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大熱的電影《綠皮書》嗎?覺得怎麼樣?

嫌仁


人很多時候都陷入迷茫,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我在剛剛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綠皮書》裡,找到了部分答案!

初識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有點不以為然,以為故事簡單,沒什麼好看,事實證明,我有點想當然,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不簡單!

電影《綠皮書》的故事梗概,發生在1962年,夜總會保鏢“魯智深”式人物託尼(維果·莫特森飾),一分錢難死英雄漢,為了漂亮老婆跟兩個男娃,即便對黑人帶有強烈的偏見跟歧視,在豐厚的報酬面前,強忍著種種不耐,成為了司機兼保鏢,保著“高僧”頂級鋼琴家黑人唐·雪利(馬赫沙拉·阿里)南下,巡迴演出!

在1962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總統是最風流的悲情人物肯尼迪!同年,他派軍隊“護送”黑人詹姆斯•梅瑞迪斯到密西西比大學註冊,強令學校遵守政府關於取消種族隔離的法律,引發騷亂,死傷慘重!

受過去美國黑人奴隸制度的影響,美國當時的環境,越往南,白人跟黑人越涇渭分明,不平等!甚至有專門指引黑人住宿就餐的“綠皮書”,電影是名字,就是這麼由來!

在這個背景下,“魯智深”託尼(維果·莫特森飾)保護著“唐僧”唐·雪利(馬赫沙拉·阿里)南下,鋼琴巡演,以音樂傳道,普渡罪孽的南方眾生,就格外的責任重大!因此,對於“魯智深”託尼提高待遇的要求,“唐僧”唐·雪利連個猶豫都沒有:只要保我南下平安,價錢隨你喊!

於是乎,白人保鏢開車,黑人老闆坐後邊,“魯智深”在前,“唐僧”押後,這一對“奇怪”的組合,駕著藍馬(藍色風騷的汽車),奔向了南行取經的道路!

為防不測,鋼琴家“唐僧”唐·雪利的資方“東土大唐”唱片公司,只給了“魯智深”一半的報酬,不能錯過一場巡演,錯過一場,剩下的一半就沒了!“魯智深”託尼為了妻與子,不得不打起精神,誓保“高僧”南下平安!

路上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因為同處一輛車,不得不試著相處,無形中相互影響!“魯智深”託尼雖然粗魯,卻吃嘛嘛香,引得“唐僧”唐·雪利也“破了戒”,雞翅膀,我愛吃,肯德基州最正宗的雞翅膀,吃得那是一個香!

而“魯智深”託尼,閒暇之餘寫給老婆的家書,也經過“高僧”的潤色,成了溫情脈脈的“情書”,讓收到信的老婆驚喜不已,這個呆子終於“開竅”了!

一路上的見聞,遭遇,兩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卻笑看過往人生!

因為種族歧視,鋼琴家“唐僧”唐·雪利住在貧民窟一樣的黑人指定旅館還是小事,去酒吧捱揍,屢次讓警察扣押,越往南“唐僧”受傷似乎成了家常便飯,可他依然笑容滿面,指尖在琴鍵上揮灑,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音樂!

音樂沒有國界,全世界都是共通的,就連“魯智深”託尼這個大老粗,都覺得好聽,“唐僧”唐·雪利這個人,不一般!

那是當然,“唐僧”自小絕頂聰明,鋼琴天才,兩個博士頭銜,兩次去白宮演出,深受上層人士的喜愛!他之所以執意要南下,就是想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白人黑人沒有區別,種族隔離的不正確!

儘管舞臺上,各處場所都把“唐僧”奉若上賓;臺下卻不把他當自己人!上衛生間是黑人專用,吃飯不能去餐廳!

對“唐僧”來說,他就好像是籠子裡的一隻會玩耍的猴子,白人高高在上,看個稀奇,證明他們是緊跟潮流,骨子裡,不論你鋼琴彈的多好,在全國多麼的知名,多有文化造詣,你就是一個黑人,永遠跟我們不一樣!

