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保額多少合適?

莫小寒


我們都知道,保險就是一種金融風險的轉移工具,如果保額買低了,在用的時候根本達不到轉移風險的目的,那買的這份保險將毫無意義,保叔認為保額高低的選擇要根據下面這兩種情況而定:

1、家庭經濟的收入水平

2、現階段重疾的醫療費用水平

很好理解,有多大能耐就買多大的保障,一般來說保額最低也要是家庭年收入的5倍以上;其次,還要考慮到當前醫療消費水平的的高低,大概就能估算出自己要買多少保額了。結合這兩點,保叔給出的最終建議如下:

1、30萬的保額是最低底線

2、50萬的保額才開始有安全感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同時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大叔探保】,一個不賣保險,只聊保險知識的大叔!


大叔探保


一般重疾險兼顧兩種作用,a、收入補償及身體康復療養費用;b、看病醫療費用(真正看病的醫療費,用報銷類醫療保險規劃,如最近很火的百萬醫療);其中a是他的核心功能,主要解決人生病以後沒有收入來源,甚至需要家庭其他重要成員陪伴,這樣整個家庭在沒有足夠被動收入的情況下,會非常被動,甚至家庭經濟陷入癱瘓。明白了重疾險的核心功能,有利於抓住根本為自己配置合適的重疾產品以及合適的保額;

具體算法可以按照如下思路來核算:

責任部分(3-5年家庭正常生活開支+3-5年父母贍養費用+3-5年子女教育費用+3-5年需要還的各項貸款+重疾醫療補充及康復費用+其他剛需支出)-淨資產部分(3-5穩定被動收入+存款+可變現資產),這樣算出來的是理論上需要的重疾額度,具體可以根據本人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簡單算法就是你的3-5年年收入。


一保無憂


據統計,僅有兩成的中國癌症患者最終接受治療,平均的治療費用在30萬元左右,自費藥的比例高達90%。並且大部分“因癌致貧”。因此重疾險的購買很有必要。建議朋友A這種情況還是優先考慮購買足夠保額的重疾險。

也就是說,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優先選擇保額高的重疾險,一般為定期的消費型重疾險。

等到工作幾年穩定後,再補充購買終身型的,有一定保值的重疾險。

除了從預算以及年齡的角度去考慮保額,建議重疾險的保額還需要考慮以下三方面因素:

① 治療的基本費用,這部分還需要考慮醫療水平進步治療費用的增加;

②康復費用,重疾不僅難治,就算治好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調養來康復,所以這部分的開支也是需要考慮的;

③ 彌補治病養病期間的收入損失,生病除了有實實在在看病花的錢,還有同時間段零收入等隱形花費。

總的來說,重疾險30-50萬保額是基本,經濟預算內,再往上保額越充足,保障越全面。

當下性價比較高的一款產品可以考慮達爾文一號,性價比高,保障全面,輕症可賠付三次,真的是消費型的價格,返還型的價值,值得擁有。


慧擇保險網


本篇重疾險保額討論的被保險人主要是25-50歲的青壯年。

25歲以下靑少年和50歲以上中老年人會另外開篇討論。

保額過低,不能滿足需求,無法抵禦當下風險。

保額過高,意味著保費高,那麼承受的經濟壓力自然很大。

重疾險本著“經濟補償原則(損失補償原則)”按需定製,從家庭結構、風險特點、收入水平,綜合考慮制定合理的保額。


1、發明重疾險的初衷及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要講清楚重疾險保額配置的原理,最好要知道為什麼要發明重疾險,以及這個發明的初衷是什麼。

說起重疾的起源,必須得提到南非醫生巴納德。

1967年,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就是由巴納德醫生實施的。

他發現,在手術後,部分患者的財務狀況已經陷入困境,無法再維持後續的康復治療。

巴納德博士曾經有一位肺癌病人,是一位34歲的離異女性,她帶著兩個孩子一起生活。巴納德博士,通過手術切除了她帶有癌細胞的腫塊。術後,這位女士恢復得非常好。可是兩年過去了,這位女士又一次來到了巴納德博士的診所,她的癌症復發了!後來,巴納德博士才瞭解到,上一次治療結束後,因為經濟原因,這位女士不得不繼續工作,因為她需要供兩個孩子讀書生活。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修養,最終這位女士還是離開了。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巴納德博士。

