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准妈妈:这6种常见外用药,谨慎使用!否则易出现流产现象

本文专家:丘振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廖小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药师)

不少人以为,外用药比内服药安全得多,准妈妈可以放心使用。非也,医师告诫,有些外用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损害胎儿健康,孕妇应慎用。

春季空气湿气加重,天气逐渐变暖,是各种病菌病毒生长繁殖的最佳季节,抵抗力相对弱的准妈妈们极容易“中招”。很多准妈妈知道不能乱吃药,却固守着一个误区:既然打针、吃药对宝宝不好,那么滴滴眼药水,用用外涂药、外贴膏应该更安全?事实恐怕未必如此。

提醒准妈妈:这6种常见外用药,谨慎使用!否则易出现流产现象

外用药也可到达全身

传统观点认为,完整皮肤吸收药物的能力较差,对多数药物都不吸收。实际上,有些外用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如加入氮酮(促皮吸收药)的药物,二甲基亚砜、月桂酸等制成的贴皮药或软膏,通过外涂在皮肤上,可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作用。因而,外用药同样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

当然,从药物吸收速度的快慢来看,口服药确实比外用药要快。这是因为,口服药的吸收部位是胃肠道,包括胃、大肠、小肠,其中以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外用药对准妈妈而言并非绝对“安全”。准妈妈应遵守妊娠期用药原则:可用可不用的则不要用;能少用时绝不多用;可单用时就不联合用药;合理选择治疗疗程;禁止选择目前已确定致畸的药物。

在准妈妈服用、涂抹、滴入任何药物之前,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务必坚守能不用则不用的基本原则。若遇非要用药的情况,请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提醒准妈妈:这6种常见外用药,谨慎使用!否则易出现流产现象

孕期慎用的常见外用药

1.眼药水

准妈妈们在选择眼药水时,注意不要使用以下药物: 

(1)氯霉素类眼药水,具有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

(2)四环素类,容易导致胎儿畸形;

(3)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会引起未成年动物软骨发育不良和关节病变。

2.活血化瘀类膏药

凡是含有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如京万红软膏;含有麝香的外用制剂,孕妇不能使用,以免引起流产,如麝香跌打风湿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3.风油精

风油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樟脑,具有一定毒性。樟脑进入人体后,正常人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会很快地与之结合,随小便一起排出体外。然而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孕妇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尤其怀孕头三个月内,若过多地使用风油精,樟脑就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然后再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作用于胎儿,严重时可引起先兆流产,甚至胎儿死亡。

4.抗生素类外用药

准妈妈使用各种抗生素类的外用药时应慎重,例如: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是一种抗生素外用软膏,其中所含的聚乙二醇被人体吸收且在体内蓄积,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妊娠期最好不要使用该药;阿昔洛韦软膏属抗病毒外用药,可抑制病毒DNA的复制,但同时也会影响人体DNA的复制。

5.杀癣净

杀癣净等抗真菌药膏,含有克霉唑成分,多用于皮肤黏膜真菌感染的治疗。可动物实验发现,它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应慎用。孕期有必要用时,应在医师指导下适量使用。

6.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广泛用于皮肤科,但是,妊娠期妇女大面积或长期外用时,可造成胎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