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国土远远少于楚和秦,在古代靠粮食和人力打仗怎么能解释齐国能抗衡秦国?

小吴坤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齐国与楚国、秦国一样,从春秋时代开始,就是第一阵营的国家,地位始终比较稳固。在春秋时代,齐国受到晋国的压制,在齐桓公之后,连续三次挑战晋国的霸权,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战国时代,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国,给了齐国崛起的机会。齐威王时代,齐国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国,遂取代魏国成为最强者。与此同时,经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也迅速走向强大,与齐国并列为东西双雄。

齐国的国土面积比秦国、楚国都小,为什么能与秦国并列雄视天下呢?笔者试分析如下:

第一,齐国的经济实力,并不比秦国弱

我们不要认为国土面积越大,粮食就越多,人口就越多。就好比今天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很大,但人口却只有几千万。

实际上,齐国的经济实力,绝不在秦国之下。早在齐桓公时代,管仲就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振兴农业、商业,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轻税赋,建立养老、抚孤寡、医疗等社会保障,扶助穷困等方面,具体为:“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薄徵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此谓匡其急。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此谓振其穷。”

可以说,从春秋时代开始,齐国的经济实力一直就很强,而且在经济思想上,领先于其他诸侯国。

齐国濒临渤海之滨,在诸侯国中盐业最为发达,中原诸侯的盐要从齐国进口。齐国人富于商业思想,通过盐业的垄断,进而成为诸侯中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凭借黄金储备的优势,又从其他诸侯国购入大量的粮食。这是管仲时代就提出来的经济政策。

第二,齐国在文化建设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确保国家的软实力

战国初期,齐桓公田午统治齐国十八年(公元前374年—前357年在位),留下一笔可贵的遗产,他生前创建的稷下学宫,成为未来一百多年里齐国乃至整个中国最富活力的学术中心。

战国时代,诸国的兴衰与人才的流动成正相关,哪个国家能聚集更多的人才,就越有可能脱颖而出。吸引人才,逐渐成为各国政治的优先目标。在这方面,齐国无疑是领先的。

在齐桓公田午的努力下,齐国都城临淄城的稷门(西门)之外,一座富丽堂皇的学宫拔地而起,这就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这是汇聚了天下英才的殿堂。在稷下学宫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曾迎来名家尹文、兒说、田巴,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宋钘,阴阳家邹衍,兵家孙膑,法家慎到等大师级的人物。

到了齐威王时,任用名士邹忌为相,他从谏如流,惟才是举,不避亲疏,使得齐国成为当时最为开明的国家之一,故而天下名士,纷纷入齐。人才的鼎盛,文化的繁荣,造就齐国的软实力。

第三,在军事上,齐国并不逊色于秦国

在齐国历史上,名将辈出。

在齐威王时代,重用身残志坚的孙膑,最终力压魏国,成为霸主。孙膑的“围魏救赵”成为军事上的典范之作,他连续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特别是马陵一役,击毙魏军总司令庞涓及魏国太子申,覆敌十万师。从此之后,齐国一跃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国。

到了齐宣王时代,齐国延续军事强国的传统,名将匡章在对外战争中大放光芒。匡章曾经率领齐师,仅仅以五十天的时间,就灭掉同为“七雄”的燕国。尽管后来迫于诸侯的压力,齐军从燕国撤兵,但从军事角度上说,足以看出军事上的强大。在对楚国的战争中,匡章再次震惊世界,在垂沙之战中,全歼楚军主力,击毙楚军总司令唐昧,这是楚国由盛而衰的关键一役。

到了齐湣王统治时,齐军的军事力量依旧强大。孟尝君两次千里伐秦,打破秦军不可战败的神话,证明齐国是秦国的头号对手。之后,齐国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宋国。然而,灭宋之战,既是齐国军事力量的巅峰,也是迅速衰落的开始。齐国灭宋,引起诸侯的恐慌,五国联合伐齐,加上齐湣王残暴,失去百姓支持,齐国差点被乐毅灭掉。因此,齐国的强盛,只延续了两代半。