作為醫生,他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但卻無法解決病人因為財務狀況惡化而放棄治療的難題,於是,1983年,他與南非的一家保險公司合作開發了重大疾病保險,並推廣到世界各國。

所以重疾險保額的配置原理是:如果罹患重疾,會有哪些財務支出或損失,那麼用多少保額來覆蓋或補償這些損失

罹患重疾,會有三個部分的財務支出(損失):

  • 康復費用

  • 收入損失

所以,重大疾病保險保額配置:

重疾險保額=重疾平均治療費用支出(搭配醫療險)+康復費用支出(自己的需求)+3-5年工資收入

實際上,治療費用和康復費用是很難預估的。

大家也被前幾天一則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鉅額住院收據刷屏了吧,患者因急性心梗、右側冠狀動脈嚴重堵塞緊急入院,手術後轉入ICU,並同時出險多種併發症,家屬在網上曬出

61天花了104萬的收據,目前仍在醫院治療,總費用已超過170萬

楚天都市報報道

我所能查到的數據是前幾年的,重疾平均治療費用支出在30萬左右。

隨著醫療通脹,醫療費也在漲。還會出現更先進的治療方法,比如,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大概一個療程費用在30萬左右。

如果有社保,按照中國現行的社保制度大概可以獲得一部分的報銷。但還有很多費用是社保不能承擔的自費藥品、進口醫療器械,這些需要商業保險來補充。

可以搭配一個商業醫療險來覆蓋治療部分的費用,百萬醫療就是商業醫療險的起步配置,一年三、四百元的價格,一年可以有百萬元的報銷額度。(美好的百萬醫療險如何做到人手一份)

如果要求高點,那麼還有中端醫療險、高端醫療險。

(2)康復費用

後續的康復、治療營養費用,家人陪同照顧的收入損失,這點一般都根據我們對疾病治療後的生活品質的要求來確定。

(3)收入損失

一個正當年的勞動力,一旦罹患重疾,不能正常工作,收入會下降,說不定還會導致收入中斷。生病後可能有三到五年無法正常工作,從而導致的收入損失。

簡單一點,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來預估重疾險的保額:3-5年的收入+30-50萬


2、保費和保額的關係


保額和保費是掛鉤的。

保額越大,保費就越多。一旦保額超出你的經濟條件,要麼拿出這些保費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品質,要麼只能退保,退保只能拿現金價值,有經濟損失。

所以,保費支出,要和經濟條件相適應,一般在年收入的5-15%比較合適。

另外,保險公司對保額也有最高限制

。保險公司會要求投保人提供相關收入證明和被保險人的體檢報告等信息,防止騙保類事件的發生。


3、預算(保費)與需求(保額)衝突時


可是,有時會發現,用有限的預算(保費)無法買到自己目標的保額。

如果預算(保費)與需求(保額)衝突時,我們應當採取如下正確的姿勢:

(1)更換保險公司

自從2016年8月30日,《中國保監會關於普通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

“保險公司開發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高於中國保監會規定的評估利率上限的,應按照

一事一報的原則在使用前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在中國保監會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決定之前,保險公司不得再次報送新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審批。”

這個政策明確市場允許合理競爭,促進良性循環,從此以後,產品差異越來越大。

目前國內合法合規存在的壽險公司90幾家,選擇很多。不僅產品非常豐富,而且價格差異很大。

同樣的保費,有的甚至能買2倍的保額。比如之前文章比較過兩款產品:憑什麼樣的實力,這款重疾險能PK友邦全佑至珍

(2)增加預算

在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在自己承擔範圍內增加些許費用也是建議的。

(3)降低保障年限,將定期產品和終身產品組合,重點覆蓋家庭責任期

家庭責任期一般在30-60歲,這個階段,上有老,下有小,承擔主要的家庭經濟責任。

而退休以後,收入損失的補償就不用考慮了,因為,大部分人退休後的收入來自退休金而不是工資,所以一般來講,退休後的保額夠支付醫療費和後期的營養護理費就夠了。

因此,規劃保額時可以將退休前和退休後分開。

目前定期的產品靈活性很大,比如:

合眾小貝保定期重大疾病保險,25-40週歲可投,保障期限10年、20年,繳費期限10年,20年,價格固定950元,不能多買,也不能少買。

如果30週歲買保障20年的,20年繳費,每年950元可以買到193,405元的保額。這個就很適合過渡。

而定期到70歲,80歲,85歲的產品選擇就更多了,比如弘康、復星、百年等。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

