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一般認為高端玉器絕古無疑了,因為動輒幾百上千萬,高高在上眾目睽睽怎麼可能不古呢?似乎也是。不過揣摩總是辨古最好的學習,悟“道”方得古玉之真諦,揣摩悟道方不失為真正一賞。

高端“東周黃玉獸形佩”自然難免博得一片驚歎仰羨(圖1):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1-1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1-2

賞古,當然要參考“傳承有序”的故事,但是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承有序”的故事,因為故事畢竟都是由主體的人來演繹的故事。既然是古,畢竟要平心靜氣地賞玩一番,以不失對曾經經歷千百年滄桑的古物的誠敬。

回觀如此高端古玉,怎麼有諸多欠協調的感覺呢?形而下處辨跡痕,形而上方賞神韻(參見《古玉學步(88)》)。且不論沁入、包漿的皮殼之神韻何處所在了,單從工藝方面似乎就存在違背古代工藝特徵的痕跡,顯得頗為突兀了(圖2)。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2-1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2-2

瑞獸玉佩共有五處鏤空,其中獸口部、下顎與前肢合圍部、前後肢合圍腹部三處為同一工藝類型——造型鏤空(圖3),頭肩胛部位與尾臀部的兩處鏤空為同一工藝類型——器內鏤空(圖4)。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3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4

器內鏤空源於西周,延於春秋、戰國及其後的漢代。西周玉器以鏤空來區隔器表上的線紋,突顯複雜的紋飾組合,因此鏤空部位多位於玉器內部,稱為“器內鏤空”。西周玉器的鏤空以桯具配合三角稜條狀工具製作而成,鏤空處往往狀如逗點,別具特色,稱為“逗點鏤空”(參見)。東周(春秋戰國)及其後,這種鏤空工藝有所發展,桯具或為管鑽替代、三角稜條狀工具或為金屬線拉絲替代。無論是桯具還是管鑽,其開孔必須是圓形的;無論是三角稜條狀工具還是金屬線拉絲,其切割邊緣必須是成“線”的——這些是時代工具的侷限、或者說時代工藝痕跡的特色,必須工痕如此,如出其右,則疑竇頓生。

工痕遍佈,但選一處。下面選瑞獸臀部的鏤空作為工藝分析(圖5)。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5

鏤空的開孔顯失圓融,既非桯具痕跡、也非管鑽痕跡,那是何種工具留下的鑽痕(圖5-1)?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5-1

鏤空的切線邊緣參差顯失“線”狀,切線末端收工含混不清,既非三角稜條狀工具痕跡,也非金屬線拉絲痕跡,那是何種工具留下的切痕(圖5-2)?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5-2A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5-2B

分別參考一下三角稜條狀工具和金屬線拉絲的痕跡特徵(圖6),切線利落、收尾直接、工上見鋒。或以為器有高、下,工有粗、精,此瑞獸玉佩工藝欠精罷了。非也,工藝所留痕跡與工具的時代特徵和性能相關。非時代工具所留痕跡,這樣的高端古玉莫非也時髦地“穿越”嗎(參見《古玉學步(85):痕跡軟弱與剛勁皆因工具古與新》)?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6-1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6-2

比較一下更清楚(圖7)。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7-1

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 也許細節露真顏

圖7-2

其餘陰刻線軟弱疑非古砣痕跡等諸多疑點,不再贅述。

真的到代高古,即使無限挑剔,都不會留下哪怕一絲一毫的疑問。這樣的不協調是確實存在呢還是無端生疑呢,還是留給見仁見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