國家,希特勒的野心眾所周知,自然想恢復德意志往日的榮耀,想成立一個新的德意志帝國。

還有,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德軍攻打的主要目標是法國,進攻法國的一條線路就是從荷蘭,比利時進入,而且從理論上荷蘭與法國是盟國,如果攻打荷蘭,會吸引法國進入荷蘭,也可以有力打擊法軍。


環球網


德國最終決定進攻荷蘭完全是出於軍事角度考慮,在德軍一開始的戰略部署是要以主力從比利時境內進攻決定的進攻,而比利時仍舊過於狹窄,使得德軍無法及時展開龐大的兵力,最終決定將荷蘭也一併納入進攻單位,以拓寬德軍的進攻正面。


在一開始的作戰計劃中德軍並沒有準備入侵荷蘭,這主要是出於政治的考慮,當時德國並不願意樹立太多的敵人,尤其像荷蘭這樣的老牌國家,雖然國力不夠強大,但是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非常高,德國也不願意背上一個侵略國家的名聲。可是隨著作戰方案的越來越詳實,德軍經過大量的兵棋推演,認為在比利時進攻正面還是太窄,英法聯軍可以輕易的向這裡投入強大兵力以挫敗德軍的進攻,而由於正面過窄德軍的部隊無法展開,無法發揮出集中兵力的優勢。於是最終軍事上的考慮最終壓倒了政治上的考量,德軍最終將荷蘭也納入了進攻範圍,以儘可能的增加進攻正面,以便在最初的進攻中可以達成突破。


而且荷蘭本身就更親近英法而不是德國,如果德國在軍事面臨失敗,荷蘭會毫不猶豫的加入到英法這一邊,即使是維持表面的中立,但暗中還是會幫助英法。所以德國決心一切以軍事勝利為目的,只有取得軍事上的絕對勝利,才會考慮其他的政治因素。


戰略論


二戰時,荷蘭迅速被滅一個是因為自身實力太弱,二者他擋住了德國的侵略之路。

荷蘭本是一箇中立國,幻想著“外事皆與我無關”,一位戰爭怎麼打都不會打到自己家裡來,然而德國卻在一週之內解決掉了荷蘭,荷蘭王室逃亡海外,在加拿大成立流亡政府!

德國人本來不想幹掉荷蘭的,想通過非武力手段控制這個地方,將荷蘭這個地方建立成一個”文職政府“。但是荷蘭人反抗意識不斷的加強,德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手段控制局面。殺人質,抓捕大學生,強制荷蘭年輕男性服兵役,甚至收繳了所有的無線通訊電臺。

荷蘭與英法共同宣戰德國,但是卻被自己的兩個盟友害了,得不到軍事援助,自己的軍事力量又薄弱的可憐,怎麼抵擋得住德軍的飛機大炮?要知道,荷蘭軍隊每個士兵只有55發的配彈,連炮彈口徑和馬刀口徑都不同一。

另外,荷蘭人在對戰之前就計劃過投降,荷蘭國防部至今還收藏著被中國人認為是恥辱的投降戰書。荷蘭人認為投降不是可恥的事情,如果勝利付出的代價太大或者根本不能取得勝利的話,他們會選擇投降。

但荷蘭人的反抗卻持續到二戰結束,雖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他們的勇氣和堅毅卻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歷史皆不見


先說德國為什麼要進攻荷蘭。

一,政治上,荷蘭更傾向於德國的敵人英法,因為希特勒當時肆意侵略和吞併周邊小國,讓荷蘭天然的靠向了英法一邊,由於實力弱小,全國只有10個師,他只能宣佈保持中立,但在德國進攻波蘭時候,荷蘭已經進入防禦狀態,並緊緊依靠英法。德國要打西歐,肯定不會放過荷蘭。



二,軍事上,德國進攻西歐只有三條路,一是打破馬其諾防線,進攻法國,二是繞道荷蘭比利時進攻法國北部,三是穿越盧森堡附近的阿登森林,攻擊法國重鎮色當。德國最終選擇第三條路,但其他兩條也不能不打,作為佯攻,荷蘭和比利時也必須被拿下,以吸引英法聯軍的主力,所以戰略戰術上說,德國也必須拿下荷蘭。


