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有你在就足夠162390365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中的兩部,三國演義主要講的就是三國的故事,而水滸傳主要講述就北宋年間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故事,兩部都很經典,值得一讀,但是一直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得說法,就這種說法,談談個人粗淺的的看法。

先說“少不讀水滸”,為什麼年少不要讀水滸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水滸裡講的都是替天行道,動不動就是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到這些事放到今天,很多就是違法行為,年輕人血氣方剛,容易衝動,讀了水滸傳,難免會有模仿,而導致一些不必要得悲劇發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所以說少不讀水滸。

至於“老不讀三國”,原因就是三國中講述的很多內容,要麼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要麼權術計謀,非常的費腦筋,讀完以後可能會變得心胸狹窄,抑鬱不堪,所以說,三國演義雖然經典,但並不適合老年人讀。





西平郡司馬


所謂“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由來已久,今天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水滸傳》我們都知道,講的是北宋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從落草為寇,到主動招安的故事。書裡面刻畫的一百零八將幾乎沒有一個是臉譜化的人物,各個都是生動有趣。

撇開時代背景不談,裡面的血腥場面頗多。他們信奉的是江湖道義,錚錚鐵骨;是人在江湖,義字當先;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是有仇必報,有恩必報;是大口喝酒,是大口吃肉。在他們的世界觀裡,男人們的恩怨一頓酒解決不了,那就只好動刀子,只讓你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大不了就落草為寇。江湖快意,他們活的好像少年。

這種書少年看了,可想而知,難免會效仿。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少不得打架急眼。如果學一下書中梁山好漢的做法,鬧出了人命,那可怎麼了得。

不過這只是對於很少一部分沒有自己判斷力的少年來說的。像我當年讀水滸,不僅不崇拜他們的世界,反而很是厭惡他們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行為。

提起水滸,你可能想到的是刀光劍影。

提到三國,你可能想到的是足智多謀。

水滸重義,是英雄的天下。

三國足智,是智者的時代。

可以見到的是,三國時期,謀士多如牛毛。諸葛臥龍,鳳雛龐統,鬼才司馬懿,哪一個不是才高八斗,料事如神。

換個說法,雖說拼的是計謀,說穿了不過是心眼兒。

而群雄爭霸,爭名奪權,紛紛亂世,多少人為權死,被名傷。

活到老的人哪一個沒有跟別人耍過心眼呢?他們又何嘗沒有爭過明奪過利呢?

見慣了這些,又何須再讀三國?在他們的生活中,他們早就活成了自己的諸葛亮。

以上純粹我個人的一點閒言亂語,不太準確,多見諒。


有僧吃粥


對於“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久遠的留言究竟出自何時,來原於何人之說?無所考證。記得父輩常講“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人過花甲之年就不應費其心志,苦思計謀與己與人都無益處?應以誠相待,克己復理。包容和睦,隨緣而全可謂求全之大道。少年時期應多讀一些愛國,愛家的名著。立志奮發學習,拼搏向上,攻堅克難,為振興中華民族大業而努力前行付出所能!而“水滸”那些一百單八將反朝庭目無法度,分裂國家,搞個人英雄主義,不能做一個守法安己的良民。最終誤國害己!所以從小就應樹立為國盡忠,為家盡孝的正確思想感情,更好的培養個人的優良品德,做一名國家的棟樑之才。淺談有感,望友指點校正?✌


新星816


我認為,所謂四大名著,都是幾個書呆子瞎編的,根本不值得讀,其中把諸葛亮這個軍閥頭子、殺人魔頭,硬說成是能掐會算、救苦救難的活神仙。這就是胡說八道,顛倒黑白,對後世危害極大。水滸裡,許多情況也是瞎編的,比如高俅本是個好人,他原是文人蘇軾的門人(跟班秘書、私人幕僚),蘇軾把他介紹給王附馬當下人,王附馬又把高俅介紹給大舅哥、王爺趙佶當踢球的僕人。趙佶的皇兄病死且無後,趙佶被立為皇帝,就重用奴僕高俅當太尉(等於現軍委委員、國防部長)。當時老主子京官(部長)蘇軾因為直言快語,得罪了人,被貶為地方官,蘇軾曾有生命之憂,是老僕人高俅多次救了蘇軾。

