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黑龙江物产丰富,特殊植物品种很多。有这样三句话是这样概括的:“呼兰葱,阿城的蒜,双城的菇娘不用看。”

老百姓的认可,是最好的广告,每年这三个地方出产大葱,大蒜,菇娘疯抢,成为一个地区的紧俏农副产品。

东北人基本上都是山东人的后裔,遗传就爱吃大葱,“食不可一日无葱”,煎饼卷大葱,大葱蘸大酱……香辣微甜的大葱吃进肚里,遍体通泰,五脏六腑都透着舒适。

大葱既可生吃也可熟食。饭店和家庭炒菜,离不开葱花,油锅烧热后,一定要先放入葱花炝锅;煮鸡炖鱼时,也要切个葱段或打个葱结放进去。凉拌就更不用说了,小葱拌豆腐,说出来,就流口水。有了葱,菜才有味道。葱不仅用来做调料、辅料,也可以做主料,葱爆羊肉、葱烧蹄筋等,就是以大葱为主的。细爽柔滑的大葱,入口极佳。

东北的春天来的很晚,人们盼望绿色已经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第一个来安慰这里人们的是春葱。

不知不觉的一个晚上,外面还是春寒陡峭,春葱从干巴巴的土壤里钻了出来,最初,只是一片圆筒状的葱叶,两三天功夫,就串出来一寸多高。这是主人去年秋天特意留下的,为了春天,这些葱新芽萌发,吃到鲜鲜嫩嫩的春葱。主人乐颠颠跑来了,用小刀头挖出来,从鸡窝里掏出来几个蛋,打个鸡蛋酱,香甜甜,舒舒服服吃一顿美餐。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春葱的特点是嫩白,碧绿。深埋于地下的葱春天的时候掰格外地白,是一种莹莹的白,闪烁着晶亮的光芒。看上去就洋溢着春气。“葱白手指”、“葱白小手”,古人常常用“葱白”来形容女子的手。试推想,那种“葱白”,就一定是春葱的“葱白”。碧绿,碧得深厚,碧得青光刺眼,春阳之下,每一支葱笋,都成为一声声呼唤春绿的鸣响。

葱,是农村里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常常没人拿它当回事。很多人喜欢到地里看看庄稼长势,却几乎从来不去注意地里长着的葱。也许它长得太简单:颜色上绿下白,形状下圆上尖。太多太多的植物都比它有名望。它平凡得甚至还有人会拿它来调侃别人的平凡:“你猪鼻子插葱装象”、“你算哪根葱”!

它平凡而不娇贵,对生长的要求特别简单:无需施肥,照样长得很壮;不用除草,因为草长不过它。从地里随手拔一把葱,带到很远的地方,随手把它放在一小盆子里,加点水,它还能活得很久很久,并不断地生出小芽。它平凡却不卑微,其栽培遍及全国各地,是一种很普遍的香料调味品。

写到这里,忽然间对它很有些敬意了,看来在诸多植物里把它“炒”成明星似乎也不为过分。思忖着葱的美德还在于它的大度和谐,独特的香味几乎是所有菜肴里的“百搭”,与谁都能那么融洽,并且始终默默地给力于幕后。虽然看到一桌丰盛菜肴勾引起无限食欲的首先是葱的芳香,但菜谱上却十分吝惜着它的芳名。哦,看来平淡也是种胜利,低调也照样风采。

欣赏着葱的简单、葱的平凡、葱的低调、葱的内涵,品味着葱的传奇、葱的精彩。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乡情散文:春天的大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