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啥?不妨看一看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啥?不妨看一看

俗語,也可以算得上是我們中華的文化一種,也是寶貴的財富,因為它是先人們在經歷過很多事情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用來警戒後人的。中國的思想文化受到儒家思想最為多,許多的準則也是依據儒家思想來考評的,老人經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另外兩個是啥。

現在人們都認為沒有後代就是最大的不孝,在此小編想要給大家糾正一下,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它的本意,據小編查閱資料瞭解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啥?不妨看一看

古代,確切的數字一般都是泛指,當然三也並不只是那三種行為了。而“無後”一直被我們當作家裡沒有後繼的人,小編提醒大家本意並非如此呀,古人孟子對“無後”的理解是子女並未很好的進到自己的責任,服務父母。大家可以想想,在古代孩子的婚姻基本上都是由父母決定的,而舜娶妻的時候都沒有告訴長輩一聲,實在說不過去也不太符合孝道。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是誰將這句話的含義變成了今天我們所說的意思,他叫趙崎,漢朝人,在自己的著作中有所提及,當然也說明了這三種不孝的具體表現。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啥?不妨看一看

不孝一:“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原指愚孝,就是明明知道自己的父母做法不正確卻還是要服從。其實這個思想在《孝經》中也出現過,子曰:“子不可以不爭於父”,意思就是孩子對父母不合理的要求時也要有所爭議,如果只是一味的服從,這也是不正確的,甚至自己還會將父母處於不好的境地中,這自然是不孝順的表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思想也被認為是不對的,有所糾正,父母有錯就要及時提出及時幫助更正。

第二種“家貧親老,不為祿仕”,本意是自家條件不好,自己父母也在老去,作為兒女不思進取,不去謀取一官半職來贍養父母親,這也是不孝順的一種表現。但是現在我們並不一定都要當官才能很好的供養父母,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上幸福生活就好,不然那對父母親也是不孝順。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啥?不妨看一看

最後是“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先”。無子嗣是最不孝順的,而且古人當時的重男輕女封建思想比較嚴重。他們也是想在自己老了以後將希望寄與後代,也有人能照顧自己,如果自己家中沒有後代的話,晚年豈不是很悽慘。

好了,小編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