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国国君?

世界人文通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朝。秦朝的建立,背后离不开秦国历代先祖的励精图治。所以在《过秦论》中,贾谊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那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六国,所谓的六世是指哪些秦国国君呢?

既然说嬴政是继承六世的"余烈",那么这六世自然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国国君,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这六人对秦国的发展并非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正是他们一代代积累,才成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国。

我们先看看秦孝公,可能有些人对他并不是很熟悉,但他在位期间提拔的改革家商鞅就称得上妇孺皆知了。秦献公四年(前381),秦孝公嬴渠梁出生,秦献公去世后,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君主秦孝公继位,成为了秦国国君。

据《史记》记载:"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继位之初,秦国内忧外患就不断,秦献公虽然想要改变现状,但有心无力。秦孝公继位后,各种矛盾和隐患进一步加深,于是孝公锐意进取。

当时的秦国,内部有人民热爱私斗,却不在对外战争中尽力;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无心耕作等问题;外部则有诸侯们自诩中原国家,瞧不起来自偏远西部的秦国的问题。为表示对弱小秦国的轻视,他们甚至在会盟时不邀请秦国参加,俨然将之孤立。

秦孝公深知变法需要人才,便颁布了《求贤令》,重金网罗天下贤士。商鞅便是响应秦孝公的《求贤令》而来到秦国。秦孝公力排众议,大力支持商鞅的变法,从而大大改善了秦国积贫积弱的颓靡姿态。商鞅的变法涉及范围极广,其影响也非常巨大。

比如,商鞅采用军功爵制,规定立功者受赏,大大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秦军战斗力。他还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从而刺激了农民耕作的积极性。此外,商鞅严明法令、提倡法治的政策也使得百姓遵纪守法,秦国更加井然有序。

在商鞅的帮助下,秦孝公得以派遣战斗力强悍的秦军收复了曾经秦国被夺走的土地,恢复了秦穆公时期的领土,也完成了祖祖辈辈未竟的梦想。可惜的是,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励精图治的秦孝公病重去世,其子嬴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

年仅十九岁的秦惠文王继位后不久,便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将商鞅处死,但商鞅去世后,他并没有废除其变法,而是依旧依照法令治理国家。秦惠王十三年(前325),嬴驷正式称王,这反映了秦国随着实力提升,其地位也在各国中不落下风。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纵横家张仪,从战略角度对东方六国进行削弱。此外,他南征北战,击败过魏、楚,灭亡了蜀国,并攻取了出产良马的义渠国。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四十六岁的嬴驷逝世,其子嬴荡继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秦武王。

秦武王对秦国的贡献没有自己的父亲及祖父高,原因在于他并不喜爱治理国家,只醉心于追求力量。他先是驱逐了张仪,又出兵攻打韩国。不过,他在位仅四年,便因为与大力士比赛举鼎时膝盖骨断裂,不久去世。

因为秦武王年仅二十三岁便意外逝世,还来不及留下儿子,众臣便拥立他的弟弟嬴稷继位,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时,文臣范雎、武将白起共同辅佐,并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后来,昭襄王更是直接进入洛邑,灭亡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

这一举动换来了其它诸国的联合抵制,再加上连年征战对秦军消耗巨大,昭襄王所创造的大好局面被迫失去。昭襄王的统治长达五十六年,他去世后,其子嬴柱继位,是为秦孝文王。但嬴柱继位仅仅三天后便去世,王位由其子子楚获得,即秦庄襄王。

子楚继位后,先是彻底铲除了东周政权,又继续积极地对外扩张。在位三年后,庄襄王也去世,其子嬴政继位,开启了崭新的时代。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指的便是嬴政继承这六位国君留下的基业,从而建立了流传千古的秦朝。


煮酒君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华夏,其以上六代国君分别为:

1、秦孝公嬴渠梁(秦献公嬴师隰嫡长子):一生忍辱负重,重用商鞅推行变法,打破秦国积贫积弱局面,使秦国崛起,后收复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



2、秦惠文王赢驷(秦孝公独子):借老世族之力杀掉商鞅,但仍继承商鞅新法,一生破三晋,灭义渠,平巴蜀,拓土强国。



3、秦武王嬴荡(秦惠文王长子):平定蜀地叛乱、联魏攻韩。



4、秦昭襄王赢稷(秦惠文王次子):以白起为将,伊阙之战击败韩魏,长平之战击败赵国,联合魏、赵、韩、燕四国伐齐,干趴下“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和“东帝”齐国,秦国自此一家独大。



5、秦孝文王嬴柱(秦昭襄王长子):仅在位三天,无建树!



