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技術創新是企業“起死回生良藥”,工業互聯網又該如何創新?

目前,工業互聯網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競爭重點。不僅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已實施相關發展戰略,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也緊隨其後,推出相應對標政策。我國既是製造大國也是網絡大國,具備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良好基礎和廣闊需求。工業互聯網應該包括哪些創新方面?筆者的思考如下:

一是認知創新。對工業互聯網的認知逐步演進和突破,從設備互聯擴展到人、機、物互聯,再擴展到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直至深刻認識到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能夠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推動以先進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理念創新。正確把握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規律和機理。工業互聯網不是消費互聯網在生產領域的簡單複製,而是信息網絡技術從虛擬到實體、從生活到生產的全面拓展和跨越。這不是消費互聯網從人到物的連接延伸,而是徹底打造從製造業向各產業領域擴展的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基礎設施。

三是格局創新。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聯繫日益密切,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現實要求。發展工業互聯網並非侷限於一國一地,要在“引進來”“走出去”中為全球經濟走出衰退週期提供新動力;也並非只為謀求本國發展水平的追趕與躍升,要立足新要素、新領域、新形態,為全球網絡治理打破壟斷僵局、走向多方共治提供重要突破口。

四是體系創新。工業互聯網是一項系統、龐大、複雜的巨型工程,但總體上可以歸納為網絡、平臺、安全三個部分,實現全方位協同推進。其中,網絡是實現經濟生產要素和上下游流程領域廣義泛在鏈接的基礎,要打造低延時、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實現信息數據在生產各環節和全要素的無縫傳遞;平臺是生產全要素鏈接的樞紐,也是生產資源配置的核心,通過海量數據匯聚、建模分析與應用開發,最終可以構建工業經濟的新生態。

五是實踐創新。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推動作用,需要格外注重實效,在產業各方的積極響應和支持下,深入貫徹實施各項政策舉措,完成具體任務,打造重點工程,從理論研究走向落地實施。在供給側表現為網絡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平臺供給能力持續強化和安全保障能力加速建設,在需求側表現為企業降本、提質、增效獲得實際成果和行業價值鏈核心環節加快向服務化等高端延伸拓展。

六是路徑創新。作為仍在研究和探索中的全球性新興事物,工業互聯網的實施路徑理應不拘一格,既有“串聯”也有“並聯”,既要規範也要突破,包括:生產端路徑切入,主攻智能工廠和生產線,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產品端路徑切入,主攻智能產品,提供智能增值服務,拓展價值空間;平臺端切入,主攻第三方平臺,為運營優化、資源協同、設備連接管理等各類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支撐服務。在多樣化的實施路徑之上,再逐步形成現場連接、企業互聯、產品聯網、供需對接等多樣化的應用創新。

七是生態創新。融通發展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導向,在網絡、平臺、安全的全方位推進下,實現創新資源的跨行業、跨地域、跨時空快速匯聚,促進工業經濟各種要素資源的高效共享,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依託於此生態,大幅提升市場主體創新能力與創新效率,促進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的開放融通發展,培育發展一批深耕細作於實體經濟的創新者和中小企業,並從中催生一批可比肩與當前互聯網領軍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巨頭企業,發展壯大的新動能。

2019年,我國經濟有了良好開局,同時也面臨著內外競爭的多重壓力,各方需要進一步理解和落實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