君山话史


首先我要说一点,不能光看版图大小,还得看看地形,就拿中国和印度来说,论面积,中国是印度的3倍还多,但论耕地面积,印度却比中国还多,因为印度的平原占国土的40%,中国只有12%……好了,言归正传,我们先看一下中原的地形:






再对比一下各国疆域范围:



可以看到,楚国版图虽大,但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并不高,精华也只集中在汉江和淮河流域,中间还有大别山的阻挡,当时的长江流域还没有开发,属于世人眼中的不毛之地;秦国版图也大,但山也多,肥沃之地只有关中和蜀地,同楚国一样,两地中间也有山,而是更难行,在齐秦并立的年代,关中还没有郑国渠呢……至于齐国,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土地肥沃,人口也稠密,而这两样可是当时最重要的资源,秦国就曾受人口不足之苦,不得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当时人口大户魏赵韩三国百姓来秦,而齐国这两样都不缺!所以看大小,秦楚是比齐国大,但其实,三国是一个等量级的!

而齐国重商,有鱼盐之利,物产丰富,历来是各国中的经济大国,国家自然富足!

至于人才嘛,那是个群星璀璨的年代,各国都是人才辈出,谁也不比谁强出多少,差也差不了太多,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盛况一时,声名远扬!

而军事上,齐国早在春秋时代管仲改革时,就率先建立了一支人数三万人的常备军,虽然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之后又有起伏,但一些传统必然会有所保留。至战国中期,齐国经济富足,人口众多,这不缺钱,不缺人的,军队数量自然上的去,所缺的,只是员名将。而这时,孙膑出现了……于是,历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洗礼,齐国也完成了由大国变成强国的蜕变!

以上从土地、人口、经济、人才、军事上简略的说了一下,其它回答都有提及,我就不详述了。下面我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说说,首先我们来看一幅战国初期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齐国所处的位置极佳,三面临海,没有任何防守压力(历史上仅有鼎盛时的吴国从海上来犯过齐国,为齐国舟师所击败),而且地形凸向海中,可以放心的把后背留给大海,把力量集中到南、西、北三面,而南面是丘陵地带,兼有齐长城,易守难攻,北面是多数时间都在打酱油的燕国……而其它强国呢?我们对比一下: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周边强国林立,想平稳发展都不行,而且恰处于鼎盛时期,四面出击,以至于树敌太多,为之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南方的楚国正北方有强魏,向东北,西北方向扩张又旅途遥远,且对手又是齐秦,没有足够的利益,犯不着跟丫死磕。且身边还有巴蜀、越国这些软柿子,于是忙着统一南方;

西方的秦国饱受着义渠的袭扰,而且面临着魏国的压迫,在西河之地与魏国苦苦纠缠;

北方的赵国也面临着数个少数民族的袭扰,后来又有个比小强还顽强的中山国,与之常年交战……

可以说这几大国都有一个不得不灭的对手存在,只有齐国能相对的超然物外。

接着对比一下战国中期地图:


可以看到这时候秦国终于把魏国人赶走了,把义渠国给灭了,且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强,成为王中王的他,自然开始了扩张。或东进,蚕食韩赵魏,或向东南,顺汉江而下,攻楚;

赵国也经过胡服骑射,摆平了周边,拍死了小强中山国,击溃了匈奴,扩地千余里,日渐强大;

地处十字路口的魏国,在被齐国从东边一棍子打蒙后,一直没醒,又被秦国从西方,左一棒子,右一棒子,连续敲打;

南方的楚国也统一了江淮流域,但一个更大的敌人盯上了他,那就是秦国……可以看到到这段时间中间四国虽然解决了身边的麻烦,但共同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麻烦——秦国。

而齐国在经过威、宣两代国君的积累,在一棍子把上代扛把子魏国给打蒙之后,和秦国并立东西!他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既可以旁观,又可以亲自动手参加游戏!

可威宣两代是有限度的玩,但了闵王时期则玩大了!