6、秦庄襄王赢异人(又名子楚,秦孝文王之子,起先在赵国为质,后在“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帮助下返回秦国,秦孝文王嬴柱在位三天而薨,赢异人继位):剿灭东周势力,蚕食三晋。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关注!


才子八怪


汉代才子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那么奋六世之余烈指的是秦国的那六位君王呢?

其一:秦孝公。他即位时仅21岁,愤于秦魏河西之战秦人之惨败,国力衰败的颓势,励志图强,依重卫鞅,在国内施行了数十年的深彻变法,秦国由弱转强,在卫鞅的率领下打败魏国重夺河西之地,彻底控住了东出中原的大门,是带领秦国走向富强的开拓者,奠基人。

其二:秦惠文王。继位后处死卫鞅,但留下其法以强秦,并用张仪为相,开连横之策,与六国争衡中原。

其三:秦武王。虽在位时间不长,但设置丞相、攻拨宜阳,为秦之东出做了很大贡献,后因于力士孟说比试举鼎,绝膑而亡。

第四:秦昭襄王。他在位时间最长~56年之久,在其母宣太后、舅舅魏冉的辅助之下,秦国军力强大,击破强赵,震服六国,俨然有了一统天下的想法,后期又用范睢为相,行远交近攻之国策,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其五:安国君~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下令大赦罪人,并按功勋表彰先王旧臣。

其六:秦庄襄王。始皇帝的父亲,用吕不韦为相,国力大增,业已形成秦国一家独大之势,山东六国已成残局,为始皇帝日后统一宇内做好了铺垫。


贺拔岳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出自汉代贾谊的政论文章《过秦论》。

《过秦论》开头第一句就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写到秦始皇时,承接上文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由上文可以清楚看出:六世指的是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国国君。具体包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总共六位秦国国君。

总的来说,六位国君推动了秦国向前发展,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但是,六位国君的贡献有大有小,悬殊分明。

第一世: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卒于公元前338年,名字叫赢渠梁。

秦孝公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从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0年,两次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变法。

对秦国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的变法主要有:土地私有、奖励军功、奖励耕织、编订户口、建立县制。

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以致后来秦国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奖励耕织,促进了秦国经济特别是农业迅速发展,为秦国军事力量壮大提供了经济和粮食保障。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秦国经济发展,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为后来秦国兼并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0多年后,周天子封赏秦孝公为“霸”,大小诸侯王也纷纷西来敬贺,天下诸侯看不起秦国的世代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秦孝公去世的时候,只有43岁,也算是英年早逝。

第二世:秦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56年,卒于公元前311年,是秦孝公的儿子,名字叫嬴驷。

公元前337年,嬴驷19岁继承王位。

因为商鞅变法损害了贵族利益,豪门宗室对商鞅怨恨太多,嬴驷认定商鞅谋反,将商鞅车裂而死,并且灭了全族。秦惠文王杀死了商鞅,但是,继续实行商鞅所制定的法律。

秦惠文王时期,重用贤良人才。谋略方面任用著名的张仪;武攻方面任用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大将。

张仪分别与东方六国结盟,破坏六国合纵,对六国分别孤立、各个击破。

大良造(军政最高长官)公孙衍没有辜负秦惠文王的重托,一举收复了大片土地,并且将8万名魏军斩杀,彻底扭转了秦国总是败给魏国的难堪局面。

公元前325年,秦国日益强大。嬴驷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国王。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疆域迅速扩张,为统一六国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三世: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卒于公元前307年,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名字叫嬴荡。