“魯智深”託尼跟著“唐僧”唐·雪利經歷越多,就越來越敬佩他的精神!幾次把他營救,十足的“高僧”背後的男人!兩個不同階層的人,在磨難中相互理解,在經歷共同成長,關係越走越近。

“魯智深”託尼是為了養家餬口,讓老婆寬慰,兩個兒子幸福;“唐僧”唐·雪利是為了打破黑人白人之間的種族隔閡,他用行動證明,皮膚沒有錯!

縱觀整部電影,時長不短,足有130分鐘,看完卻依然有意猶未盡之感!導演彼得·法雷裡跟編劇的功底,可見一斑!

說說演員

演鋼琴家黑人的馬赫沙拉·阿里,拿下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也是《月光男孩》之後他拿到了第二個奧斯卡男配!

《綠皮書》馬赫沙拉·阿里演的鋼琴家確實傳神,面試“魯智深”託尼時的高高在上;受託尼蠱惑吃雞腿時的扭捏,蘭花指捏著雞腿,活像害羞的大姑娘,棒極了;還有舞臺上彈鋼琴揮灑自如的樣子,優雅,自如,讓人神往!

“唐僧”唐·雪利附體的馬赫沙拉·阿里拿獎,那是實至名歸!

最後特別說一說維果·莫特森,剛看到海報時感覺他有點眼熟,一查資料,他竟然是《指環王》裡的"阿拉貢",還是《神奇隊長》中的"ben\

濟州府大鵬哥


大家好,今天來說說2019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綠皮書》。

我們先來探究一下故事的設定與賣點。

故事發生在60年代,種族歧視仍然非常嚴重的美國。

一號主角託尼是一位意大利籍幫夜總會做打手的小保鏢,並且還是一位嚴重的種族歧視者。

二號主角唐則是一位備受推崇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鋼琴家,因為一號主角的夜總會處在停業整頓階段。

唐為了去歧視極度嚴重的美國南方(原本處在北方,勉強還算好),選擇了有手段的託內做他保鏢。託尼為了賺錢交房租,只好接受唐的聘請,成為了唐的私人司機與保鏢。

可以看的出來,整個作品其立意、人設以及故事內容,無時不刻透露出標準的美國式正確韻味,表明著為得獎而去的作品。

甚至有人評論說,這個片子是表面上是黑人權利鬥爭,實際上是黑人被白人拯救,白人才是主旋律救世主的作品。

並且作品的結構也非常的商業、一些情節設定都很投機。故意挑逗觀眾的神經,從而引發觀眾對此片的好感。

例如膚色、例如被迫的妥協、商業化的故事安排等等。

但我想說,這些論點暫且不提,畢竟我個人對正確這個話題並不是很感興趣。

而且之前所說的論點都基於討好美國觀眾這一前提,但顯然我不是美國觀眾。

只要別搞得像黑豹一樣,明明很一般卻各種吹,我就不會太在意。

作為一部公路片,以一段旅程為背景,主要描寫主人公生命體驗,思想變化的類型。並且作品的主題又那麼沉重,使我未進電影院以前以為是一部比較憂愁的作品。

但從看完後的整體觀感來說,本片意外的非常輕鬆,作品裡大多數時間,因為兩位主角互相身份的錯位,從而產生的調侃式幽默。

例如從沒吃過炸雞的唐,因為託尼半強迫的推薦,從而猛吃炸雞這一幕,又例如唐教大老粗託尼寫極度矯情的情書那一幕,整個作品時常伴隨著輕鬆快樂的氣氛。

而在比較嚴肅的話題上,作品裡也常用比較含蓄的方式表達黑人唐的憤怒,例如特地浪費半個小時回旅館上廁所、堅持與白人一起就餐等等,這些都多少衝淡了一些本片中過於消極的情緒。