所以,四大名著,70%內容都是假的,而且顛倒黑白,胡說八道,最好別讀。

我看歷史文學,最好的是耶律楚材的湛然詩集,那才是字字為真,真正的鐵木真、窩闊臺的中書令(宰相)傳世真品。再看所謂的四大名著,字字皆假


作家謝金敏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種說法何時出現何人首提,要考究其出處恐怕有點困難。記得很清楚,剛上初中時,我從學校借了一本《水滸傳》,星期天拿回家中看的時候,父親就告戒我說:“少不看水滸,”問其原因。老人家板著臉說:“不能看就是不能看,這是前人留下的話,肯定有道理。”當然,‘’聽話‘’的我還是立即把書放回書包。不過我並沒有及時把書還給圖書室,而是帶著更大的好奇心,在學校偷偷地把《水滸傳》讀完。在我成為父親的時候,孩子也曾看《水滸傳》,我也照搬父親的話“少不看水滸”,孩子問為什麼?我也脫口而出:‘’這是前人留下的話,肯定有道理‘’。何其相似乃爾!我竟然把父親告戒我的話一字未改地傳承下來並訓教給下一代。

現在有朋友重提這個問題,深思之餘,覺得有必要談談個人的看法。

《水滸傳》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講述是108位‘’好漢‘’嘯聚山林聚義造反的故事。姑且不論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及歷史意義,僅從表像上看,其中不乏打家劫舍、殺人放火、舞槍弄刀之情節,並極力鼓吹推崇所謂義字當頭,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意識。學童少年經事無多,思想稚嫩,在這時讀水滸,若沒有及時地正確理念的輔導與梳理,對孩子完美心智乃至健康思想的形成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故“少不看水滸”的說法是前人經驗之談,其內涵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需要聲明的是:我並不反對青少年在學習階段讀水滸,等到他們心智已成熟的時候,輔之以正確的思想輔導,看一看也是很有益處的,畢竟開卷有益嘛!

至於“老不看三國”,也頗具道理。人步夕陽之歲,頤養天年清心寡慾為第一要素。三國演義,勾心鬥角、縱橫捭闔、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玩謀設計之能事,充斥章章回回。老時讀之,牽腸掛肚傷腦動心,對身體健康並沒有多少好處。已到暮年何必為古人徒費心智,為世事枉增凝眉之憂,為名利妄生奸詐之心。

誠然,三國不可不讀,年輕時看就行了,人生策馬揚鞭,職場搏弈苦鬥,讀讀三國也許能增加你的才智經驗。



清風散人165820093


因為水滸教人造反,年輕人血氣方剛還是少學。三國多講謀略,老來看了揪心。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出自金聖嘆老先生之口。金聖嘆老先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人,閱歷豐富快意人生,提一提金老的出生年代,主要是想說一下,這裡的少和老,跟現在的看法可能有些不對稱。現在的人壽命比那時候長很多,所以我們現在二十出頭其實也是少,六十以上才能說是老,但那時候恐怕十四五歲即為少,三十以上便為老了。


先來說說水滸,坦白講這部名著我到現在也只能說是一知半解,相比三國我看的瞭解的少很多,但是我知道,水滸講的故事太黑了,同時講的太真了。

首先他是講的造反最後被招安,你細細品讀下來心裡其實是會有很多疑惑和不解的,自然而然的就會有很多的猜測,比方說梁山最開始是不是就只是因為官場不如意通過造反的方式去謀求個一官半職?比方說宋江這個人的人品是不是還有待考證?比如說林沖武松之流是不是真的能稱之為英雄好漢?

我舉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西門慶和潘金蓮這一段,原著裡可不像影視劇裡這麼簡單就勾搭上了。西門慶是這樣操作的,約出來共處一室,一起吃飯聊天品茶,聊得高興了,試探試探,沒成功,但是因為你的專業技能不得不再約出來,哪怕不願意因為是客戶也只能再次共處一室,然後再次聊天吃飯品茶,又高興了,再試探,又沒成功,反覆幾次,終於得手。就這一段,讓我想起了王小波的一段話,女人往往會愛上每天見到的男人,而會跟每天都抱他的男人上床。具體記不太清了,大概是這樣。

這樣的情節看了讓人難受,西門慶太黑了,王婆太黑了,潘金蓮固然是不對,武大郎也不見得是好男人。這一段原著你要是真品讀一番,那生活可能真的不會太美好,這段太真實,哪怕是現在,你家裡的老公老婆出去談生意見客戶,你心裡慌不慌?