可以看到,这时齐国版图达到了极盛时期

可紧接着,就被燕国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齐闵王因他的自大招致了五国伐齐。齐国的地利毕竟不是绝对的,秦有函谷关天险,数次让关东各国的联军饮恨而归,而齐国的西北边是平坦的华北平原,又遇上了一位杰出的统帅——乐毅,差一点亡国。齐闵王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剥皮抽筋的国君。齐国也由盛转衰,此后彻底当起了战国时代的看客。


不知南北西东


齐国的国土比楚国和秦国小,但是人口和粮食生产方面,他和楚国、秦国相比并不落后。

耕地

齐国国土主要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这里虽然分布着众多丘陵,但是耕地面积也不小,耕地面积达750万公顷。而秦国所在的陕西今天的耕地面积只有480万公顷。当时秦国虽然有了成都平原,但是当地较为落后,也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所以在很长时期内物产并不丰富。直到战国后期,秦国修筑了郑国渠和都江堰等大型水利设施才将成都平原变成重要的粮仓。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为秦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楚国处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是南蛮之地,这里更不好开发,尤其是楚国南部地区,一直到唐宋年间人口也非常稀少,更谈不上开垦粮田了。可见,楚国和秦国和齐国比粮食产量优势并不大!

人口

秦国和楚国属于边疆国家,一直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当时两国人口大约在500万左右,而齐国仅首都临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30万-60万人,全国人口也有400-500万。

(齐国首都临淄)

所以相比秦国和楚国并没有明显劣势!


最关键的还是人才优势

齐国最大的一个优势,还是他的人才优势。

齐国的人才除了本国培养之外,还从外面大规模的引进。在当时,中原的人才主要去两个国家,一个是秦国,一个是齐国。但是秦国在教育方面比齐国要相差很多,所以人才的引进并没有为秦国的文化带来大幅度提高。而齐国的教育制度较为完善,所以,外来的人才很快在本地扎根下来。并带动起了一大批当地人,形成了巨大的人才储备。

就拿当时著名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来说,最繁荣的时候,学宫有贤士上千人,涵盖了诸子百家各种学说,孟子、荀子、鲁连子都曾经在这里授课。所以,当时齐国是天下学术氛围最浓厚,人才最多的国家。

(稷下学宫)

可见,在人口,耕地和文化等方面,齐国一直处于战国各诸侯国的前列,甚至是第一位,这让齐国拥有了和当时的任何一个强国争霸的资本!

而随着稷下学宫的衰落,齐国也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到了战国后期竟然被燕国差一点灭国!


历史风暴


齐国是周朝建立后首批分封的诸侯国,也是秦统一六国后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齐国为什么会延续这么长时间呢?还能与强大的秦国、楚国抗衡?在齐国最巅峰的时候一度打进函谷关逼迫秦国求和,为何却没能统一中国?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地灵

上面是山东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到济南、淄博往西北是黄河天险;往西南是泰山、沂蒙山;东北是渤海;东南是黄海;

可以说齐国的核心区域都收到天险的保护,在春秋战国技术上无法做到海上远航,唯二的薄弱处一就是从西北突破黄河,进入齐国的核心区。历史上燕国乐毅攻破齐国,以及秦国灭亡齐国都是从北而下,才得以攻破齐国的防线。

二就是从西南突破沂蒙山,进入齐国核心区,但要突破沂蒙山首先要灭掉鲁国,鲁国虽然经常和齐国大战,让齐国吃亏,但鲁国没有能力灭亡齐国,反而是齐国在西南方向的缓冲地带。

等到战国后期楚国灭亡鲁国之后,齐国受到很大的威胁,才急匆匆的修建长城,抵挡楚国的威胁。

由于齐国近海优势,鱼、盐资源丰富,盐在古代是堪比黄金的战略武器,齐国凭借这一资源迅速致富。经济上比较强势。这也导致齐国容易有闭关锁国的心态,反正关起门我啥都有,不愁吃喝,为什么还要打仗呢?

