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功績遠超岳飛,被譽為“南宋擎天柱”,如今卻逐漸被後人遺忘

此人導語:抗金名將岳飛的英雄事蹟家喻戶曉,然而他卻被奸臣秦檜冠上“莫須有”的罪名,冤死在大理寺獄中,享年39歲,這本是男兒正得志之時,岳飛卻走到了生命盡頭。他的死也給朝廷以沉重一擊,但為何中流砥柱已倒,南宋卻並未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此人功績遠超岳飛,被譽為“南宋擎天柱”,如今卻逐漸被後人遺忘

孟珙

這一切皆歸功於一個人,此人名叫孟珙,將門之後,曾祖父孟安和祖父孟林皆為岳飛部將,其父也是抗金名將。他早年便跟隨父親參與抗金之戰,很快憑藉傑出表現成為南宋朝廷的主要將領,不得不說,祖孫四代都為抗金奉獻了一生,好在金國最終滅亡在孟珙手中。

起初,南宋朝廷對金國從抵抗到每年輸送歲幣的議和,到了13世紀初,形勢發生了扭轉。當時,成吉思汗一統北方草原諸部落,建立起了強大的蒙古國,第一時間就向其曾經的宗主國金國發起了進攻,金國自然是被打的節節敗退;正所謂“牆倒眾人推”,南宋見此情形立馬就停止繳納歲幣。金國哪肯答應,隨後就向南宋發起戰爭,這一打就是7年。這場持久戰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孟珙,他領導了諸多大小戰役的勝利、收復了失地,但他人生中的巔峰一戰還是“聯蒙滅金”。

此人功績遠超岳飛,被譽為“南宋擎天柱”,如今卻逐漸被後人遺忘

劇照

1233年10月,孟珙領兵2萬、運糧30石就踏上了滅金之路。面對宋軍來襲,金國集2萬騎兵迎戰,試圖阻止宋蒙聯合,然而孟珙一舉便擊潰金軍,與蒙古軍會師後乾脆和塔察兒結拜為兄弟。經過殊死搏鬥,宋蒙兩軍佔領了最後的據點蔡州城,隨著金哀宗自縊,這場關乎三個國家的民族之戰也迎來了尾聲。隨後金國降臣帶著孟珙找到了金哀宗被燒焦的屍體,孟珙將屍體一分為二,一半歸宋、一半歸蒙古,金國自此滅亡。

孟珙親手滅亡了金國,一雪靖康之恥、完成了世代將領的夙願、為受盡戰爭疾苦的百姓們報了仇,他也成了世人眼中的滅金英雄。但和平的日子卻並沒有持續多久,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當時蒙古已經開始屯兵,隨時都可能入侵,宋理宗一時陷入了迷茫,他甚至開始考慮議和事宜,但孟珙堅定地表示:“臣是一介武士士,當言戰,不當言和!”皇帝很相信他,任命他為知黃州,他再一次踏上了征途。

此人功績遠超岳飛,被譽為“南宋擎天柱”,如今卻逐漸被後人遺忘

蒙古騎兵

孟珙到任後就緊鑼密鼓地築城牆、挖城壕、安頓軍隊,將一切防務措施準備到位。1235年,蒙古發起了全面入侵,曾經的結拜兄弟如今卻是兵戎相見,塔察兒很清楚孟珙的實力,不便與他過多糾纏,但孟珙卻一改防守戰略,主動出擊,打他個措手不及,在江陵一戰打敗蒙古軍,連破24座營寨。

兩年後,蒙古軍再度南下進攻黃州,黃州軍民幾近絕望之際孟珙率援軍趕來,士氣立馬大振,最終沒有被攻破,次年蒙古軍全軍撤退,孟珙又主動展開反攻收復了整個荊襄地區。他組建的寧武軍一直在為抵抗蒙古作鬥爭,直到南宋滅亡後,也一直在發揮作用。

此人功績遠超岳飛,被譽為“南宋擎天柱”,如今卻逐漸被後人遺忘

宋理宗

1246年10月13日,孟珙逝於江陵,享年52歲,死訊傳到宋理宗耳中,悲痛不已,下詔輟朝一日,以示哀悼。為紀念孟珙,他的故里被命名為孟家橋。孟珙生前創下的一次次奇蹟之戰,讓他被譽為“南宋擎天柱”,不得不說若沒有孟珙,南宋可能早已滅亡,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正逐漸被後人所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