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準媽媽:這6種常見外用藥,謹慎使用!否則易出現流產現象

本文專家:丘振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

廖小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藥師)

不少人以為,外用藥比內服藥安全得多,準媽媽可以放心使用。非也,醫師告誡,有些外用藥能通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損害胎兒健康,孕婦應慎用。

春季空氣溼氣加重,天氣逐漸變暖,是各種病菌病毒生長繁殖的最佳季節,抵抗力相對弱的準媽媽們極容易“中招”。很多準媽媽知道不能亂吃藥,卻固守著一個誤區:既然打針、吃藥對寶寶不好,那麼滴滴眼藥水,用用外塗藥、外貼膏應該更安全?事實恐怕未必如此。

提醒準媽媽:這6種常見外用藥,謹慎使用!否則易出現流產現象

外用藥也可到達全身

傳統觀點認為,完整皮膚吸收藥物的能力較差,對多數藥物都不吸收。實際上,有些外用藥能通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如加入氮酮(促皮吸收藥)的藥物,二甲基亞碸、月桂酸等製成的貼皮藥或軟膏,通過外塗在皮膚上,可達到局部或全身治療的作用。因而,外用藥同樣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

當然,從藥物吸收速度的快慢來看,口服藥確實比外用藥要快。這是因為,口服藥的吸收部位是胃腸道,包括胃、大腸、小腸,其中以小腸吸收最為重要。

外用藥對準媽媽而言並非絕對“安全”。準媽媽應遵守妊娠期用藥原則:可用可不用的則不要用;能少用時絕不多用;可單用時就不聯合用藥;合理選擇治療療程;禁止選擇目前已確定致畸的藥物。

在準媽媽服用、塗抹、滴入任何藥物之前,不管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務必堅守能不用則不用的基本原則。若遇非要用藥的情況,請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用藥。

提醒準媽媽:這6種常見外用藥,謹慎使用!否則易出現流產現象

孕期慎用的常見外用藥

1.眼藥水

準媽媽們在選擇眼藥水時,注意不要使用以下藥物: 

(1)氯黴素類眼藥水,具有嚴重的骨髓抑制作用;

(2)四環素類,容易導致胎兒畸形;

(3)喹諾酮類藥物,包括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會引起未成年動物軟骨發育不良和關節病變。

2.活血化瘀類膏藥

凡是含有乳香、紅花、沒藥、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孕婦均應禁用,如京萬紅軟膏;含有麝香的外用製劑,孕婦不能使用,以免引起流產,如麝香跌打風溼膏、馬應龍麝香痔瘡膏。

3.風油精

風油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樟腦,具有一定毒性。樟腦進入人體後,正常人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會很快地與之結合,隨小便一起排出體外。然而由於生理上的變化,孕婦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含量降低,尤其懷孕頭三個月內,若過多地使用風油精,樟腦就會通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然後再通過胎盤屏障進入羊膜腔內作用於胎兒,嚴重時可引起先兆流產,甚至胎兒死亡。

4.抗生素類外用藥

準媽媽使用各種抗生素類的外用藥時應慎重,例如: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是一種抗生素外用軟膏,其中所含的聚乙二醇被人體吸收且在體內蓄積,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妊娠期最好不要使用該藥;阿昔洛韋軟膏屬抗病毒外用藥,可抑制病毒DNA的複製,但同時也會影響人體DNA的複製。

5.殺癬淨

殺癬淨等抗真菌藥膏,含有克黴唑成分,多用於皮膚黏膜真菌感染的治療。可動物實驗發現,它對胚胎有毒性作用,應慎用。孕期有必要用時,應在醫師指導下適量使用。

6.糖皮質激素類藥膏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潑尼松龍、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過敏作用,廣泛用於皮膚科,但是,妊娠期婦女大面積或長期外用時,可造成胎兒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