二、人杰

齐国国君人才辈出。

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分封天下,齐国是少有的异姓封侯,首任封君便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太公望。

之后西周后期,更是涌现出齐桓公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主,成为春秋首位霸主。

而且,齐国历史上,名臣武将层出不穷,不是给齐国带来巨大的领先优势,就是往往挽救齐国与水火之中。

名相如:管仲、晏子、邹忌、田忌、孟尝君

名将有:王子成父、司马穰苴、孙膑、孙武、田单

乐毅伐齐,半年内齐国除了即墨和莒两城,其余都被乐毅占领,可以说已经距离灭国就差一口气了,但是田单以火牛阵、离间计大放光彩,成功挽救了生死存亡间的齐国。

徐悲鸿名画《田横五百士》,中间黄衣服者是徐悲鸿自画像。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齐国贵族田横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等到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阳三十里地的首阳山自杀。海岛五百部属闻田横死,亦全部自杀。史称田横五百士。

三、外交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但强者总是在秦楚齐三者之间轮转,楚国后期与齐国、秦国都有交界,但楚国自从秦国占据巴蜀后,战略上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秦国和齐国一东一西,中间又是赵魏韩三国缓冲,谁能拉拢更多的诸侯国,谁就占据更大的优势。

前298年-前296年,齐以匡章为主将,联合被秦欺负多年的韩、魏连年攻秦,一直攻入函谷关,迫秦求和。

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到达巅峰。甚至齐湣王嚣张过度,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

这种煊赫气氛让各诸侯大惊失色,于是众多诸侯国被逼去向仇敌秦国求援,最后达成同盟协议,这就是著名的五国攻齐,齐国虽强,但是还不是五国联军的对手,这一战直接导致了齐国的衰败。

本来赵魏韩和秦国接壤,秦国对三晋征战多年,三晋和楚国对秦国有着极大的警惕性,齐国要是能善加利诱完全可以成为灭秦独尊的机会。可惜战略上的昏招导致齐国一直没能认清现实,以为自己离秦国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能独善其身,结果错过了大好的机会。

这也告诉我们,要成为大国,眼光一定要放长远,别老盯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要从全球的角度看问题。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比起坐拥函谷关天险的秦国,以及拥有广阔国土纵深的楚国,齐国的战略位置,堪称是差到家。但是除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外,齐国也有另一样骄傲的本钱:你有地利,我有科技——地理位置吃亏的齐国,能够在春秋战国年代里保持强国地位,甚至一度成为与秦国争锋的强大对手,凭的就是三样领先当时世界的产业技术。

第一个技术,就是冶铁业。

虽说中国人的冶铁历史,比欧洲人要短得多,但春秋时代的中国人,就首创了生铁冶炼技术。齐国的冶铁业,开展也是非常早。《管子》里就有了齐国冶铁的记载,甚至还有了对铁矿探测的总结。

除了资格老,齐国的冶铁技术,也是春秋战国时代顶级。单是今天淄博的几处炼铜遗址上,就出现了铸铁遗址。六处战国冶铁遗址,更是各个大阵仗,总面积高达90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一处遗址更有40万平方米,战国时代的冶炼装备一应俱全。如此生产规模,领衔战国列强。当时还金贵的铁器,齐国已经能批量制造。

铁产品也十分丰富,淄博出土的铁制农具,除了有传统的铁梨铁铲,更有当时工艺领衔的凹形铁口锄,这也就意味着,在当时的“农具铁器化”革新里,齐国毫无疑问走到了前面。

而在见证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宝典《考工记》里,也记载了齐国强大的合金工艺,比如“攻金之工”,就讲了齐国制造钟鼎农具武器等器具时,铁铜金属不同的合金配比,以及当合金配比不同时,器具硬度光泽的差别。强大的齐国冶铁业,就这样催生了齐国高精尖的生产技术。这强大制造业带来的各行业装备,撑起了齐国强大的生产与军事。