秦武王19岁继承王位,改变了秦惠文王的一些政策,将张仪驱逐出境,并且与魏国结盟。

秦武王命令甘茂(12岁为相的甘罗的爷爷)攻占宜阳,为秦国向东扩张扫平了一条大路。

秦武王身材高大、体格强壮、非常勇猛、热衷战斗,尤其喜欢与人比试力气。他任用大力士任鄙、孟贲等人担当大官。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非要与任鄙、孟贲等人进行举鼎比赛。那鼎叫“龙文赤鼎”,有千钧之重,一钧30斤,也就是有3万斤(秦国3万斤,没有现在的3万斤)。

孟贲力量最大,他用尽全身力气,只能把鼎搬离地面半尺,这时候,孟贲眼珠从眼里冒了出来,眼角流出鲜血。

秦武王讥笑孟贲,他自己用力举起大鼎,正想转身放下,力量耗尽、控制不住。大鼎坠落下来,砸中秦武王胸部,当场气绝身亡。

秦武王死的时候是22岁。

周天子周赧王获悉后大惊失色,准备了一口很漂亮的棺材,亲自看着秦武王尸体装进棺材。周赧王大哭之后,对秦武王亲属进行了慰问。

第四世:秦昭襄王生于公元前325年,卒于公元前251年,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同父异母弟弟,名字叫嬴稷。

小时候,嬴稷被送到燕国当人质。

秦武王去世的时候,嬴稷回国成功夺取国王宝座,就是秦昭王。秦昭王刚当上国王,国政大权由宣太后(芈八子)、魏冉把持。

在范雎帮助下,秦昭王剥夺了宣太后、魏冉的大权,开始亲政。秦昭王任用范雎为丞相,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秦昭王任命白起为大元帅,发动长平之战,将赵军打得大败,把40万赵国大军活埋了。长平之战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了。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享年75岁。秦昭襄王在位长达56年,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国王之一。

第五世:秦孝文王,生于公元前302年死于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是秦昭襄王的第二个儿子,名字叫嬴柱。

公元前250年10月,52岁的嬴柱继承王位。3天后,在为父亲除丧期间,秦孝文王突然去世。

秦孝文王担任国王仅仅3天,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第六世:秦庄襄王,生于公元前281年,死于公元前247年,又称为秦庄王,是秦孝文王的儿子,名字叫赢异人,后来改名为嬴楚、嬴子楚。

秦庄襄王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儿子叫嬴政,就是秦始皇。

年轻时的赢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31岁时,在吕不韦帮助之下,回到秦国,并成功继承王位。

秦庄襄王继位不久,命令吕不韦攻占了东周都城洛邑,俘虏了周赧王。至此,统治中国800年的周王朝寿终正寝了。

即位第二年,秦庄襄王派大将从赵国夺取了37座城池。但是,不久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六国合纵联合反攻,将秦军压到了函谷关内。几代君王的奋斗成果就像早晨的薄雾,倏忽不见了。

秦庄襄王十分伤心,抑郁寡欢。公元前247年,在位仅仅三年的秦庄襄王离开了人世,终年35岁。

秦庄襄王去世之后,皇后赵姬与吕不韦齐心协力,将嬴政扶上了秦王的宝座。其后,秦王嬴政力挽狂澜、再振雄风,经过26年奋斗、征战,最终统一六国。

秦国发展过程曲折起伏,历经六世奠定基础,最终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完成统一伟业。伟大事业的成功是需要坚实基础的。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原文《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前361年,秦献公寿终正寝,其子渠梁立,是为秦孝公.

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秦国之盛由此开始.

秦孝公 ( 前361—前338年)

秦惠文王 ( 前337—前311年)

秦武王 ( 前310—前307年)

秦昭襄王 ( 前306—前251年)

秦孝文王 ( 前250年)

秦庄襄王 ( 前250—前247年)

六世之余烈。


江雪寒


前两年推出的大型先秦历史题材系列电视剧《大秦帝国》真的是好评不断,纵横一向对历史剧没有感觉,大家也知道我们写历史的最喜欢挑毛病,吐槽是必须的。这一系列剧说真的还真不错,目前拍了三部,第一部相对来说剧情有些拖沓,给商鞅的内心戏太多,所幸的是,这系列剧是一部比一部强,尤其是第二部里面饰演秦惠文王的演员,演的是真不错啊。

想要了解秦国统一六国前是如何发展的,把《大秦帝国》看一遍,应该能够有一个较为大概的了解。

那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是哪些国君呢?

