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想依靠金融科技超越上海成為金融中心,你怎麼看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明確了要將上海大都市圈打造為世界級城市群。其中,金融被明確為上海“五大中心”地位之一。

杭州想依靠金融科技超越上海成為金融中心,你怎麼看

這並不會讓人感覺意外,因為上海本來就是傳統的金融中心,其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但耐人尋味的是,12月16日在杭州舉行首屆(2017)錢塘江論壇上,杭州高調宣佈打造“國際金融科技中心”,被認為是對上海這個傳統金融中心的挑戰。這兩天,甚至有一種誇張的說法在網絡上不脛而走:科技金融時代,上海成了杭州的“環”?顯然,這與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形成強烈的反差。

上海金融成為杭州的“環”的說法並不準確,也未必完全符合事實,而且當今城市與城市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競爭關係,《總體規劃》要將上海大都市圈打造為世界級城市群,因而,杭州金融科技的崛起,其實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最大幸運。不過,“杭州環”背後所折射的焦慮與挑戰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所不能忽視的,即在數字經濟時代,代表技術進步的金融科技才是金融中心的核心驅動力。

應該說《總體規劃》將金融明確為上海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中的“五大中心”地位之一,以及提出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是有底氣和充分依據的。上海的金融體量十分巨大,2016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364.2萬億元;上海全國性的金融交易市場有13個之多,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金融基礎設施和要素最聚集的地區之一。

但“杭州環”之說並非無病呻吟,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確存在短板。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發佈的《2017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報告》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還存在“重硬輕軟”、國際化程度不高等短板。“杭州環”折射的正是上海在金融科技等方面“輕軟”的重要短板之一。

例如,網文甚至直指上海的“軟肋”:缺乏響噹噹的品牌,中國四大銀行等金融巨頭大部分總部設在北京;本土金融機構在深圳的招商銀行、平安銀行這些高度市場化的金融企業面前也略顯平庸;而在杭州的螞蟻金服等金融科技企業面前,上海的傳統金融業就更加黯然失色。

近幾年來,金融領域的技術進步讓我們共同見證了新金融技術的顛覆性創新,某種意義上而言,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智慧金融等為核心的金融科技代表著金融的未來,不能小覷。

2018年12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互聯網金融行業螞蟻金服以4000億+估值高居榜首。成立於2004年、起步於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如今已經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金融企業。而成立之初,僅僅是淘寶網的一個結算部門,僅僅幾名員工,短短十幾年時間,用數據和技術在深刻改變中國金融業的面貌。

當前,隨著科技創新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金融科技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全球性趨勢和潮流,傳統金融必將迎來大變局,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典型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金融業的傳統模式,在其強勢衝擊之下,傳統金融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必須自我革新,主動融入到金融科技的浪潮之中,才能贏得未來。這或許才是“杭州環”引發熱議的真正根源,所代表的焦慮是著眼於上海金融的未來,而並不是全部基於杭州與上海的現實差距。這也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亟待彌補的短板。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德隆.阿西莫格魯曾說:“一國維持長期繁榮的關鍵在於不斷有新經濟的產生,而新經濟之所以可以源源不斷地冒出來,最終是要靠好的制度。”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上海市發力金融科技不能侷限於某一些金融技術,而是在於完善鼓勵和支持金融科技發展好的制度,不僅要引進和服務大公司、大品牌,也要包容科技創新,培育未來的大公司和生態型平臺。這或許是“杭州環”焦慮的真正良苦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