除此之外本電影的音樂真的是相當出彩,以至於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給了黑豹而不是這部,反而令人更感遺憾。

雖說我個人不是很理解音樂以及音樂的專業知識,但便是我這種人,也能感覺到本電影音樂上的出彩。

這部作品的音樂已經不單純是配樂那麼簡單,而是非常恰當的融入到劇情乃至角色情感變化之中。

兩位演員的演技更是一絕,比如說託尼的演員維果·莫騰森,直接加胖20斤,並且研究模仿人物原型的舉止。

唐的演員馬赫沙拉·阿里,原本不會練鋼琴的人,苦練三個月鋼琴,就為尋找鋼琴家的那種韻味與感覺。

不過在片中鋼琴部分都是用換頭特效做的啊,這不去多說。

作為一部配角極少的電影,若不是這兩位演員足夠敬業,絕不會達到如此高度。

總的來說這片子擁有著非常標準的奧斯卡得獎模式,說著老生常談美國式正確的階級、種族、膚色、人權等話題。

而且本片說實話有些正確過頭,裡面有兩幕我特別不喜歡。一個是因為汽車拋錨,導致高雅的唐被迫被耕地的黑人注視;令一個是有關於唐因為同性戀的問題而被逮捕。這兩幕都顯然正確到了虛偽的境界,使得本片討好觀眾討好評委的味道愈發濃厚。

但即便如此我依舊肯定本片的優點,這並不是一部單純靠概念與正確取勝的作品,人物的臺詞極具韻味,簡單之餘令人深思。而且本片不像《鳥人》等奧斯卡獲獎作品那樣過於的沉悶、藝術,感覺離觀眾很遠,本片在感受上離觀眾非常的近,是一部誰都可以去品位的作品。


黑鼠鼠


《綠皮書》或將贏了口碑,輸了票房

 

第91屆美國奧斯卡頒獎禮落下帷幕,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綠皮書》喜提“最佳影片獎”。馬雲在25日舉行的國內超前觀影活動上說他看了三遍,並豪氣的稱:中國電影離奧斯卡也不遠。

 

《綠皮書》除了拿到最佳影片獎之外,還拿到了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最佳男配角獎,這也是飾演黑人鋼琴家唐納德•謝利博士的馬赫沙拉•阿里拿到的第二座奧斯卡獎。

阿里是籃球運動員出身,曾是納什的對手。轉戰影視圈後,展示了不俗的藝術天賦,未來可期。這次為了貼近角色,他提前三個月狂練鋼琴,片中演奏部分表現的非常精彩。

 

而主角託尼•利普的扮演者維果•莫特森(V叔),為了找到角色的感覺,在60歲的年紀增肥了整整40斤。並模仿原型家人的舉止習慣,校正口音。遺憾的是,V叔第三次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仍舊空手而歸與獎項無緣。

經典的影片,必定有經典的臺詞,《綠皮書》也不能少:

暴力永遠不會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會取得真正的勝利;

孤獨的人總是害怕邁出第一步;

光靠天分是不夠的,改變人們的觀念,還需要很大的勇氣;

我父親曾經說過,無論做什麼,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後一頓;

目前,《綠皮書》豆瓣評分達到了8.8分,在如此好的口碑和奧斯卡獎的加持下,該影片將於3月1日在國內正式上線。但是鑑於影片已經可以在網上下載,預計影片最終票房不會太理想。

 

《綠皮書》全稱“黑人司機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設計的安全出行指南。該書由紐約市郵局職工維克多·雨果·格林夫婦在1936年出版,由於美國南部城市的種族歧視非常嚴重,書中詳細記錄了當時全美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等詳細信息,受到了黑人的歡迎,此後多次再版。直到1966年,種族隔離政策實施之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影片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美國南部種族主義盛行,階級衝突、文化隔閡非常嚴重。著名的黑人鋼琴家唐納德·謝利博士在聖誕節前帶著他的三重奏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面對已知將面臨的處境,謝利計劃尋找一位不但能開車,還能處理各種麻煩的助理,最後很多人給他推薦了託尼·利普。