就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故事,水滸裡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說整本看下來細思極恐,所以說啊,少不看水滸有些道理,怕你學壞,更怕你對社會失去希望。


再來聊一聊三國,要說老不看三國,我個人認為三國裡有一個最大的悲劇,那就是孫權劉備曹操,全都沒有成功,自己的孩子也都不太爭氣,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這樣葬送在後輩手裡,可悲。叫得上來的人物除了孫堅還算能含笑九泉之外,怕是都恨不得從墳裡爬出來抽自己的後輩幾個大嘴巴。老了老了,一生的奮鬥基本上也結束了,你看了這些想想自己。怕不是不好不難受哦。


當地一個比較有文化的人


少看水滸學打架,老看三國學奸詐。醉看紅樓忙護花,喜看西遊批袈裟。

水滸講的是什麼?打打殺殺,哥們義氣,喝酒吃肉。

年齡小,不懂事,思想單純,沒有社會閱歷,甚至分不清是非黑白。

很容易受到所謂哥們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思想影響,而誤人歧途。

年少正在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如果此時三觀不正,任由發展很易做錯事、走歪路。

所以年少時不能讀水滸。

三國裡講的盡是利益紛爭,用的都是害死人的毒計。

老謀深算,老奸巨猾,盡是躲在暗處傷人,不是大丈夫所為,更不會光明磊落。

為了利益,可以兄弟反目,手足相殘。

人老了,見的人和事多了,覺得這個世界很不靠譜。

有的甚至對自己遭遇憤憤不平,總認為政府和社會虧待了他,都欠他的。

三國的觀念,以高度自我利益為上,如果老年時去學,很容易讓本身就對社會國家不滿的人產生仇視情緒,引起社會不安。

毛主席的一些話非常經典,對讀書具有實踐上的指導意義。

水滸講的是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種思想是進步也應該得到肯定的。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讀書的一貫堅持和倡導的科學而積極的方法。

魯智深專門利人,好打報不平,是俠義精神的化身。武松快意恩仇,卻與武大郎兄弟情深。

林沖始終狼狽遭人陷害追殺,不但人幫,天也幫他。

天不可欺,陸謙等殺人者終於得到應有下場。

宋江玩心眼,但他是高明的管理者,善用人之長……

劉備是三無小白,卻能借勢白手起家,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凡事有就利有弊,所以要辯證的看問題,選擇性的讀名著精華,這就是我們一貫秉承的讀書方法。

書在這裡,老少皆有,就看你怎麼讀,怎麼吸收和利用了。


綠樹常青428


三國,水滸,是我國古代一陰一陽的鬥爭哲學典故,常言道看水滸會打架,看三國會用計,這兩本書,被全世界的各路英雄豪傑稱之為創業寶典。在古代,廣大的人民群眾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只要有人給口飯吃,就會選邊站隊,形成各種大大小小的階級利益集團,他們佔山為王擴大地盤,互相廝殺血流成河。

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人類科技知識的普及,全世界人民只有團結起來,才能開創幸福的明天,因此,這種人類低級鬥爭的叢林法則,已經不實用,這兩本書如果被沒有自控能力的人看後模仿,將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青少年最好不要看。


萬物生長靠大陽789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水滸傳》和《三國》是我國四大名著中的其中兩部,之所以能稱得上名著自然是有值得人去思考和探索的情節故事。

《水滸傳》主要是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故事,而對抗朝廷的故事。而《三國》也則是魏、蜀、吳各路梟雄爭霸天下的故事。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的不知出自誰口,我覺並不是十分的準確,看一部作品自然是要取可取之處,如果一個人的品質正派無論看什麼都會不被誘惑誘導,如果一個品性不正就算什麼也不讀,也會沉淪下去。





般若悟道


我十二,三歲就全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