再來說荷蘭為什麼迅速被滅。

一,荷蘭本身實力太過弱小。荷蘭全國只有10個師,海空力量也很薄弱,這點部隊都無法在他那短的可憐的國境線上一字鋪開,只能重點防禦,相比較而言德軍在荷蘭比利時一線雖然是佯攻,也有28個師,還有2個航空大隊支援,實力對比懸殊。

二,負責支援荷蘭的法國軍隊不堪一擊。在德軍壓境的情況下,荷蘭向法國求救,但是法軍一跟德軍交火就被德軍擊潰,退入比利時境內,讓荷蘭軍民士氣大受打擊,從而堅定防守的心態受到動搖。



三,德國使出了先前未用過的殺手鐧,空降部隊!希特勒為了儘快拿下荷蘭,將一個人傘兵師和一個機降師安排在了荷蘭方向,用以奪取荷蘭的機場和重鎮海牙,鹿特丹。德國傘兵號稱綠色魔鬼,戰鬥力十分強悍,在德軍攻打波蘭的時候,希特勒都沒捨得用,其能力便可窺見一斑。


綜上,就是荷蘭為什麼迅速被滅和德國為什麼要進攻他的原因。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為何二戰時中立國荷蘭迅速被滅,小編津城沐雨從三方面作答。

第一,荷蘭實力薄弱。

二戰前夕的荷蘭,已經失去了往日強國的風範,荷蘭本土面積不大,缺乏戰略縱深,在強大的德國陸軍裝甲集團面前,根本不堪一擊,迅速滅亡很正常。



第二,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堅固,德國繞道比利時荷蘭迂迴進攻法國。

法國在一戰後,為了預防德國入侵建立了牢固的馬奇諾防線,德國如果從德法邊境進攻法國,勢必會損失慘重,陷入長期拉鋸戰難以自拔,而迂迴比利時荷蘭進攻法國,有利於減少進攻阻力,使法國馬奇諾防線失去作用,並出其不意,包圍英法聯軍。

第三,德國的法西斯侵略屬性。

德國是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是其本性,只有有利於德國的法西斯侵略擴張,不管荷蘭是不是中立國,都會進攻荷蘭。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發表自己的高見,大家一起交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津城沐雨”。


津城沐雨


荷蘭並不是永久中立國,到今天也不是,目前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七個中立國是瑞士、瑞典、芬蘭、奧地利、愛爾蘭、哥斯達黎加和土庫曼斯坦,從歷史上看,荷蘭的幾次中立都有投機的嫌疑,政策是搖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荷蘭宣佈保持中立,嚐到點甜頭,但是在一戰後荷蘭王室的政策和政治都是親法的,並且也配合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的延深線對德國進行了要塞防禦,幾乎可以視為法國盟友,到1939年發現形勢不妙後又重新宣佈中立,屬於首鼠兩端的國家。



從地緣政治上看,如果繞開馬奇諾防線,希特勒進攻法國最便捷的路線就是通過荷比盧三個低地國家,荷蘭國土甚至低於海平線,沒有瑞士那般的崇山峻嶺,實際上以一已之力是挺不過德軍猛攻的,一旦開戰,要麼投降,要麼就是請英法聯軍入境幫忙。

可是它愚蠢地宣佈了中立,比利時也湊熱鬧中立,英法聯軍乾瞪眼不能進入,只好陳兵在法比邊境線上,這已經坐失先機。實際上希特勒很擔心英法聯軍首先進入荷蘭佈防,1937年故意假惺惺宣佈保證荷蘭和比利時的中立 ,並且高度認可荷蘭人也是雅利安民族,荷蘭政府很配合地信了。

希特勒的話要靠得住,母豬能上樹。



一方面通過荷蘭可以快速擊敗英法聯軍 ,一方面希特勒覬覦荷蘭的若干深水良港,一方面荷蘭人的親法政策早已經讓德國不滿,那無論中立與否,希特勒都要揍你,對於強權政治而言,是沒有什麼枷鎖可以限制它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又如何?

