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中醫能不能學好?

物以稀為阿貴


個人自學中醫是完全可以學好的。我認識一位中醫,現在都快九十歲,身體康健,還能給人看病。他二十多患吐血,幾乎耗盡全部家產,也沒治好。由於他自己有學問,就自學中醫,幾年下來,他的病好了,有病人找他,有治好,也有治不好的。偶然機會,治好一個名人,這個名人在他村莊給他唱了九天戲。雖然他沒有這證,那證,但病人從早到晚就沒有間斷,吃飯的時間都是硬擠出來的。在我們這方圓幾十裡,他也是有名的中醫。


張庚荏


自學中醫不一定能學好,也不一定學不好,我想總有人能學好!有好中醫老師教是更好容易入門的,但如果不是好中醫,自己的根本知識都不牢靠哪就不行。我記得小時候漢語拼音剛普及時,有的小學教師自己漢字拼音都念不準,自己學生怎教得太好。國家應有絕對正規的好中醫,對門對路的科目教學教育人學習會很快很好,但我認為很難做到,不然早就現了許多名醫。當然這裡的好中醫說自己醫術一流是前提,自己願教人也是大前提。再加上學的人的鑽勁一定會出現多名名醫。但事實很難做到的。自學成好中醫也是很難的,但是隻要有許多人去學,總有人能學好的,可能是他,可能是她,可能是你們!可能是我們!有句話說得好打仗總要死人的,有向社會奉獻的精神就行,打仗打死的軍人不一定都立頭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只要向人類有奉獻的精神才值得學習!人得能力總有大小,不要看不起能力小的人,只要有奉獻精神就是好人一位!


李志雷2


我是簡繁,雖不是中醫,但我的父親也是幾十年的老中醫了,耳濡目染下,多少我也懂一點,於是看到這個問題便不請自來了。


自學中醫能不能學好?可以也不可以。

何謂可以?華夏幾千年歷史,有很多優秀的關於醫藥方面的書籍,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素問》通篇研讀並讀懂過後,其實你已經可以知道某些病該怎麼治,再比如《本草綱目》,通過其可以知道每味藥的藥性、作用。


何謂不可?你或許飽覽群書,但你沒有現實經驗,你無法準確的對病情做出判斷,對於一些細節無法做到精確,比如一劑小柴胡湯,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主治傷寒少陽病症,那麼請問你如何能夠確診?


有了基礎,當潛心拜師,學有所成,當遊歷天下,方有望成就。

歷史上“文人多懂醫”,他們看得多,身邊的親人有一些傷風感冒,便可學有所用,但真正想要成為名家,還得拜尋名師才行。


所謂的“遊歷天下”也並非到處跑,而是多看,自然經驗足;多想,自然識病因,再加上自身堅持不懈的研究,自然能夠有所成就。


在中國,學醫也好,學武也好,甚至學書法也好,需要“悟性”,跟西醫不同,西醫通過數據來判斷,所有學西醫的都可以開出想通的方子,給出想同的看法,但中醫不行。我記得有一本小說叫《首席醫官》,雖是虛構,但主角用另類的方式判斷病情,這也是經驗的一種表現形式。


一點個人淺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評論區討論,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分享不易,且讀且關注。簡繁y社區不僅僅是證券分析師,也是文化愛好者,一起討論“錢”的問題,一起討論書法、太極、茶道等傳統文化。


易論螺絲釘


公將取之,必先與之。要想學好中醫必須要付出行動,空有想法是沒有意義的。

什麼?不夠具體?我們略舉幾例來看看。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四十歲之前一直致力於經學研究,那年母親胃病,請了很多郎中都收效甚微,孝心驅使下,朱丹溪開始日夜研讀《素問》,後於43歲時拜當時名醫羅知悌為師,終成一代名醫。


清末民初的著名醫家張錫純,自幼專於功名科舉,懂得岐黃之術的父親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二試不第,之後在父親的影響下他開始轉而研讀《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典籍。自成一派,成為中西匯通學派著名醫家,並著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流傳後世。

古代的國醫聖手出師前大都有自學的經歷。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想要學好中醫在物質基礎和資源方面要明顯優於過去。原因如下:

一、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整理出版了大量的中醫典籍。而且網絡時代,網上有各種名家的講解視頻。足不出戶便可坐擁海量資源。比如《王洪圖講黃帝內經》、《郝萬山講傷寒論》、《鄧中甲方劑學》、《張廷模中藥學》等等。只要你想學總有一款適合你。