很多人对这个六世国君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是秦国崛起过程中对秦国有贡献的六位国君,这样的情况下,有人将秦始皇放到了里面,有人认为秦孝文王在位仅仅三天没有什么功劳因此给排除了,也有比较了解秦朝的认为,秦武王和和秦昭襄王都是一辈,所以他们算一世。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道历史题,不如说是一道语文阅读理解题,这句话出自汉代贾谊的政论文章《过秦论》,只要把这篇文章翻出来看看就明白了。

在这篇文章中贾谊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奋六世之余烈”的前一句是“及至始皇”,也就是不包括秦始皇的。

至于包不包括秦献公,还是要看看贾谊在《过秦论》中是怎么写的。

很明显,贾谊的第一句话就是从秦孝公有吞八荒之心开始写的,在商鞅的辅佐之下,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而逐渐强大。

秦孝公死后,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个君主的努力,不断巩固秦国的内政,然后开始向东扩张,而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因为“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只是捎带一提。

所以“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位君主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具体来说,这六位君主都有哪些功劳呢?

秦孝公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远远达不到战国七雄的水平,当时魏国经过魏文侯变法实力变得强大,吴起曾经率领魏武卒大败秦国,夺得秦国最富庶的河西之地。

当时的魏国并没有看上秦国的土地,在战略上进行了转移,更希望向东方的中原之地发展,这让秦国有了喘息之机。

秦孝公重用从魏国前来的商鞅主持变法,让秦国逐渐强大,当时虽然无法直接与魏国叫板,但是俨然已经为齐、楚、秦三强并立奠定了基础。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一直以来人们对秦惠文王都有一定的误解,商鞅因为变法成为备受推崇的人物,然而秦惠文王即位的时候就杀了商鞅,成为一大历史污点。其实我们看待历史应该有一个更加宏观一点的视野,秦惠文王杀商鞅应该有他的理由。

当然,无论秦惠文王杀不杀商鞅,都不能忽略秦惠文王对秦国崛起奠定的贡献,秦惠文王当政期间,不但打败义渠,还占据了巴蜀作为战略大后方,采取连横的策略积极东出,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秦武王

秦武王在位时间比较短,只有四年,23岁就死了,而且还是举鼎“绝膑而亡”,成为一大历史笑谈。

实际上秦武王并非是一个脑残,“武”字倒是符合他在位时期的功绩,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总体来说,就是死的太早了。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估计也是傀儡最长的君主,在位前四十年都没有亲政,完全是宣太后和魏冉专权,等到宣太后和魏冉都老了之后,秦昭襄王才亲政,任用范雎驱逐了宣太后和魏冉。

我对秦昭襄王是挺看不上的,尽管其在位期间是秦国快速发展,并且与山东六国此消彼长,先后削弱强楚,联合五国伐齐,最终使二强一蹶不振,形成秦国在战国中后期超级强国的地位,最后更是发动长平之战将对秦国最有威胁的赵国打败。

但是前四十年的政绩大部分都是魏冉做出来的,秦昭襄王在完璧归赵,绳池相会等外交事件中被蔺相如威胁和捉弄。执政晚年更是有点昏庸无道的感觉。

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正是因为秦昭襄王晚年没有安排好后事,也使得从秦昭襄王到秦始皇这段时间,异常混乱,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都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就去了,如果秦国后来不是秦始皇继承皇位,再出现几个昏君,也够秦国喝一壶的了。

所以真正要说到对秦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六个太多,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这四位差不多,其他的都有些差强人意。


史论纵横


汉朝时期的大儒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即,秦始皇是在之前六代国君厚积的基础之上而薄发,一鼓作气,灭掉了天下其他六大诸侯国,统一宇内。秦始皇的统一,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至于所谓的“六世”到底是哪六位国君,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所说明: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这六位秦国的君主,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位秦国先王。正是这六位国君的进取和守成,造就了秦国诸侯霸主的地位,为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继位之初,秦国尚为西北边陲一弱国。彼时其相邻的魏国强盛,秦常为魏国所欺辱。后来诸侯会盟之时,亦故意忽略秦孝公。基于当时状况,秦孝公任用卫国贵族公孙鞅,即后来的商鞅为大良造,进行改革。凡十八年,改革成效显现,商鞅打击了秦国的旧贵族势力,加强了君主权力,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在国内设立郡县,加强对国内的统治;推行一夫一妻的家庭,重农抑商,保障了秦军的后备粮饷。

