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兩王並立,周公自立而引發的管蔡之亂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下世時,這兩句詩描述的周朝的姬公旦和漢朝的篡臣王莽,王莽已是偽君子的代表,在歷朝歷代都難以翻身,但周公旦到底是否篡逆則成了千古謎團,從後世來看取得王權在還政與王的在歷史上只有遠古的伊尹和周公,但《竹書紀年》上的記載伊尹囚太甲,太甲潛出桐宮殺死伊尹,則說明遠古時代在王權面前也只有你死我活並沒有什麼攝政與還政,堯舜禹禪位和周公攝政的的故事很有可能是西漢之時王莽為篡漢的需要命人杜撰而出,經後世歷代篡逆者的按需加工,而流傳於世,

西周初年兩王並立,周公自立而引發的管蔡之亂

我們來看一下週公當政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商國滅亡後第三年武王即病逝,史籍上所載的文王壽一百,武王壽九十純屬遠古傳說,武王的太子繼位為成王,成王的年紀史記上所載為十三歲,還有一說為七歲,古人都早婚,從武王兒子的年紀可以看出武王的病死時年紀絕對不會超過四十歲,甚至不會超過三十歲,武王遺命由四弟周公旦和召公輔政,但不久周公即以成王年幼為由,自攝王政,“《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祚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

西周初年兩王並立,周公自立而引發的管蔡之亂

周公的僭越行為連在朝輔政的召公也認為他要篡位,《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 “周公攝政當國踐柞, 召公疑之,連召公都覺得周公是篡位,其他人則更是眾口一致的認為周公旦要篡奪王位,京城人心浮動,不服周公的人也準備捍衛成王,這也是周公為何要建東都洛邑的原因,

西周初年兩王並立,周公自立而引發的管蔡之亂

被分封到管國的武王三弟管叔更是認為四弟周公旦是篡逆,管叔奉命在殷商舊都監視紂王之子武庚和殷商遺民,他也是武王牽制在朝的周公的一顆釘子,當他聽說四弟旦僭越稱王行國政後,管叔聯合兩個弟弟的封國蔡國霍國還有紂王子武庚和東夷的奄國,薄姑國,徐國等和周公展開了王位爭奪戰,戰爭歷時三年,管叔聯結殷人起兵反而幫助了周公,周公率領西周六師打敗了管叔,他也被周公處死,蔡國霍國的兩位國君被流放,管叔的起兵如果打敗了周公就可以稱為宗室勤王為國鋤奸,失敗了就成了史書上記載的周公為國誅殺管蔡,大義滅親。東夷的奄國和薄姑國也被剿滅,周公封長子伯禽於奄國的地盤,國號魯,薄姑國的地盤被齊國佔領,徐國也被周公分封的諸子壓制,

西周初年兩王並立,周公自立而引發的管蔡之亂

在排除了反對勢力後周公開始營建東都洛邑,並遷於此,在洛邑他可以防範殷商遺民作亂,也可以避開漸漸年長的成王和反對自己的勢力,在此自行王政,但隨著成王的年紀漸大,逐漸團結反對周公之人,終於在成王七年,逼周公奔楚,其後成王受到發現周公為武王祈壽的故事深受感動又請回周公的故事則全是新朝王莽之臣所編,這和王莽為漢平帝祈壽的故事如出一轍,完全不可信,

西周真正的攝政只有在周厲王被驅逐後才由共伯和攝政,而周公攝政的故事不過是後人為了政治需要移花接木的編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