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四件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最貴的上百億,它們還會出現嗎?

藍風


在人類的文明歷程中,我們中華民族是值得驕傲的: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有燦爛的文化;當然,我們也有數不盡的寶物。

在浩瀚的歷史裡,我們的先人給我們創下了豐富的寶藏。

但令人痛心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有一些我們的國寶現在還流落海外,有的甚至至今下落不明,這不得不說是很讓人痛心的事情。

北京猿人頭蓋骨

“同學們翻開書本第一頁,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中學歷史課本的第一課就有講述關於有北京人的事情。


從元謀人到北京人,是人類的一大進步。取名為“北京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生活在遠古的北京周口店。

雖然說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特徵,但是此時的他們手腳的分工已經變得明顯,他們不僅能夠製造簡單的工具,還能夠使用他們來使自己更好地完成一些事情。

並且,他們還能夠使用天然火來保護自己。這說明北京人已經懂得思考要如何改善自己的條件,並藉助外力來增強自己的力量。

北京人生活的時期在距離今天約70萬年至20萬年,那時候生活條件還非常的惡劣,北京人正是靠著他們製作的石器和天然火不斷的挑戰自然,在與自然的搏鬥中,使自己頑強的生存下去,並逐漸的進化。

他們的頭蓋骨被稱作北京人頭蓋骨,1929年的冬天,考古學家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這些頭蓋骨,這對於考古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現。

發現頭蓋骨是個好消息,但有時候,壞消息就是來得那麼突然:1941年,北京人頭蓋骨被移交給了將要離開北京的美國海軍陸戰隊。

12月5號的時候,這支部隊乘著火車往秦皇島的方向駛去,本來一切正常,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突然間傳來了壞消息——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正式向美國發起了挑戰。 既然已經和美國正面衝突了,那自己當然要先下手為強。

日本軍隊很快的俘虜了在北京、天津等處的一些美國兵,而在美國大兵手裡的北京人頭蓋骨也就因為這樣下落不明瞭,至今都還沒有發現,不過有傳言稱其在秦皇島某處的地下埋著。

“完璧歸趙”——和氏璧

“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吧:戰國的時候,趙惠王得到了一件稀釋珍寶——和氏璧。秦王知道後就一直想要把和氏璧佔為己有,於是他就派使者跟趙國說自己願意用15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

趙王他很害怕也很茫然,因為他感覺秦王不可能真的會的拿15座城來換,但又害怕秦國會以此為藉口攻打趙國。

後來,是藺相如出使秦國,他不僅成功的將和氏璧帶了回來,而且還打了秦國的臉。由此產生了“完璧歸趙”這一成語和。

相傳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何氏璧落到了秦始皇的手裡,秦始皇讓人在壁上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並說這個玉是傳國玉璽,要流傳千百年。


大家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三國時代的孫堅和袁術先後得到了玉璽,但這玉璽彷彿有毒,孫堅和袁術得到它之後,都是很快就被殺。

史書一直記載著玉璽的時期,但到了後唐時期,就沒有它的相關資料了。也就是說到後唐的時候,傳國玉璽就不知道去哪了,不過,之後元朝時期,甚至清朝都出現過傳國玉璽的記載。

《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蘭亭序》是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稱號的王羲之寫的。

唐太宗對於這個寶貝是愛不釋手,據說在去世的時候還把他帶入了陵墓之中。

但是在五代十國的時候,鼎鼎有名的盜墓者溫韜盜取了李世民的昭陵,但他並沒有發現《蘭亭序》。


《蘭亭序》究竟在哪?是否在乾陵裡面?它還存在於世界上嗎?這些目前都還是迷。

永樂大典

《不列顛百科全書》評價它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這個評價,足以說明了《永樂大典》的高度。

它是明成祖朱棣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的,內容包括了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釋藏道經、戲劇......可以說涵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知識。

