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请求彻查,为何反倒被唐宪宗贬官?

金庸先生写《神雕侠侣》,其中说到独孤求败年轻时曾与河朔群雄争锋,这个故事情节,多半受了唐朝传奇故事的影响,河朔群雄是谁?即河北三镇,其中就有王承宗任节度使的成德镇,而李师道的平卢镇更为强大,当时风俗和政治架构基本与河北三镇相同。

藩镇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请求彻查,为何反倒被唐宪宗贬官?

话说,唐传奇中的聂隐娘、红线女的侠客故事,都和河北三镇之一的另一镇魏博镇很有关系,而李师道、王承宗却上演了现实版的侠客刺杀宰相的故事。极度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在大清早上朝的路上被当众刺杀,其下属裴度(后来唐朝著名的宰相,协助唐宪宗中兴唐朝,完成了短暂统一)被砍翻在地、跌入旁边沟渠之中。此事发生后,朝野震动,百官人人惶恐,皇帝唐宪宗李纯更是震怒不已。

这桩案件在当时是一大疑案,凶手是谁扑朔迷离(若是发生在武则天朝,就该入狄公案了),虽然在好多年后一个偶然的造反事件发生后一体告破了,但其实其中内情也不定就那么清楚。反正,最后的幕后凶手定在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头上(李师道后来被灭,平卢被分割为好几个镇),但在当时,唐宪宗更怀疑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

藩镇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请求彻查,为何反倒被唐宪宗贬官?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安史之乱直到唐朝灭亡150年时间里的第一英主,在他统治的晚年,终于平定了蔡州叛乱,制服了河北三镇和平卢镇,完成了唐朝中后期唯一一次统一。但唐朝积重难返,唐宪宗死后不久,藩镇再起,越演越烈,以至于唐朝灭亡。

唐宪宗提拔了出身寒微的白居易,让他逐渐成为了朝中的知名人物,青年俊杰。且说白居易的父亲,当年正是反对平卢镇割据而归附唐朝的功臣,因此白居易最初的政治立场,显然和武元衡等人一致。正因为如此,当武元衡等人执政时期,白居易虽然对朝政指手画脚,公然得罪权贵,甚至顶撞皇帝,惹得皇帝也很不高兴,但却有李绛等宰相为他说话。

藩镇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请求彻查,为何反倒被唐宪宗贬官?

大约就是武元衡遇害的前一年,著名的宰相李吉甫(武宗朝的唐朝名相李德裕的老爹)死了,李绛也被外放,朝中的政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武元衡遇刺,朝廷的掌权者已经完全变了天。而白居易依然书生意气,我行我素,在朝堂上煌煌大言,请求宪宗彻查武元衡遇害一事。

武元衡遇害要查,这谁不知道?一代英主的宪宗难道不知道?何况宪宗是最极力主持削藩的鹰派。宰相们难道不知道?只是事发突然,宰相们还没想好如何应对,也不好多说。用得着你白居易来越班发言?

此时的白居易已经不担任谏官,而是太子府的宫官。但看看白居易在当谏官时得罪过什么人吧?皇帝最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或这或那的地方节度使、朝中老资格的混混以及皇帝。你不被贬官,还想怎么着?

藩镇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请求彻查,为何反倒被唐宪宗贬官?

历史记载说是:宰相们不满白居易越职发言,加之有人陷害白居易品行不端,事母不孝(其母因为观花坠井而去世,而白居易的诗中却多有花啊之类的),于是被贬。

而其实呢,那是因为白居易年少经验少,不懂官场险恶,得罪人太多造成的。当时的宰相应该是张弘靖、韦贯之。张弘靖是个拗相公,后来到卢龙去当幽州节度使,一意孤行,直接把已经平定的幽州又给激反了。韦贯之呢,一贯是不主张两面作战的,当时在打蔡州,何必非惹王承宗等人,白居易的发言也不符合其心意。因此,白居易被贬,也就很正常了。

其实,白居易被贬未必是坏事,贬他的人也未必都是坏心,当时的政局极为复杂,白居易离开京城或许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