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十大名句,反應了10種人生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但是你知道這些話是出自《道德經》嗎?

《道德經》的十大名句,反應了10種人生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魯迅先生曾說過“ 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尼采也曾評價道:“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兩千多年來,它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書是踏上進步的階梯,讀《道德經》則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巔,仰可觀宇宙之變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道德經》的十大名句,反應了10種人生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它談天地法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它談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它談處世原則: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大至天地,小至塵泥,到修身、養生、處世、治國,萬象森羅,盡收眼底。

《道德經》的十大名句,反應了10種人生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今日與大家分享《道德經》裡的10種智慧,語言短小精悍,值得細細品味。


一、懂得迂迴的智慧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於是更新;單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二、要有水的精神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道德經》的十大名句,反應了10種人生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三、持而不盈,富貴不驕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

一件事情做得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四、功成身退是一種捨得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導引萬物而不主宰,這就是奧妙玄遠的德。

五、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能瞭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智慧。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有力氣,戰勝自己的才叫強者。知道滿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才說明他有遠大的志向。


六、看破禍福相依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從好事中看到危機,就能夠居安思危,及時處理危機。從壞事中看到機遇和希望,就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甚至反敗為勝。

《道德經》的十大名句,反應了10種人生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七、靜中有大智慧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因此君子終日行走,不離開載裝行李的車輛,雖然有美食勝景吸引著他,卻能安然處之。為什麼大國的君主,還要輕率躁動以治天下呢?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


八、如何做成大事、做成難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粗大的樹木,生長於細小的幼苗;九層的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無論做任何事,我們都應該腳踏實地,妄想一步登天,無非是痴人說夢。

《道德經》的十大名句,反應了10種人生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九、成熟是一種光而不耀的境界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聖人方正而不孤傲,喻指道者雖有所合於規矩,有稜邊而不至於割傷別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直而不肆”即坦率但不過分放肆;"光而不耀"即光明而不耀眼。

真正的成熟就是老子說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這的確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十、學會做減法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求學要每天積累學問,修道卻要每天減少;不斷減少,以至於無為。

簡化人生的“節目單”,把那些冗餘的“慾望”減去,使自己的心靈更加純淨,目標更加清晰,如此才能輕裝簡從不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