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近一年行书,感觉遇到瓶颈,该怎么办?

用户1710496604982


天呐,亲,你竟然自学近一年行书了,不管学习的如何,首先为你的“自学精神”点赞,但是话要说回来了,难道你不知道书法是不适合自学的吗?可以这么说“书法自学”就是“自杀”了你的书法天赋,学习书法至少得有个书法老师引导入门啊,不过,庆幸的是你已经感觉遇到瓶颈了,说明你的书法思维、认知都开始成熟了,



自学近一年的行书,感觉遇到瓶颈,那就立刻停止自学,拜师学艺重新入门,

千万不要去相信书法可以“无师自通”,任何艺术都不可以“无师自通”的,更何况艺术天才学习艺术时都要有老师指导,当然了,也要选择有一定书法水平的老师,良师出高徒,这是有很多事例可以证明的,这里就不多做解释说明了啊,当老师给予了指导之后,接下来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有哪些造化呢?首先是书法审美能力,你心里要有一杆秤,哪家的字帖可以学习,哪家的字帖不可以学习,也就是说,学习行书,首先要选好范本,比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自唐宋以来,习行书者必临《兰亭序》,有的书家终生对其不停地临习,“天下第一行书”不是徒有虚名的啊,

作为现在的书法爱好者,更应该学习古代书法大家的杰作,提醒一下,不要去学习当代的书法,你只会越学越瓶颈,最后就是“奇丑无比”;行书必须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中和之美、自然之美、变化之美、刚柔之美,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厌倦,



要记住了,人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取法乎上,从最好的、最经典、最规范的学起,因为取法乎上,也只是得以乎中,换句话说,如果你学习那些不入流的书法,那就更糟糕了,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了,书法不是停止在技巧层面的艺术,要将书法学习的更好,就要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比如,多欣赏那些古代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无形之中陶冶了情操。还有就是,学行书可以学习明代书法家文徵明的行书,他的行书有分大小两种,这样学习就更有趣味了,不会枯燥无味。


诗夜城主


不好回答你。

一不知道你临的是谁的帖,

二不知道你临了几种帖。

三不知道你是用什么方法临的。

四不知道你每天能临多少时间。

五不知道你现在写的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说,我们怎么回答你都会感觉到不着力,弄不好还会误导你,有害无益。

说瓶颈期也罢,说厌倦期也好,这种现象可能人人都有,也可能随时都会出现,可最容易出现的时段应该是在创作时的初期,一时间感觉到什么都不顺手,这种现象很正常,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手上的功夫,心里的状态,环境的条件,以及笔墨纸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有一样不协调就会很麻烦。

没事瞎侃呢,跟没说是一样的。



杨炳升66


1、培养识记能力。

识,认知;记,背诵或记忆。即阅读理解并有选择性记忆书法理论《书学格言》或《历代书法技艺》《书法史》《书法美学引论...金学智》(这些书孔夫子旧书网有售)。

2、培养观察能力。

读帖能力是学书法必须的。没有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的训练,很难让书者眼高。培养观察能力的细节和方法可在微信里搜索《圣教序字字析1~60集》。

3、培养控制能力。

这就是书法界常说的练、练、练。没有大量的临帖很难达到手高。但应知道从哪些方面练:

a、从入笔方面练圆笔、方笔、尖笔。

b、从力感方面练凝聚力、张力、爆发 力,找准发力点。

c、从质感方面练沉、厚、圆、劲。

d、从运笔方面练捻管、裹绞。

e、还得练字法、章法、墨法

f、还得练书法的音乐性、哲学性。

那么要练这些控制力应从哪些帖入手呢?

a、要使线条达到沉厚圆劲且有凝聚力、张力,练李阳冰的铁线篆(越细越好),写上三个月可达目的。要巩固凝聚力还需练《圣教序》和《草诀歌》。

b、要练捻管和裹绞,练习《石门颂》,不用裹绞笔法是很难写出其韵味的。

c、要练出线条的遒劲、张力,就练章草,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帖》,王羲之《豹奴帖》可选。

d、要练顿挫,找发力点,要在草书中炫技,就练王羲之草书《十七帖》。

e、学尖笔及丰富的入笔角度,练《兰亭序》,学方笔入笔练魏碑《张猛龙碑》。

以上乃个人愚见,下面传几副学员习作。







湛立波


如果你练习书法为了娱乐,练什么体都可以,但如果你想达到一定程度我认为你应该从楷书练起。一点一横一撇一纳必须下苦功。一年时间练笔划刚刚有点样,但结体结构还差的远。书法的进步并不是一天比一天好,刚开始进步很快,一年以后遇到瓶颈很正常,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难看,这时侯你不要强迫自己写,欲速则不达。你可以读读帖,意临一下,看一下老师怎么写,用不了几天,你就会有一个大的进步,白天不会写的字,也许在晚上的刹那间就明白了,这就是悟性,这时侯你必须马上去写,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趁着灵感不退写熟它,这你就进了一大步。如此反复,三五年以后就入门了。


宫爱武


永字八法,是硬八法。这写书法的人几乎都知道。还有就是软八法: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是很多书法家不知道的,但他们的运笔成字,都在这软八法中。中华文化古时写字都用软笔。也即写字如做人,亦做人如写字,因此,又加上了八个字:是、非、对、错,真、假、实、虚。也即写字做人十六法——行知抑扬顿挫,理透真假实虚;调和,是非对错,拿捏轻重缓急。


新华私塾


这三幅行书你说学一年不到写成,真天才也!别说一年不到,至今我写毛笔字60年,也临了不少帖,确实也下了一番功夫,但是与阁下的字相比尚逊色不少。🤔





凤谊1


同感,还请赐教为谢!



溪水春风


虽然我不知道瓶颈是啥,大概像我这样吧,在迷茫中摸石头过河,对比古人非常惭愧。










滑州华安


写字,不要追求急功近利。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一些人吓唬到。

带着爱好,去练习。

选一个好看的字帖,自己觉得好看的就行,别考虑这字帖背景故事。

然后还是多练。

其他人回答都太多官腔太重。

附录我个人的日常练习,没字帖,瞎写。

我就是随自己性子写,写不好看的字,就写多两边。



葛青雨先生


选帖很重要,向你推荐“怀仁集圣教序”“赵孟頫行书千字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