而比齐国这强大冶铁技术更“老资格”的,当属齐国另一项财源滚滚的产业:煮盐业。

以《史记》的记载,早在西周建国时,获封齐国国君的军事家姜尚,就开始狠抓煮盐业。到了春秋战国年间,齐国强大的煮盐技术,更已成了知名标牌。春秋年间的齐国名相管仲,建立了独家的官营盐业制度,也从此给齐国国力大补血。到了战国年间时,盐业更成了齐国的王牌。上好的齐国食盐畅销列国,财源滚滚的场面,撑起齐国逐鹿天下的强大国力。

也同样因这火热的食盐贸易,战国年间齐国的商品经济,也因此突飞猛进。齐国都城临淄的人口,保守估计也突破三十五万,整个临淄城分为王族居住的“小城”和百姓居住的“大城”,大城的周长14里,城里的十条主干道,其中七条的宽度在十米以上。最宽可达二十米。临淄城里商旅往来热闹,更有宽广大道连通各国国都。连几百年后的司马迁都感叹说:关东的富商大贾们,绝大多数都是齐国人。

这样商业发达的“超级都市”,见证的就是齐国财大气粗的实力。放在列国争霸的战场上,齐国更是“财大气粗”的风格。齐闵王时代打得秦国告饶的函谷关之战,以及杀得楚国精锐崩溃的垂沙之战,全是齐国凭着雄厚国力生耗两三年,拖到对手人困马乏后,再发动关键一击。煮盐业为“标牌”的齐国强大经济实力,叫齐国常打这样的“富裕仗”。

但想打“富裕仗”,只靠有钱还不够,关键还要靠有粮,富庶的齐国农业,除了得益于齐国优势的冶铁技术,更凭借了另一个低调的科技优势:

水利科技。

比起郑国渠都江堰这类空前水利工程来,齐国的水利建设成果,看上去十分低调,但意义却超越历史。首先是运河改造技术,齐国境内的“济水”“淄水”等河流,被齐国改造成连通的水系,形成了密集的水网。至今造福当地。

而影响更深远的,却是齐国独特的防洪工程,特别对河床严重不稳,咆哮起来常没边的黄河,齐国人首创了“河堤改造法”:在黄河的两岸修筑离河25里的堤防,不但有稳固防洪效果,更能在黄河水退之后,增添大片肥力十足的良田。如此新型思路,不但令齐国的耕地亩产,一直领跑战国时代,影响更超越历史。战国以后的两千年里,山东地区的黄河水坝修筑,一直以齐国时代的堤防为基础,造福国人数千年。

产业技术的竞争力,就是一个国家核心的竞争力。齐国曾经的辉煌,就是见证。


我们爱历史


其实齐国的面积并不算是小的,当然要看什么时期了。

一开始的齐国疆土确实很小,只是在营丘附近的一些土地,但是凭借齐国一步一步的强大,继续向东发展最后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山东半岛。之后在战国时期的齐湣王时期达到了顶峰,吞并了宋国,向南又入侵楚国占领了楚国淮北大片土地,还有韩赵魏三晋大片的土地。这个时候的齐国面积并不比秦国少。只不过秦国占领了巴蜀之地之后面积大大增加。

而且山东平原,丘陵比较多,耕地面积也比较多,秦国即使占领了巴蜀之地,即使拥有八百里秦川但是还是没有齐国的耕地面积大,到了后来都江堰的建立才使秦国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再说人口,齐国的齐国并不比秦国少,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非常重视人口的,因为只有有了大量的人口才能发展使国家强大。所以人口是最关键的。在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口在四五百万之间,当时秦楚不会超过数字的。

其实齐国强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的繁荣,当时齐国可以说是天下最富裕的国家,因为齐国有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条件,那就是靠海。齐国的海洋产业是相当发达的,当时齐国已经开辟了去朝鲜的航道,齐国的盐业,渔业当时无人可比。临淄也被称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大城市。当时人口就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万。齐国的经济繁荣,也促使齐国成为了强大的国家,所以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而在战国时期齐国依然是数一数二的国家。当时秦齐还互相称帝,在湣齐王的时期,甚至是想灭了周王室,自己称天子的。