但很可惜在清軍入關後,由於戰火,《永樂大典》的正本就失傳了,副本也由於戰火遺失了很多,現僅剩下800餘卷,並且還散落於世界各地。



以上是我覺得的中國四件頂級的國寶。當然我國的寶貝還有很多,除了上述的四件寶貝,還有其他到現在還不知去向的寶物,比如乾隆九龍寶劍、傳說中的夜明珠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珍寶,希望有一天他們都能夠回到我們的手裡來。


小小嬴政


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有很多,但是要算出四件來的話,我認為是一下四件

①北京人頭蓋骨<strong>我們在初中歷史上都學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這一發現,為中國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寶庫。這也證明了北京猿人在距今約69萬年,就已創造出頗具特色的舊石器文化

而在1927年,考古學家在周口店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為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頭蓋骨,這發現一經公佈,立即震驚了世界。有專家估計它的價值超過上百億,但其真正的學術價值則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但隨之而來的連年戰亂,遺失了1927年發現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化石標本,迄今下落不明,這一事件成為20世紀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謎


②和氏璧

“完璧歸趙”大家都聽過,而事件的主角就是和氏璧。和氏璧本是趙國國寶,而秦昭王聽後便想把和氏璧佔為己有,於是“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怕獻了和氏璧又不能得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而當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和氏璧就到了秦始皇手裡。後來,秦始皇命人在璧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並規定此玉乃是傳國國璽,要留傳千秋萬代。但秦滅亡後,和氏璧的去向,也已不得而知。只留下“完璧歸趙”之一故事流傳下來


③《蘭亭序》<strong> (唐馮承素臨摹《蘭亭序》)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被譽為書聖,而《蘭亭序》可謂是其巔峰之作,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在王羲之去世後,《蘭亭序》幾經輾轉落到了一個名叫辯才的和尚手中,而不久後便被酷愛書法的李世民派人給盜走了。

而李世民去世後據說把《蘭亭序》帶入了陵墓中,也有人說它在女皇武則天的乾陵中,還有人說他被時任耀州節度使的溫韜所盜,後來毀於戰火。

但由於李世民命當時的書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和歐陽詢等人臨摹《蘭亭序》,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蘭亭序》,多是當年流傳下來的摹本


④十二生肖銅獸首

<strong>


總共耗時151年才建完的圓明園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中被毀於一旦,其中無數國寶被掠奪燒燬。其中掠奪的就包括十二生肖銅獸首。

十二生肖銅獸首是由宮廷畫家郎世寧主持設計的,它不僅造型精巧,還能晝夜十二個時辰輪流噴水

十二生肖銅獸首中目前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馬首、鼠首和兔首銅像都已迴歸中國大陸,龍首目前在臺灣保存完好。但是蛇首、雞首、狗首、羊首仍然下落不明


還有其他許多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如慈禧夜明珠(據說在慈禧陵墓內)、《永樂大典》(大部分下落不明)、乾隆皇帝九龍寶劍(被孫殿英盜走下落不明)等等


五葉談


在我國漫漫歷史之中,經歷過從青銅文明一步步的上升階段。中間也有很多祖先們智慧的結晶,這些文物經過歲月的洗禮更加的彌足珍貴,但是中間隨著朝代的更迭和戰爭的爆發,有一些文物已經找回來了,歷經種種磨難回到祖國的懷抱,它們對於研究人員研究當時的文明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一些卻遭到了"失聯"。

第一個就是北京人的頭蓋骨。

我們都知道人類經歷了從猿到人的轉變,而北京人所處的時期正是這一個轉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所以他們留下的東西的價值就不言而喻了。上世紀二十年代,有科學家在周口發現了猿人的頭蓋骨。這一發現立馬震驚了全世界。有人說他的價值超過百億。但是如果從研究歷史價值來看,它簡直就是無價的,而這麼一個無價之寶卻在最後抗日戰爭之中丟失了,至今沒有再出現過。

