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人一定要用嫡长子

如果喜欢你们喜欢看历史宫廷剧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那就是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人一般都选择在嫡长子中选人,可以说是上到周朝,下到明朝那都是无一例外。而且就算嫡长子的能力比兄弟们差,甚至是个白痴,只要他粘上嫡长子这三个字就能获得到官员们的支持。要是兄弟提出意见的话,下面光一句这个是祖宗传下来的法制就能把你给怼的哑口无言。那么,这个嫡长子继承制度又是什么来的呢?这个就要从周朝开始谈了,因为讲礼必周。

为何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人一定要用嫡长子

周朝是中国所有礼治的开端,所以在周朝那时候嫡长子继承制度等到了很有力的执行,而所谓的嫡长子就是正妻,也就是皇后所生的大儿子才有资格,这里要解释下,并不是妾先生了儿子就叫嫡长子,不管快慢只有妻子生的那才叫嫡长子。不过到了秦朝建立以后,随着生活和科技的发展,皇帝不在需要出去打仗拼命,自己娱乐时间也多起来,就抛弃了这一条,只要是长子,至于是不是皇后生那就无所谓了。而秦朝之所以不搞周礼,那是因为秦朝已经不像周朝那样只还是无数部落联合体,需要联姻才能服众。

为何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人一定要用嫡长子

而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期,国家君主那是靠家族来支撑的,国君大部分都是傀儡所以不谈也罢。之后的汉,晋都严格执行这个嫡长子制度。而到了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事情又发生了改变,因为杨坚是鲜卑族,所以对于嫡长子即位制度没多少感觉,毕竟是少数民族,能者而居之一直是他们的民族的根本,结果在废长立幼后,隋朝就二世而亡,这当中,杨广要负很大的责任,不过幸好,皇权落在了旁系的手里,或多或少也是一种安慰!

为何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人一定要用嫡长子

在古代,帝国的立储这件事是很重要的,是要按照周礼的标准来严格执行的执行,但有些皇帝就不太喜欢嫡长子,因此有时候皇帝就决定违背这个制度。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朝廷里面都会乱成一锅粥,王公大臣们那是坚决反对。其实反对是有他们的道理滴,你不立长子,那接下来要立谁呢,凭什么是他不是我呢?这个时候就会有争储的可能性。就像明朝争国本,康熙立储一样,整个朝廷上下一闹十几年都不带消停。而这当中的就数康熙一帮儿子争储最为经典。

为何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人一定要用嫡长子

也是经过这一番激烈争斗,搞得之后的清朝迫不得已只能改办法,毕竟爹都没死呢你们这样搞考虑过康熙的感受没有?滴长子是前辈们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而且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只要你不是傻子,各种老师轮番上阵,也能交出个好的来。

为何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人一定要用嫡长子

不信的人你们可以去翻开历代史书看看,除了那么几个奇葩外,有几个嫡长子立起来的皇帝能力差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