齐国的人才也是很多的,所以也是导致了齐国的文化非常的活跃,发达。当时诸子百家里面很多都是齐国人。

当然说到齐国和秦国抗衡其实也不是很正确,我们都知道齐国和秦国离的是比较远的,齐国和秦国几乎是没有打过什么仗的即使有,基本上都是齐国联合其他国家的军队,比如说孟尝君联合韩魏两国攻秦,但是韩魏联军一撤齐军也就只能撤退了。真正抗衡秦国的还是三晋,因为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就是三晋。到了后来秦国采取远交近攻之后齐国就是秦国联合的对象了,加上五国伐齐之后齐国迅速的衰落,所以齐国基本上也就没有连横抗秦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国土少不代表人少啊!别看齐国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就只有山东地区,但是那时的山东可是人丁兴旺,物产丰富啊。

先看看楚国,虽然很大,但是楚国毕竟在南方,那时南方的开发很有限,人口本来就不多。即便是三国以后,北方战乱使得北方大量人口南迁,让南方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但其人口到隋唐时期还是远比不上中原地区的。更不用说春秋战国时期了!

那时的楚国,虽然国土比齐国大了好几倍,但其实人口是差不多的。

秦国也一样,其实人口基本上都集中在关中地区,西戎地区人烟稀少,南方的川蜀地区也同样开发有限。秦国的人口是在商鞅变法以后,随着耕战政策的推动和领土的扩张,才在战国后期超过齐国的。

齐国虽然控制的地盘不大,但山东地区从古至今都是比较富庶的地区,不仅有太行屏障,而且三面环海,有鱼盐之利。要知道,盐巴在古代可是战略物质,是财富的象征,而这正是齐地富庶,人丁兴旺的原因所在。

因此,齐国不管在春秋战国的哪个时期,始终都是令他国生畏的富国。春秋首霸就是齐桓公,到了战国前期,唯一能击败强悍的魏国的,也是只有齐国。齐国在战国后期更是一度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这些都足见齐国之强大!


这些历史要读


首先有两项事情跟管仲有关系。

我们都知道管仲帮助齐桓公春秋称霸,这是成为一段美谈。但事实上,我们很少去关注观众对于齐桓公的帮助有多大。对于其果的帮助有多大,因为管仲的后面永远有一个商鞅,一直压着他。在这里我就说一下管仲对于齐桓公最大的两个帮助也是造福齐国百年的两条国策。

第一条就是煮海盐通过贩卖盐来获得利润,增加国家财富,这一点可以说使得齐国短期之内获得巨大的利润,包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齐国通过贩卖海盐,可以说获得了无数的财富,使得齐国成为战国七雄里面最富的那个。

美食家曾经评论说过,最难吃的食物就是忘了加盐的食物。盐对于人的生产生活来说极其重要,齐国就是坐拥着自己靠近海,而且人力比较多,能够利用的土地,比较多来煮海盐来获得利润。

在这个上面虽然楚国和燕国也拥有相同的条件,但是人不多,人不多的结果就是导致煮海来收取盐分,这么一个工作,没有办法大规模的展开,就没有办法向齐国那样挂大规模的贩卖海盐来获得利润,管仲给齐国定下的这个国策,可以说造福齐国,一直到它灭亡。

就算乐毅伐齐,留给齐国只剩下两座城市,齐国的这两座城市仍然可以通过煮海盐,然后通过海运到楚国跟楚国交换粮食,以后维持整个齐国抵抗燕国。

第二个就是军队方面的建设,管仲曾经针对齐国的军队做出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我大致说一下就是军队平常的时候就是耕种,(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不负责作战,等到一旦发生战争情况了,军队立刻集结起来,立刻负责作战,并且军队并不只掌握在齐王一个人手里。军队分成三个部分,当时齐国的常备军队有3万人,其中1万人。在其王手里剩余的两万人各自1万,掌握在齐国其他大夫的手里,军队方面的积极建设,使得齐国一直保持一种相应的自卫能力,虽然我们都知道齐国军队怕死这一点是庞涓说的,但是齐国人数庞大,而且很多人都接受过相应的军事训练,不说其他的,这一套军事体制一直存在保证齐国永远都有人口来武装军队,军队就是在这个乱世里能生存下来的资本。