比如

30歲男性投保人,預算是1.5萬買100萬保額的重疾險。

一開始,他看中了全佑至珍,但是20年繳費,保費要45526元。

換成工銀安盛御享人生的產品後,20年繳費,保費降為23300元。如果改成30年繳費,保費18400元。

那麼做終身+定期的組合:

工銀安盛御享人生保額70萬,30年繳費,保費12880元。

弘康健康一生A+B保額30萬,30年繳費,保費2367元。

所以,保額100萬,保費15247元

這只是一個例子,還有很多組合方法。


4、動態配置


所謂的動態配置,是指人生不同階段情況不一樣,不同階段面臨的風險也是不同的。而一張保險是管不了一輩子的,所以可以根據不同的階段調整保障計劃。

比如

A君,25歲,大學畢業就創業,收入不穩定。那麼他可以先買百萬醫療+合眾小貝保定期重大疾病保險,保險期間20年,繳費20年,保額312156元,年繳費950元。

等他經濟條件變好時,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調整,增加保額和改變保障計劃等。

比如

B君,25歲,年收入20萬,沒有成家立業,買了保額80萬的重疾險;20年後,年收入50萬,有了第二個孩子,那這80萬是不是能覆蓋那時候的風險呢?

所以,活在當下,放眼未來,動態配置,用保險保住最能掙錢的這個階段,然後努力賺錢、鍛鍊身體,然後用賺到的錢和良好的身體去享受餘生。


5、疑問:人到中年,總保費和保額差不多,是不是要自己存錢


會遇到一些客戶,TA們認為20年、30年繳費,總繳費和總保額相差不大,還不如自己理財,20/30年後也能有這麼一筆錢。

但是,最簡單一個問題,你如何確保所有人是在繳費期滿之後才發生重疾呢?

這時,需要明確三個概念:

首先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覆蓋整個保險週期,並不是交足了總保費,才能獲得全部的保障。

也就是說,一旦保單生效,哪怕只繳納了一期保費,也是按合同約定的保額賠付。

其次一旦罹患輕疾、重疾,後期保費全部豁免(有了豁免,保險可以不用交錢)

第三,TA們在計算槓桿的時候,會用保額和總保費做對比,這個並不是真正的槓桿。

那麼,舉個槓桿最低的例子,一位50歲男性,可惜,50歲男性免體檢保額只有20萬,沒啥代入感。換個45歲的男性,35萬免體檢保額,買御享人生重大疾病保險來說:

這款是輕症賠付3次,重症賠付3次的情況。

如果客戶全部都賠到了,有10.5+10.5+10.5+35+35+35=136.5萬

我們就取賠付最少的兩種情況:一種只賠付了35萬一次重疾,另一種假設80歲自然身故來計算。

  • 如果被保險人在第一年等待期過後就出險,那麼重疾賠付35萬元,被保險人只付了保費14525元,槓桿比24.10,剩餘保費全豁免,後期還有70萬保障。如果想通過理財達到這樣的收益,那麼你得做到年化收益2310%。

  • 如果被保險人在第二年出險,保費付出29050元,賠付35萬元,槓桿比12.05,如果通過理財,必須要做到年化收益單利1105%,複利343%。

  • 如果......

  • 如果被保險人健健康康,沒有任何輕症、重疾,80歲自然身故,那麼累計保費290500元,賠付35萬,槓桿比1.2,相當於理財得年化收益單利20%,複利1%。

從保險的槓桿作用來看,任何金融工具都無法與之相比。就拿這款產品來說,如果被保人在等待期後就出險,相當於年化收益 2310%,試問有什麼理財能做到?

而即使算下來繳費期結束,槓桿比只有1.2,這款保險仍然是值得買的,因為未知的風險實實在在地保了進去,如果是在繳費期內出險,槓桿比非常客觀。


加我即入群交流:zylzhengyulinzyl


熱帶雨林札記


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答案。對於一個優秀代理人來說,做每一分計劃不啻於做一臺小手術,我們會綜合考慮一個家庭的家庭基本情況和財務狀況,家庭年齡的構成比例,未來五到十年的規劃,家庭的心願等,來和客人溝通交流實際需求,最終簽約,守護一個家庭!


清華三少爺


通常都說是50萬,但是我覺得要看錢包君受不受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