二是《富春山居圖》,這個畫是元代有名的畫家所做的,黃公望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畫家。

他的繪畫生涯是從自己四十歲開始的。在前四十年他一直在仕途生涯中抑鬱不得志。好不容易當了一個小官,最後還被連累進牢了。當他出獄之後就開始到處觀察開始畫世間萬物,在古代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的他和自己的師弟一起雲遊四方。

兩個人到了富春江的時候停了下來,黃公望在這個地方住到了自己人生最後的日子,中間他每天觀察這個地方的每一個細節,這裡的水,樹,都被他收入畫中,用了四十年的累計畫了一幅畫送給了自己的師弟無用。也正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這幅畫,但是在後來幅畫就不知所蹤了。

再一次出現就是在清朝的一個富人收藏家之中,這幅畫簡直就是他心中的最愛。所以在最後的彌留之際,一再的囑咐自己的家人。把畫給燒了讓他留在自己的身邊,也正是這樣正在燒的時候他的侄子趕來,救了這幅畫。但是這幅畫已經燒了一半了,但就是如此他的價值才更高。這就是他的最後的出現,現在已被尋回,藏於博物館之中。

三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和氏璧。

我們都知道這了故事,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在春秋時期。距離今天已經非常的久遠了。當時秦昭王就已經垂涎已久了,但是當時畢竟還不是很強大。在藺相如的威脅一下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後來還是到了秦國皇帝的手中。秦始皇命人在上面刻字,並且還規定這個以後就成為傳國玉璽了。

但是後來秦氏王朝僅僅兩年就滅亡了,當然這個價值連城又象徵著權利的寶物也在戰爭中丟失。後來它曾經出現過很多次,但是時真時假,在清朝快結束的時候,末代皇帝被趕出宮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四 就是《蘭亭集序》,這個我們都知道價值連城,對他的熟知程度也非常的高。

但是這第一行書卻至今下落不明。有人說它被武則天帶到了墓中,也有人說它在火之中早就被毀了。眾說紛紜。如今我們見到的都是後世的人模仿的。但即使是模仿的,就連原作之中的寫錯改正的痕跡都在它也不是真跡,只能是神似,所以其原真跡價值多高可想而知了。

這些寶物有的已經被尋回,但是其餘的還在某個地方,至於他們是否還會出現,可能是需要某個契機吧!


無筆史官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是惟一從未中斷的古文明,古巴比倫滅於公元前729年亞述帝國,古埃及滅於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國,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滅於雅利安蠻族,中國文明公元前2800年發源於黃河岸邊,至今未斷。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有數不盡的國寶在歷史的河流中消失不見,今天在這裡試述幾個。

一、大禹鑄九鼎

《史記·封禪書》記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九鼎是華夏至尊神器,相傳出於大禹之手,大禹將天下劃為九州,並鑄造九鼎刻九州名山大川奇異之物,是天命所歸、至高無上的象徵,商湯逐夏桀,周武伐商紂,九鼎代代相傳,楚王問鼎意在中原,顯然在春秋時期,九鼎仍完好無缺,據傳公元前256年,秦軍攻入洛陽,延續了近800年的周王朝滅亡,秦將九鼎西遷咸陽,然而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九鼎卻不知所蹤,《秦始皇本紀》記載: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關於撈鼎還有個故事,內容大概:眾人撈到鼎後,兩根繩子系在鼎的兩個耳朵,兩排人用力拉繩,銅鼎剛剛被拉出水面,突然一條蛟龍躍出水面,一口咬斷繩子,銅鼎又落入水中,從此再也沒有九鼎的下落,因為歷史過於久遠,九鼎到底是九個還是一個,也因為找不到九鼎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謎!