秦孝公在位期间,秦国初步显现了强国本色。

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受到旧贵族的压力,将商鞅处以车裂之刑。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他的变法措施被保留下来,秦国在惠文王的领导之下,持续进步。秦惠文王重用仗义,实行连横的外交政策,削弱六国;同时,任用大将司马错伐蜀,取蜀中之地;令派将领向西攻取义渠国,在解除了秦国东进的后顾之忧。可以说,在秦惠文王在位时期,秦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国,并且逐渐将其他诸侯甩在后面。

秦惠文王之后的君主,是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便因为挑衅周天子,强行举起九鼎之一,力竭而亡。但其在位期间,平定蜀地的叛乱,设置丞相一职,加强了对国内的管理;在外交上,与魏国结盟,并且联合南方的越国制衡大国楚国,对楚国进行了实质上的消耗。

秦武王之后,秦昭襄王继位。秦昭襄王在位五十五年,真正为秦国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其在位期间,秦灭掉了周王朝,结束了周天子八百余年的统治;同时,他多次派兵攻打楚国,使得楚国不断迁都,并且将楚怀王诱骗至秦国境内,囚禁致死;另外,积极参与燕国发起的讨伐齐国之战,险些将齐国灭国,使得齐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另外,粉碎了列国联军进攻秦国的军事行动,并且在长平之战消灭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使得赵国再也没有和秦国抗衡的实力。

自此之后,天下诸侯,无一能与秦国抗衡者。虽然在秦昭襄王晚年,秦国遭到了六国的疯狂反扑,但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秦国统一天下,已成定局。

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不长,不久秦始皇便继位。秦始皇本身雄才大略,加之先祖的积累,于是,终于于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王朝。


庭州行者


“奋六世之余烈”,说的是始皇帝嬴政之前的秦国六位国君,他们分别是:

1、秦孝公:变法图强击败魏国——商鞅变法。秦国强大,成为7国之首。(战国中期)

秦孝公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秦惠文王:合纵连横,破坏合纵(6国联合)——张仪。刚刚强大。苏秦提出合纵,张仪提出连横。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第二层坚实基础

3、秦武王:(3年执政:举重扎死)群雄中基本强大,抓住机遇东进中原。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为秦统一中国打下第三层坚实基础

4、秦昭襄王:在位56年,已经占有压倒性优势。继续东进,摧垮6国的主力,为最后统一奠定基础

秦昭襄王

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早年在燕国做人质。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公子芾、公子壮争位,遂立。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

第一,对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策略的创造性运用。

第二,巩固对巴蜀的统治,巴蜀的稳定,对秦以后的统一战争有很大促进作用。

第三,消灭义渠。

第四,治国成就。

第五,辉煌的军事业绩。

第六,消灭东周。

第七,秦国长年征战

5、秦孝文王:政治上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苑囿游乐。 军事上秦孝文王的信仰是富国强兵,吞并六国。虽然因寿命原因没完成志愿,但其孙嬴政吞并六国,建立秦朝,算是完成了孝文王的遗愿。

秦孝文王

6、秦庄襄王:夺了一块土地,建立了东郡,连接齐国和割断了6国的南北合纵的通道;庄襄王利用赵国和燕国矛盾,占领了赵国37座城池,进一步削弱了赵国。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岁。秦庄襄王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最后秦国第七位国君嬴政在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的使命,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

感叹秦国这些统治者思想都高度的统一,至少在事业未竟之时,是很重视礼贤之道的。 秦国七代国君始终如一地把重用人才当作实现统一天下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始终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将兼并六国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每一代君王都在没有重大失误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了自己那个时代应当承担的历史重任,并最终逐步完成了秦统一天下的大业。