二、義務教育的普及讓我們在識文斷字的水平上明顯高於過去。“秀才改醫,籠中捉雞”,新時代的秀才們要想學習中醫在閱讀方面並不存在多大障礙,即便古漢語功底不好,市面也有帶註解翻譯的醫籍可供閱讀。比如《全譯全注黃帝內經》、《傷寒論講稿》、《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等等。而且建議手頭常備《古漢語詞典》,方便隨時查找。

想要學好中醫外在條件具備了,內因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信息多元化和物質文明發達同時也意味著誘惑更多。想要有所得,必須先沉下來。在學習中獲得經驗,然後付諸實踐檢驗,檢驗之後再次總結,只有這樣千錘百煉才能提升水平。

同時,還要有容人的寬廣胸襟,各行各業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醫也是,流派眾多,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夜郎自大,相反要破除門第之見,走出去多交流,訪名師,集百家之長為己所用。


再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悟”。初學中醫那會,跟的第一個師父曾經告訴我,學中醫不是師父教的,而是自己“偷”來的。做中醫的有心人,這點很重要。

對於初學中醫不知道該如何入手的同仁,我推薦幾本書供參考

《醫學三字經》、《珍珠囊補遺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瀕湖脈學》。

進階書籍:《全譯全注黃帝內經》、《陳亦人傷寒論講稿》、《醫學衷中參西錄》。

我是平陽府中醫,請各位同道多多指正。

平陽府中醫


能學好!

我國自古自學中醫成才者不計其數,

先自學入門,

後拜師跟診,

我就是這樣的學醫之路。

2008年經商,因勞累操勞過度,重病住院,

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反覆住院一年半,

後來放棄經商開始學醫之路。

2009年回湖北老家開始了自學中醫經方古典,以《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為教材自學鑽研,

2012年在武漢衛校中醫專業學醫三年,

期間拜訪了好多民間一技之長的醫生,

2017年考醫,

2018年在河南省信陽市開了自己的診所,

也吸引了許多自學中醫的同學,

成立了團隊,

成立了交流學會,

學中醫是需要條件的,我認為:

第一,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

第二,要確立目標,一步步走下去,

第三,社會法制化,一定要執業資格證,避免非法行醫,考醫需要時間,所以在入門之初一定要規劃好。


信陽中醫徐春陽


中醫還是得按中基,中診,中藥,方劑,這順序才能有收穫,網紅的三劍客的方式試過效果不好。

潘毅的中基講得真好,中診朱文鋒或馬維騏,中藥學張廷模,方劑學鄧甲中。傷寒論郝萬山,劉渡舟,胡希恕。溫病學劉景源。內科,婦科,兒科等,也得學。有基礎後看原版古籍醫書更好。網紅的臺灣三劍客的東西廣告做得最好但不推薦。內容上世紀八十年代中醫高等院教材公認是第五版的最全面!但中藥學除外。現在用的是第九版和第十版!缺點內容有調整但有爭議!優點是後發優勢有視頻有錄音,概念原理好象解釋更為清晰,學起來事半功倍容易上手!這些都是最基礎的!

網上那些建議直接讀傷寒內經的就不好!沒基礎那是浪費時間!有人直接讀內經十年後才發現上當!沒基礎你也不會懂!


無極152491362


自學中醫能不能學好?答案是肯定的,我國曆史上一些名醫就是自學成才,金代著名醫學家劉完素,年輕時閱讀過大量醫書, 25歲開始讀《素問》,他把《素問》作為“終身誦讀”之書,一直讀到60歲,日日不輟,成為中醫“寒涼派”的創始人。明代醫學家繆希雍,17歲患瘧疾,自查醫書治癒。從此搜求醫方,研究藥道,鑽研《神農本草經》30餘年,逐條註疏,著作有《神農本草經疏》和《先醒齋醫學廣筆記》等。古代這樣自學成才的例子很多。所以說,只要刻苦鑽研,就能學好中醫。

作為現在已經從事醫務工作或已在醫學院校學醫者學習中醫,是有一定的醫學基礎的,所處的環境也有很多有利條件,自學中醫會進步更快,經過刻苦鑽研和實踐,在中醫方面會有所作為,有的人可能還會成為名醫。

對於非醫務工作者想學習中醫,對其本人是有益處的,中醫內容博大精深,會從中體會出很多奧妙,眼界大開,思維也會縝密全面,會學到很多中國古典文化方面的內容。因為古代中醫理論中所包涵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好學習中醫會打開一個全新的領域。當然,學好中醫並非易事,除具備基本的醫學理論外,還要精通古文,懂得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作為非醫務工作者,學習中醫應是一種愛好,是提高自身學問和修養的一條路徑。在現實的條件下,非醫務工作者學習中醫,還不具備行醫的資格,更不是謀利的本領,沒有行醫資質的診所都在取締之列。有的人沒有資質但已行醫多年,遠近聞名,依然是非法行醫,有的接受大醫院都治不了的重症患者來治療,患者死後家屬起訴,非法行醫者自然敗訴,因為,他的行醫就是犯法!