二、隨侯珠



《淮南子》記載: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隨侯珠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二寶”,有一個“隨珠和璧”的成語來形容珍寶中的極品,關於隨珠的傳說是春秋時期隨國的國君出行,在途中遇到一條大蛇被打斷成兩節,隨侯心生惻隱,命隨行者用藥幫大蛇救治,一年後,大蛇口銜寶珠來報答隨侯,關於隨侯珠“夜有光明,如月之照”的描寫,隨侯珠很可能就是夜明珠。公元前706年,楚國打敗隨國,隨珠到了楚國手裡,楚國手上就擁有了“春秋二寶”的隨珠和璧,秦滅楚後,這兩件寶物又到了秦始皇手裡,秦始皇死後,隨珠也消失不見,故有人猜測隨珠因為有照明的功效,被秦始皇帶入墓中,以代膏燭!

三、和氏璧

春秋二寶之一的和氏璧,是“天下所共傳之寶”,關於和氏璧的故事廣為人知,基本上大家都曉得,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命李斯書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讓玉工刻在和氏璧上,成為了皇帝的玉璽,劉邦滅秦後,和氏璧成了漢室的“傳國玉璽”,是封建皇朝的至尊之物,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楚國向趙國和婚時,曾將和氏璧送到趙國,秦昭襄王提出用15座城相交換,後來引出了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但是最終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所有,只是什麼時候到了秦國手上史上沒有記載,此後和氏璧在中國的地位無與倫比,歷時1600多年,經歷了100多位帝王之手,到五代時,天下大亂,“傳國玉璽”和氏璧就此不知所蹤!

四、北京人頭蓋骨




早在1918年,在北京的西南郊五十公里處的周口店,發現了哺乳動物的化石(世稱龍骨),隨後在1921年,人們在這龍骨山找到了舉世聞名的北京人遺址,1923年,又發現兩枚古人類的牙齒化石,1929年,發掘工作得到了新進展,發現了一具完整的古人類的頭蓋骨化石,這就是著名的北京人頭蓋骨,這一發現轟動了國內外,北京人的發現,是古人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它為研究人類的起源以及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瑰寶,1941年,北京人頭蓋骨被移交給即將撤回美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12月5日,該部隊乘火車前往秦皇島,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俘虜了美軍在北京、天津等幾個地方的士兵,中國的瑰寶北京人頭蓋骨就此下落不明!

以上四種珍寶,在中國歷史及文化方面,都有其特別的意義,是當之無愧的國寶,價值無法估算,至今不知所蹤,希望幾件國寶能夠重見天日,讓世人可以得見頂級國寶風彩!


摯潷畫畫紅塵


中國發明瞭造紙術,大大方便了文明的記錄和傳承,但同時紙製品的易燃、怕誰、爬蟲也始終困擾著一代代文明傳承的守護者,即便古人窮盡智慧,發明了防蟲蛀的紙張,做好完善的防火措施,也抵擋不住戰火和意外的發生。

幾千年下來,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傳承下來的文物用十不存一都已經不恰當了,千不存一都有些勉強,可見文物國寶在歷史長河中消散了多少!而這其中,當然會有幾個讓後人們耿耿於懷,不斷惦記,這裡就說說船伕心目中期待重見天日的國寶。

和氏璧

和氏璧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至於它後來的命運,關注的人就少了,在秦朝統一六國後,始皇帝就將其作為秦國的傳國玉璽,並在上面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後來雖然歷朝歷代都聲稱用和氏璧作為玉璽,但可信度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以至於到了最近幾百年,壓根都不好意思提這茬了,至於和氏璧如今下落在哪,也成為歷史的公案,有人猜測早在秦始皇死後,就被帶進了陵墓,想到秦始皇陵完善的“安保系統”,如果真是這樣,倒不失為一個好的結果,畢竟後來人還有希望讓其重見天日。

《蘭亭集序》

三國魏晉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盛世,誕生了無數影響後世上千年的書法大家,王羲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經典作品《蘭亭集序》更是被世人傳為經典,但很可惜,就如船伕開頭所說的,書畫作品太容易毀損了,以至於今人很難看到魏晉大家們的真跡了。