第三个原因,齐国创立了稷下学社,这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求学胜地,徐果等于作用的人才的便利,在战国时代,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最重要了,秦国花了那么多的钱,才从其他国家招揽过来的人才,齐国自己就可以培养出来。虽然说都是统一的工艺品,但是是有总比没有强,你看看隔壁人家魏国由于人才凋零,国家被别人打成什么样了,人才就是最重要的。

第四个原因齐国位于华北平原上面儿。苹果位于山地上面,我们都知道平原和山地的耕种条件是不同的,总体来讲,平原的耕种条件要优于山地的耕种条件,风这种情况之下,平原它上面的根种出来的粮食肯定要比秦国的粮食要多,秦国的后来直到修了郑国渠以后才保证军队的粮食可以一直供应上,但是齐国有着这样先天的条件,他不需要担心粮食出问题。

第五个原因沂蒙山泰山黄河济水,这些天险就好像母亲的手臂一样,能够把齐国好好的抱在自己怀里面,保护好齐国,说实话,乐毅伐齐,要不是齐王自己昏庸,把军队感到济水以西去迎击四国联军的话,整个战场上形势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尚且两说。

第五个原因人口福利,齐国在战国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整个国内政治局势是平稳的,而且人民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动乱和战争,齐国的人口很多,不需要像秦国一样需要掠夺了人口来补充自己的人口,除了少数几次其他国家的军队进入齐国的国境,大多数时候,齐国国内人民都可以安居乐业,自給自足的生产生活。并且民众的抵抗意志顽强,由于齐国一直都是战国时代的大国,所以齐国的老百姓通常有一种自豪感,就是自己身为齐国的老百姓不能够做出背叛祖国的事情,敌人入侵了就反抗到底,坚决不投降,这就造成了乐毅伐齐,留下两座城打了那么多年没打下来,多年的和平,再加上齐国强大的国力,导致齐国的防御设施修建完善,著名的就是齐长城,这个长城最后被秦国的士兵给攻破了,当然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条长城保证了齐国不受其他国家的侵扰。


漩涡鸣人yy


如果仅仅只从表面上看齐国的国土面积在战国后期的确远远少于楚和秦,但我们需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楚的确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扩张成为天下疆域第一大国,而秦在商鞅变法前被魏国一再击败,蜗居关中一隅,河西、汉中、巴蜀等地都是后来随着秦国的日渐崛起才被纳入秦国的,至少在战国中期以前齐国的国土面积未必小于秦国。

可问题又来了:在经历商鞅变法和秦惠文王吞并巴蜀后齐国的国力依然令秦国一度感到恐惧,甚至打算拉上齐国并称西帝、东帝,这时秦国的国土面积已远超齐国,为何齐国仍有足以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实力呢?

在古代打仗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粮食和人力,不过国土疆域辽阔的一定就人口多吗?君不见俄罗斯的疆域面积几乎是我国和澳大利亚之和,印度的疆域比我国的一半略小,可印度的人口几乎是俄罗斯的十倍级。这和齐国当时的情况较为类似: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黄河中下游平原,迄今为止河南、山东依然是全国人口最多的两省,而在当年楚国所在的长江流域和秦国所在西部地区有大量土地都还没得到开发,存在大量荒无人烟的地区,所以单纯以齐国国土不大而推导出齐国人口少似乎难以成立。

齐国尽管在国土面积上不是最大的,但地理位置算是比较好的:相比赵、魏、韩这样的四战之国,齐国雄踞东方正如秦国雄踞西方——齐国东部是大海,在那个航海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不会遭受任何来自海外的进攻;西有黄河天险,南有泰山作为屏障,基本上是一个四面八方皆有天然屏障的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况且齐国靠海——鱼、盐资源丰富,事实上盐在古代是一种堪比粮食的战略资源。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齐国不仅通过出口食盐而积攒了大量财富,甚至把盐作为制裁敌对国家的战略武器——就像今天的俄罗斯威胁别国切断油气供应一样齐国也会威胁别国切断食盐供应。