荷蘭人天真地以為,宣佈了中立就可以躲過戰禍,所以根本沒有進行充分的戰爭準備,僅有的“荷蘭要塞”被德軍空降兵佔領後,後方一無縱深二無險可收,德國空軍又震懾性地炸平了鹿特丹,所以驚慌失措的荷蘭開戰四天就宣佈投降。由於投降消息反饋較慢,又被德國人多炸了10個小時。



可憐邊境線上的英法聯軍未及反應,德軍裝甲部隊已經通過低地國家衝到面前,側後方又鑽出來從阿登森林而出的大量德軍,腹背受敵,只好逃向敦刻爾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荷蘭人痛定思痛,放棄中立政策,現在是北約成員國。


度度狼gg


二戰德國進攻荷蘭前,荷蘭早就已經得到情報做好了準備,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按照當時德國的戰鬥力,開戰就是巔峰,荷蘭就那十個師,它拿什麼和德國打!而且當時荷蘭雖然是中立國,但是意識上還是比較傾向於英法,因為它也不確定德國會不會攻打自己,所以中立國並不中立。



除了荷蘭本身的原因,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向外推進的路線已經敲定,就是一,經過著名的馬奇諾防線,二,繞道荷蘭比利時進攻法國,三,穿越阿登森林,攻擊法國重鎮色當,而馬奇諾防線如鐵通一般堅固不可破,德國必須要贏得開局的順利和勝利,自己不可能如碰馬奇諾這個釘子,荷蘭註定就是德國稱霸路上的障礙。



荷蘭的軍事力量很弱,本來國家又小,沒有什麼天然屏障,人口少,哪有什麼像樣的軍隊,海陸空沒有一項是拿得出手的, 而且希特勒還向她們保證,會保持荷蘭和比利時的中立,荷蘭居然信了,但是後來戰爭開始,荷蘭不得不做打算,也只能把所有力量都擺在國境線上,除了荷蘭自己,還有他的弱雞盟友法國,法國當時號稱是世界上擁有最強大陸軍的國家,誰知道剛和德軍交手就大潰敗,讓荷蘭備受打擊。



德國的制勝法寶空降兵,他們被稱為綠色魔鬼,他們也在荷蘭出現,不過損失有點大,當時進攻荷蘭的是德國的b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有十個步兵師和一個傘兵師,一個機械師,傘兵在鹿特丹海牙兩地進行空降作戰,以配合地面行動,讓荷蘭腹背受敵,而荷蘭因為準備比較充足,設置了嚴密的對空活力,所以也讓德國吃了不少苦頭,德國的傘兵精銳損失了很多,但是荷蘭得命運卻無法改變。


琅琊利劍


在普通人的觀點中,作為中立國一般是不會捲入戰爭的,但是二戰中的荷蘭作為中立國,為什麼還是遭到了德國的進攻呢?

荷蘭的大風車

沒落的“海上馬車伕”已經失去話語權,弱國無外交。

二戰前期的荷蘭已經失去昔日“海上馬車伕”所擁有的霸氣和輝煌。在荷蘭國力最為鼎盛的時候,荷蘭的海軍是可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到了二戰前期荷蘭的國力已經衰落,與世界強國的行列差距甚遠。這時候的荷蘭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國,在二戰之初的1939年9月就宣佈中立,因為荷蘭在一戰的中立政策中嚐到了甜頭。

坦克開進荷蘭

對於實力孱弱的荷蘭來說,天真的認為實行中立政策,德國和英法就沒有進攻它的理由。但是荷蘭人忽視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樣適用國家之間。 二戰前期,荷蘭僅僅擁有10個師的兵力,作戰飛機和坦克的數量更是少得可伶。面對裝備精良的德軍,荷蘭是否中立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德國人手中,德國對於這塊嘴邊的肥肉不可能一直不動筷子。

被轟炸的圖書館

荷蘭的搖擺中立政策,讓德國寢食難安。

雖然荷蘭在二戰之初就宣佈保持中立政策,但是荷蘭的中立有很大的投機嫌疑。荷蘭王室與法國政府關係密切,法國人修建的馬其諾防線,荷蘭人出了不少力。這讓希特勒憂心忡忡,雖然荷蘭中立,目前英法聯軍無法進入荷蘭,但是一旦荷蘭放棄中立,英法聯軍進入荷蘭佈防,那麼對於德國來說無疑是在家門口“養虎為患”。德國決定在老虎牙齒還沒長出來之前,就解決這個隱患。