我也學中醫,但只學中醫史,只寫中醫史方面的文章,而不介紹具體的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頭條號裡看一看,裡面有些中醫史方面的文章。

還是那句話,學中醫可以,也能學好,但應記住,沒有行醫資質時,不能行醫,救死扶傷是醫院和醫生的事!

我說的是北京的情況,你們那裡的事我就不清楚了,也許你還有更好的辦法。


趣話歷史那些事


自學中醫很難學好。

給那些想自學中醫的人潑幾瓢涼水。

要學中醫,首先要學習古文化。有一定古文基礎,吃透陰陽五行學說。

看和背一些中醫,內經,難經,傷寒,溫病等

系統學習西醫理論,達到西醫本科畢業水平。這很重要,中醫裡面精華和糟粕並存,以現代醫學觀點去偽存真,必不可少。現在的中醫,看西醫的病,用中醫的法。

學習臨床中藥學和中藥藥理,中藥毒理,所謂中的無毒副作用是彌天大謊,中藥毒副作用多而難知難測,隱蔽慢性而嚴重,不知毒,莫開藥。

學了這些,然後要有思辨的大腦,沒有一顆適合中醫的大腦,只能是一般的醫生。

人不三聖,不能中醫。

你腦子夠用,經過努力,一定能學好西醫,但是卻很少能學好中醫,中醫不是努力就能學好的。

另外,中醫師傳很重要,沒有師承,如學拳,很難很難

如果你肯下功天,又不怕失敗,就學學看,如果消遣,也可以,如果認真,要考慮,拿出學醫(包括西醫)一半的努力,你別的事會幹的更好。

再告訴你一個事實,中醫學院出來的,很多幹一輩子,還沒摸到中醫的門在哪。


老不殆


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是自學中醫,就算是在學校經過系統學習也很難成功。

中醫學習師傅的帶領是非常重要的,許多的臨床經驗書上都沒有。師傅可以教你的不光是書上的辨證論治和處方,更多的是告訴你什麼辯證方式才正確,那些病有那些辯證方向,而有那些處方久經考驗效果好,那些處方只是名聲在外。甚至還有一些絕學教你,這些絕學就足以讓你安身立命。而且在和師傅學習的時間裡,你可以經歷大量的臨床實例,積累經驗,面對病人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把控治療方向也能規避醫療風險。

有了這些,你才能自己處理病人,而不是在病人身上實驗,一次次嘗試摸索。

不論中醫西醫,都是這樣,沒有任何臨床經驗僅憑書本知識就給人看病是非常危險而且不負責任的。

昨天晚上我才遇到一個自學成才非要給自己買馬兜鈴吃的人。


套馬的女漢子go


先不說你能不能學好中醫,就是學好了你敢出診看病麼?古代中醫多是自小就學的,不只是看醫書,背藥方,還要臨床學習,中醫本來就是經驗科學,你連經驗都沒有,你咋知道病人得的是什麼病,不知道啥病你咋開藥方,你曉得藥理和藥效麼,不曉得你咋給病人下藥量。中醫比西醫難多了,一般醫學院是四年畢業,學中醫的要七年呢,別說自學成才,就是幹了幾十年的中醫也不一定敢說懂中醫,只是瞭解一部分罷了。看了幾個自學成才發文的,我只是佩服你的膽量。中醫不是萬能的,學了點皮毛就敢說懂中醫是萬萬不能的。自學的可以效仿神農嘗百草,拿自己做實驗,千萬別給別人看病,沒行醫證違法的,也別出來發文引導他人,要是學的不到位,會出現誤導的。我身邊就有位自學成才的中醫,看到誰有病就想露一手,有一次我倆去縣局辦事,有個科長牙疼,他說有辦法治,只要一根銀針就解決了,那個科長也是疼得厲害,有病亂投醫,他倆現去藥店買的銀針,回到辦公室就開始施針,一頓亂扎,把科長的眼淚都扎出來了。還有一個老中醫,現在都80多了,在當地很有名的,他就是自學的,主要學習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我小時候媽媽領我跟弟弟去他那給弟弟看病,大夫給開完藥後,告訴我媽說還要一副藥引子,就是浮萍,當時我們也不知道啥是浮萍啊,大夫告訴我們就是伏蘋果,我們就信了。後來上中專了,才知道浮萍就是我們稻田裡的水上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