齐国自管仲以来就确立了利用自己鱼、盐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商业富国的模式,因此齐国的富国强兵之道和其他六国略有不同:其他六国大多着力于农业生产积累粮食,而齐国却可以通过鱼、盐资源的出口从列国攫取财富。富裕起来的齐国也打造了一支适应战国新式战争的特种部队——齐技击。荀子在评论各国军队的时候曾有言论:“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听上去好像齐国的技击之士战斗力不强,然而能够跟闻名天下的魏武卒、秦锐士相比较,齐技击本身也并非弱旅。更何况指挥这支劲旅的人当中可有名将田忌、军师孙膑这样的牛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抗衡秦国,并非仅仅靠武力,也并非仅仅靠经济实力,靠的是综合国力。

首先从政治地位上来讲,齐国是周朝成立后,首批分封的诸侯国,与鲁国一起,作为周王朝的屏障,专事征伐。也就是说对于任何敢于与周王朝对抗的诸侯国,齐国与鲁国都有政治责任,联系其他国家进行讨伐。这种政治特权的存在,奠定了齐国在整个周王朝中超然与其他诸侯国的地位。田齐代姜后,虽然这种政治地位有所消弱,但作为周王朝认可的继承者,这种政治特权也得到延续。而秦国,并非最初的分封诸侯国,而是因为其部族首领大骆与周王朝的姻亲申侯联姻,才得到了天子附庸的大夫地位,其开国的国君非子是因为善于养马,才得到了一块封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才因抵御西戎,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才获得了伯爵的地位。春秋五霸中为何秦穆公独独有争议,这就是因为政治地位的问题。

其次从军事实力上来讲,齐国一直是整个周王朝的军事理论输出地区。最初的《太公六韬》包含了各种治国理论以及兵法研究,再其后田穰苴的司马法、孙武的孙子兵法以及后世的孙膑、吴起等人都是齐国人,甚至于更远的黄石公的《三略》也是以齐国的历代兵法研究作为溯源。齐国自立国开始,可以讲是白手起家,姜太公建国开始,就不断的和东夷集团开战,一直到统一整个胶东半岛。又因为南面又鲁国和楚国的威胁,可以说是连年征战,独特的军事环境造就了其军事理论在战争基础上的频繁更新。从军事编制以及人力资源上来讲,齐国的军事动员力量比较强大。齐国的君主在其国家的历史上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凌驾与各个大夫集团之上,凭借的就是君主直辖的中军实力超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实力象征是“乘”,也就是战车。战车需要靠马来驱动。临淄出土国殉马坑的战马一次达到了六百匹,如果组成战车,可以有150辆,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的整体军事力量,足可以见到齐国的战斗战争实力与潜力,也可以见证国君直辖部队的能力有多强。

再从经济实力来看,齐国的经济发展依赖与农业和商业,这和其他诸侯国不同,而且用经济战争手段削弱其他国家的军事思想也贯穿与经济建设中。管仲曾经用粮食贸易成功的消弱了鲁国的力量,逼迫鲁国割让土地。这就是一个例证。齐国农业的发展也领先与其他诸侯国,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虽然主要论述了秦汉以后的农业发展,但从中也可以看到先秦时期,齐国的农业是比较发达的。齐国靠海,渔业和盐业也相对发达,而冶铁业也领先与其他各个诸侯国,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商贸业的进一步提升。范蠡带着西施来到胶东半岛,后世又称其为陶朱公,奉为财神爷,就可以大致判断当时的贸易行业的发达程度。

还有人口与地域问题。齐国的疆域在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因为依附的小诸侯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战国末期的泗上十二诸侯,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徐州邳县地区。而齐国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相对与秦国来讲是比较大的。毕竟很多人口不依赖与农业生存,相对与秦国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农业国,流动人口以及常住人口相对要集中。晏婴出使的时候,曾经说过临淄作为国都,摩肩接踵。


这些古齐的特点足以来解释齐国为什么能抗衡秦国的原因。欢迎补充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