老家伊滨的


这六世指代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秦孝公拜商君为相,重用商君,支持他变法改革。秦国由栎阳迁都至咸阳,一步实行变法。秦孝公派商君带兵进攻魏国,收复了部分河西的土地。秦孝公命令将商县等19个县邑封给卫鞍,从此卫鞍也就是商君。

秦惠文王继位之初,以谋反罪处死了商君。秦惠文王13年,秦国开始称王。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34年任命公孙衍在河西大捷中大破魏军,收复了整个河西地区。秦惠文王拜张仪为相国。秦惠文王更元8年,秦军在修鱼之战击败三晋的合纵。秦惠文王更元10年,秦惠文王派司马率领军队南下灭亡了巴蜀。秦惠文王更元13年,秦军在丹阳之战大败楚军。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公元前307年,秦军终于攻克了韩国重镇宜阳。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派司马错带领秦国在巴蜀的军队攻打楚国,攻克了楚国的商於之地。

秦昭襄王6年,秦、齐、韩、魏四国联军在垂沙之战大败楚军。秦昭襄王8年,与楚怀王在武关相会,秦昭襄王扣留了楚怀王。秦昭襄王14年,秦国名将白起在伊阙之战大败魏、韩联军。秦昭襄王23年,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秦、燕、赵、魏、韩的军队在济西之战大败齐军。齐国从此开始一蹶不振。秦昭襄王29年,秦国名将白起率领秦军攻打楚国,攻占了楚国国都郢城,秦国设置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武安君。秦昭襄王34年,武安君率领秦军在华阳之战击败了围攻韩国华阳的赵、魏联军。秦昭襄王47年,武安君在长平大破赵军,坑杀赵军降卒40多万人。秦昭襄王晚年,秦军灭亡了西周。

秦孝文王登基后,过了三天就病逝了。

秦庄襄王元年,秦庄襄王派吕不韦率领秦军灭亡了东周。秦庄襄王二年和三年,屡次派蒙骜攻打三晋。秦庄襄王晚年,秦国用反间计除掉了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潇若扶风


此六世国君分别为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赢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赢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赢异人!

一、秦孝公:

秦孝公继位时,秦国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如秦孝公《求贤令》中亲述: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为改善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秦孝公广招天下英才之士助己强秦,并重用商鞅,厉行变法!



二十载期间,秦孝公与商鞅二人君臣一心,颁布新法、奖励耕战,使秦国一举成为一个富强大国,为后来秦国统一华夏奠定了基础!

二、秦惠文王:

愿为明君,拓土以强国。国强,则民自安——秦惠文王重用张仪、樗里疾、司马错等名臣良将,破合纵、平巴蜀、扫义渠,称王以图霸天下!



殊为难得的是,曾遭商鞅新法惩罚的赢驷,在杀掉商鞅的同时,粉碎了老世族势力,并将商鞅变法继续发扬光大!

三、秦武王:

举鼎皇帝一生虽短,但对秦国的贡献颇丰:秦惠文王时代吞并的巴蜀地区,在秦武王执政期间得到彻底消化,并联合越国攻楚。此外,秦武王攻占韩国重镇宜阳,为大秦东出打开门户,威震诸侯!



四、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时代共有两位名相:魏冉、范睢;一位名将:白起。魏冉辅政期间,保举白起为将,将相二人破三晋、伐楚、攻齐(几近灭国,最后乐毅被撤职,齐靠两城复国),将几国蹂躏了个遍;后范睢助秦昭襄王夺权,秦昭襄王亲政,与异军突起的赵国展开倾国之战。长平之战,秦军屠戮赵军四十余万,将这个崛起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大国打得大伤元气!



五、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仅在位三天,就驾鹤西去,并无特别功绩——秦孝文王毕竟是先辈,秦始皇不能忽略不计而已!



六、秦庄襄王:

年轻时的质赵生活,使赢异人身体羸弱,精力不济。但秦庄襄王提拔的吕不韦,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秦庄襄王采纳吕不韦建议,蚕食三晋,灭掉东周,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秦国历代国民同袍浴血换来的丰硕战果!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而逝,属于秦始皇嬴政的伟大时代终于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