要知道在唐朝,由於離魏晉朝代很近,傳承下來的真跡極多,所以唐朝的文人練字,都是臨摹真跡的!到了宋代,就差了一個檔次,只能臨摹碑文了,今人雖然科技發達了,但就連碑文都殘缺不全了。

至於那副經典的《蘭亭集序》,很多人懷疑藏在唐朝那幾位陵寢還算完整的地宮當中,至於真假,也只有留給後人去探索了。

《永樂大典》

自從乾隆修了《四庫全書》後,那些古籍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另一本經典合集《永樂大典》的重要性就被提高了。畢竟永樂帝想刪改的地方就那麼幾十年,至於其他的地方,大多不會太面目全非,原始資料的完整度值得期待。

同樣,這本書早就遺散殆盡,不過明朝皇帝的地宮裡,很有可能還有一套備份!這個希望,真的挺讓人期待的。如果能夠重見天日,歷史意義非凡。

無名氏

只給四個名額太少太少了,我們如今知道的都是機緣巧合下被流傳下來,為人所知的,那些無名的文明圭臬,有多少遺失在了歷史長河中,想必早已是天文數字。想來,就心痛,文明總是多災多難,但也因此彌足珍貴,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繼承併發揚傳承下去。


瓦爾登的船伕


在世界人類歷史文化遺產中,古老的華夏文明是最璀璨的,歷史最悠久,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從未間斷過。古老中國遺留給人類瑰寶無數,散佈世界各地,有的是走私的、有的是被掠奪的、有的是古代遠銷世界的,還有許多下落不明,其中有四件頂級囯寶至今下落不明。

一、書聖王羲之的經典代表作《蘭亭集序》。王羲之東晉時期大書法家,相傳王羲之寫光三池子的墨水,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公元325年4月22日,王羲之與友人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即《蘭亭集序》,通篇28行、324字,字字精妙,點畫猶如美妙的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被歷代書法界大家奉為級品,歷代帝王視如珍寶,為歷代名摹,然而曠世瑰寶,至今下落不明,據說武則天去世後,將《蘭亭集序》當作隨葬品,一起埋葬於乾凌。


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頭蓋骨,距今有60萬年,1929年冬天,考古專家在北京周口店發掘,1941年移交給即將離開北京回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但由於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美日宣戰,日軍俘虜了北京、天津的美國士兵,北京猿人頭蓋骨至此下落不明,2012年3月,又有新線索出現,有可能埋於秦始島地下,具體在哪無人知曉。

三、和氏璧,天下奇玉,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美玉,與和氏璧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的故事,相信都不陌生,至今下落不明,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鑄成玉璽。



四、著於明代朱棣時期的《永樂大典》,它不僅僅是一部大典,更是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中華文明的豐碑,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最全的百科全書,它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全書22,87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可惜至今全書下落不明。


大風起兮雲飛揚y


泱泱華夏,燦爛輝煌,在這片土地上曾孕育出了無數令人驚歎神往的盛世繁華,也留下了無數珍貴無比的古蹟文物,然而因為戰亂等原因,很多文物如今都下落不明瞭,那麼在眾多下落不明的文物中,如果非要選出四件最寶貴的文物,那我個人認為是以下四件:

九鼎

王權象徵,國之重器,相傳當年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並鑄造九鼎,一鼎象徵一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刻於鼎身。後來夏朝滅亡,商朝得九鼎,商朝滅亡,周朝得九鼎將九鼎遷於洛邑,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衰微,各諸侯無不覬覦王權,暗中窺視九鼎,意圖號令天下。首先登場的便是楚莊王,他第一個到洛邑直問鼎之輕重,後來秦武王到洛邑欲將九鼎遷於咸陽,但最終舉鼎而亡,遷鼎一事也不了了之。