德軍精銳的傘兵部隊

希特勒下達的6號指令,目標直指荷蘭:1940年5月10日,德國3000多架飛機同時出擊,對荷蘭的機場、港口進行轟炸,同時的德軍的散兵空降在海牙、鹿特丹的機場,為德軍的空降部隊開路。第一天戰鬥結束,荷蘭就只剩下10架戰機,地面28個師的德軍在坦克的掩護下,很快就深入到了荷蘭的腹地,(由於荷蘭地形平坦,坦克部隊幾乎是一馬平川,沒有任何大的阻擋)雖然荷蘭軍隊做了殊死抵抗,但是面對巨大的實力差距,四天後荷蘭就宣佈投降,荷蘭王室逃往英國避難。在抵抗期間,雖然法國出兵支援荷蘭,但是法軍簡直是不堪一擊,很快就被德軍擊潰退回比利時境內。

鹿特丹慘遭轟炸

避開馬其諾防線,繞道荷蘭、比利時進攻法國。

德國在歐洲真正的目標是法國,荷蘭、比利時這些小國家不過是二戰中德國順手一起收拾罷了。當時的法國號稱“歐洲陸軍第一”,更要命的是,法國人在一戰後修建了一條馬其諾防線,這條防線的堅固程度讓人難以想象。給德軍進攻法國造成極大的阻礙,正面進攻馬其諾防線幾乎不可能取勝。因此德軍想到了繞開馬其諾防線,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三個國家成為首選,問題是三個國家選擇了中立(中立意味著任何交戰國軍隊不能進入境內),所以德軍毫不猶豫的選擇吞併他們,既解決德國家門口的潛在危機,又能大張旗鼓的借道,對法國的形成合圍。

德軍的進攻示意圖

毫無懸戀的是,荷蘭雖然宣佈了中立,但是德軍的作戰計劃中依然將荷蘭列為進攻的對象,短短四天就結束了戰鬥。

荷蘭的地理位置(位於德國、法國之間)決定其中立政策不可能成功。中立國要麼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誰惹我就懟誰,要麼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偏安一隅,誰也看不上。


小彈殼001


承蒙邀請,刀君盡力。

  • 1940年5月10日德軍進攻荷蘭阿登山區,1940年5月14日何軍放棄抵抗。四天荷蘭被滅。且聽刀君娓娓道來。守備荷蘭邊境的自行車部隊(刀君被深深的震撼了,這群人向坦克衝鋒時是怎樣的情景啊。。。。)
  • 說二戰就不能跳過一戰,二戰的起因很複雜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工業膨脹都是理由。說荷蘭被滅又不能不提比利時和盧森堡,都是大尼德蘭時代的一家人。不恰當的比喻就是這三家是戰國時三家分晉的魏趙韓。在秦國(德國)的威勢下存活,隨時可滅。德國統帥部制訂作戰計劃時都是以法國為主要作戰目標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只是順帶腳而已。
    敦刻爾克大撤退形勢圖看看
    荷蘭地圖,刀君要是決策者也不可能放過,憋管你嘛表態。
  • 先看地理位置(真是倒黴啊),尼德蘭地區面朝北大西洋和北海,與倫敦隔海相望,背靠德國核心地區,南面是法國北部重鎮,且該地區地勢平坦,非常適合大規模裝甲作戰,因此註定了它不可能置身於歐洲戰爭之外。由於荷蘭僥倖的因中立身份躲過一戰,又收留了德國廢帝威廉,所以更加助長了荷蘭人事不關己的態度。甚至戰前還拒絕了和比利時的軍事合作會談。結果自然是德軍順利試驗了閃電戰的可行性。期間爭議最大的就是鹿特丹大轟炸,直接把這座歐洲最大港口炸癱了(刀君小梗,今天鹿特丹人民還對德國人充滿怨念)。荷蘭的武備更是鬆弛到不行,僅僅比波蘭的馬刀隊強一點點,是自行車隊。。。。。。荷蘭淪陷後比利時依託南部山地森林地形抵抗時間的略久,但也好不到哪裡去。比利時的丟失宣告了法國馬奇諾計劃的破產,法國北部門戶大開,法國已經岌岌可危(詳情參看敦刻爾克大撤退)。至於盧森堡。。。。刀君只能說德國收拾它真真屬於上午開槍,中午換證的分分鐘節奏。。。。。

佔領荷蘭

  • 綜上,荷蘭迅速被滅有自身防範鬆懈的原因;再有就是本身所處地帶就是英法強國與德國的緩衝地帶,天然的深水出海口是任何擴張帝國必須擁有的。這點丘吉爾說的沒錯:中立的身份在當時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表明立場加入陣營才可能存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