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我的家乡汾口一带把榨油作坊叫“油榨里”,把榨油叫“打油”。油榨里打的大多是菜籽油,也许是习惯成自然,从祖祖辈辈传下来吃惯了菜籽油,便觉得用菜籽油炒菜比什么油都香。如今超市里的货架上各种色拉油琳琅满目,任人挑选,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喜欢用色拉油炒菜,一是炒的菜色泽好看,二是炒菜时油烟小。但农村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喜欢用菜籽油,说这种油香气浓,自己种的油菜籽,油是真货,吃起来放心。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我也打过油,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成了回忆。

农历的5月上旬,正是端午时节,田野卸下了金黄色的战袍,换上了墨绿色的裙衫。这个时节,正是农村短暂的空闲时间,老家村后小溪边的油榨里又咚、咚、咚地开打了。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早年农村没电,为了生产加工的方便,油榨作坊一般都建在邻近水碓磨坊的地方。因为从油菜籽到菜籽油的加工流程中,需要水碓磨坊配合完成。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传统榨菜籽油的工艺大致分为舂菜籽、炒黄、蒸粉、做饼、入榨、出榨等六个步骤。首先,得把晒干的油菜籽用风车扬去杂物,然后倒入碓臼舂成粗粉状准备炒黄。炒黄是一项技术活,标准是香而不能焦,炒嫩了油不香,炒老了没有出油率。菜籽黄出锅后,盛入木甑放入小锅蒸熟,一般一次蒸一个饼的份量,蒸的标准是见蒸汽但不能熟透。出锅后趁热将蒸熟的粉末填进用稻草垫底的铁箍之中,再把稻草像包菜馃一样地把粉末包裹起来,做成胚饼,压实,尔后逐个将胚饼装填入榨槽内。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材质需选韧性好的木料,如有樟树或桕子树则更好。一榨油一般需五十来个油胚饼,依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挨着一个地竖着装填在油槽里,待油饼装填完毕,右侧的空隙处便依次装填上数块长方形称之为“铁”的木料。“铁”装好后,便要用一称为“钎”的特制木楔插入“铁”与“铁”之间的缝隙,就可以开打了。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开打时,掌锤的师傅手执悬吊在空中的大约二、三百斤重的石质油锤,慢慢地撞击油槽中的“钎”。随着“钎”的深入,被挤压的油胚饼便开始冒油,不一会,金黄色冒着热气飘着香气的菜籽油便象水一样,哗哗地从油槽中间的小缺口流入油桶中。所以,榨油又称之为“打油”。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由于油锤很重,非身强力壮的老手不能掌握。为方便众人齐心协力,便在石锤把手处配一绳索,由多人配合拉动,这样,掌控的人只要掌握节奏便行了。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经过近两小时的反复击打,榨里的油从一开始哗哗直流到一滴一滴慢慢往下滴的时候,油饼里的油也已经榨得差不多了。为了最大程度地把油榨干,掌锤的老师傅便要勒紧腰带,使出浑身解数。只见他屏住呼吸,双手把吊在空中的油锤用力地朝与油榨相反的方向推出,直至双手托举油锤高于头顶,紧接着一个180度的大转身,“嗨”的一声,双手用力一推,凌空的油锤借着惯性,直愣愣地飞撞向“油钎”,只听“咚”的一声闷响,那边油槽的油便立刻由滴变成了线。如此这般,反反复复击打几十回,直至油槽再无油滴,这才“退钎”、“退铁”、“退箍”,准备新的一榨。

坚决破旧立新,坚持两高发展,以全新姿态拥抱发展新时代!

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香喷喷!一项传承已久的淳安技艺

爱我请给我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