雖然九鼎歷經幾次有預謀的搶奪都沒成功但世事無常,周王室衰微已成必然,後來秦滅周,終將九鼎遷於咸陽,但秦朝滅亡後,九鼎便下落不明,因為史書中從未出現九鼎被銷燬的記載,所以九鼎尚存的可能性非常大,只不過兩千多年過去了,九鼎一直未被找到。

傳國玉璽

秦始皇統一下後,命人將和氏璧鐫刻成玉璽,並命丞相李斯上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取名傳國玉璽,從此傳國玉璽成為歷代王朝皇權天授的象徵。玉璽失則天下亡,玉璽得則天下興,西漢末年王莽篡權逼太皇太后交出玉璽,太皇太后大怒之下將玉璽摔於地下,玉璽由此破了一角,後來王莽命工匠以黃金補之。

再後來傳國玉璽歷經戰亂,輾轉落入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末帝李從珂之手,李從珂在位時石敬瑭起兵謀反,後晉與契丹軍隊攻入後唐都城洛陽,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於玄武樓自焚而死,傳國玉璽從此失傳,後來歷代王朝的君主無不以找到傳國玉璽為己任,但都沒有任何發現。

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於公元353年與友人一起在會稽山遊玩時所作,我不懂藝術,但我們都明白,蘭亭序在我國文學界和書法界都是佔有最重要地位的,它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其價值難以估量,相傳唐太宗酷愛王羲之書法,對蘭亭序也是情有獨鍾。

後來蘭亭序的真跡便遺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唐朝時期的臨摹本,不過不像九鼎和傳國玉璽,蘭亭序有很大概率是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只不過現在不允許挖掘皇陵,所以我們還不能完全斷定蘭亭序就在昭陵,但總是有希望的。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我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共兩萬兩千多卷,約3.7億字,《永樂大典》彙集了歷朝歷代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涉及天文,地理,占卜,醫藥等各領域,其價值難以估量。

嘉靖年間,《永樂大典》被重抄了一份副本,從此世上存有正副兩本,然而正本到了明末清初後便下落不明,有傳言說毀於戰火,也有傳言說陪葬於嘉靖帝的永陵。而副本到了清朝時被收藏於宮中,由於管理不善,多有失竊,再加上清末時的戰亂,到如今副本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只留有800餘卷,所以中外很多文人學者都希望《永樂大典》的正本還留存於世間,更期盼正本將來會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鹹魚閒聊


如意金箍棒,重13600斤,大禹治水時的留下的,具吳承恩所寫的文獻記載,最後一次出現在唐朝,和玄奘法師同時期,上一次出現是唐朝前500年的時間,傳說大禹把它扔在東海,後被一似人似猴的得到,文獻記載他姓孫,居然和玄奘法師的大徒弟同名同姓,請國家有關部門申請經費和組織專業人才,用一切可用的技術設備找到它。


allenzzl


東珠,可能已出世了,就是夜光寶石,現世界存兩棵,一在美國,一在中國。

中國這一棵是持有者太太爺,救蒙古王爺被贈給的,本質是球型鑽石,但夜裡發光,春秋戰國時記有兩棵一對。

和氏璧,不知所蹤。

王羲之蘭亭序,疑在西安乾陵內,沒發掘不明真否。

洪籌九範,不知其蹤。

但秦始皇墓內有列國書簡否,及天象地輿圖否,可窺洪籌九範式樣。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隨便說幾個都是無價之寶!第一個,華夏九鼎,最出名的司母戊鼎跟後母戊鼎。第二個,和氏璧(傳國玉璽),完璧歸趙的主角,後來被秦始皇做成了傳國玉璽,下落不明!第三個,傳聞我們瑰寶是四書六經,其中一經《樂》失傳了,導致現在只剩下四書五經了!第四個,泰阿劍,剛正之劍,是春秋鑄劍大師歐冶子和干將合力所鑄,幾經易主後於秦始皇之後下落不明瞭!我說的這四個,有價你也買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