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在我國古代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古人們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知識財富。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唐詩宋詞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而這些都是當時有文化的大學子們對當時社會狀況或者是個人境遇的表達。但是那些樸實的勞動人民也給後人總結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說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這個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兩個孝指的是什麼?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其實這句俗語出自孟子之口,大家也都知道孟子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學生,他的一生都在遵從儒家思想,將儒家的經典思想文化繼承發揚,後來更是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著“亞聖”的稱好號,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後來的儒家思想已經成為後來君王的治國之本,不論是在我國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著重要地位,其中很多名句也成為了人們與人處事的座右銘,這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是用來鞭策人們成為一個孝順的子女。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我們不妨先說說這個最大的不孝——無後,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某人沒有娶妻生子,祖上的香火到這斷了,那麼就是不孝的表現。這種說法並沒有寫錯,但是其實是一種很片面地理解。這裡的“無後為大”更多指的是沒有盡到做子女應盡的責任,也就是贍養老人的義務,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試想如果一對父母的子女並不贍養他們,那豈不是跟沒有子女沒什麼兩樣?這才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旨在告誡子女要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而後來在人們對這個俗語的理解就偏向於後來一個叫做趙崎的文人所寫的《十三經注疏》所闡釋的三種不孝表現。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第一種不孝指的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雖然要做一個孝順的人,但是卻不能盲孝,如果父母的言行存在明顯的錯誤,那麼就不能一味的順從,這樣會讓父母陷入到不義的境地中。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也有犯錯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地拉父母一把,不要讓父母越陷越深。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第二不孝指的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這個不孝指的是家中貧窮,父母年邁或者是身體不好,但是自己卻還是絲毫沒有進取之心,整日無所事事,不想著出去謀個一官半職貼補家用,不懂得心疼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啃老”,但關鍵是自己的老人也沒有很富裕,這便是第二種不孝。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最後一種不孝就是:不娶無子,絕先祖祀。這也就是孟子所說的“無後為大”,沒有娶妻生子,讓祖先的香火在自己這斷了,要知道在古代是最看重“傳宗接代”的,所以說這個在古代也就被看作最大的不孝了。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