 

作為意大利裔的美國人,託尼·利普長期混跡在社會底層,沒有文化,滿口粗話,當過司機,幹過保安。但是他圓滑世故,做事有分寸,能擺平事,能化解危機,在道上名聲好、能力強。雖然他也是種族主義者,但是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反觀謝利博士,一位受過高等教育,舉止得體,談吐不凡,對著裝和飲食都有極高的要求。這兩個人形成極大的反差,白人託尼,除了白他更像黑人;黑人謝利,除了黑他更像白人。

在南下的行程中,兩個皮膚不同、文化不同、品位不同、習慣不同甚至講話用詞都不同的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

 

這次南巡赤裸裸的展現了,當時美國南部針對黑人冷酷的種族歧視。黑人鋼琴家謝利作為表演嘉賓,在臺上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但是在臺下卻被禁止使用白人家庭的廁所,不能試穿西服,不能在演出的餐廳吃飯,在“日落城”晚上不能出門,去酒吧被白人羞辱,讓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認識到,當時的美國種族歧視盡然如此的嚴重,令人不寒而慄,毛骨悚然。

 

經歷了難忘而殘酷的南巡,兩個人冒著暴雪最終在聖誕節回到了家,此時謝利成了司機,而託尼卻酣睡在後排。

 

兩人的旅程,一起的成長。謝利教會託尼寫詩,讓託尼改變了種族歧視觀念;託尼教會謝利勇敢邁出第一步,面對不尊重,學會選擇拒絕。最終兩人也成為了一生親密的朋友。

 








燃情影視


作為一部高概念喜劇,它講述了兩個人一起開車到美國南部的故事。

兩人中,一個是“我更像黑人”的白人,一個“我更像白人”的黑人。

顛覆至極。

預料之中的衝突不斷。

然而《綠皮書》真正好看的並不是衝突。

是尊貴的人如何食納煙火,貧困的人如何玩味音樂。

在食納煙火與玩味音樂的過程中,清高的人放下了清高,卑劣的人收起了卑劣。

放下清高與收起卑劣,如同讓君子折腰、蠻夷開化的事情,在《綠皮書》這裡統統被“輕鬆”解決。

為何能“輕鬆”?

多米諾骨牌般的劇情做足了敘事保證。

第一張骨牌是託尼偷走羅斯古德帽子並胖揍鬧事者的開篇情節。

導演用這一張牌就交代了主角託尼的背景,一個小偷小摸卻又身強力壯的酒吧打手。

大佬羅斯古德帽子被偷後怒停酒吧,託尼自然丟了工作。

丟了工作,反得貴人。他“尋回”帽子物歸原主的行為俘獲了羅斯古德的信任,也收穫了高薪推薦。

託尼收穫的這份推薦,是要給黑人做司機兼管家。

換句話講,是要做黑人的僕人。

兩人開車到美國南部的故事要就此展開了麼?並沒有。

在1962年的美國,給黑人做僕人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綠皮書》卻讓不可思議變得順理成章。

它像個神奇的魔法棒,把單線排列的多米諾骨牌搭建成精密的三維網絡。

黑與白建立了二維體系,“黑白無界”的溫情、勇氣、孤寂等人性特質給了故事新的維度。

在這三個維度下,託尼有了足夠的理由摒棄白人生來的“自尊”。

收到高薪推薦前,託尼還處於失業狀態。家裡下月的開銷還沒著落,他為了賺點小錢,甘願與胖子比賽吃熱狗。

結果倒是可喜,贏了五十刀。

就在這麼緊迫的條件下,他還是因歧視黑人甘願丟掉花錢買的杯子。

奈何家中拮据,無奈的他還是接下了這個不可思議的工作。

看似因為錢,實則因為摯愛。

愛妻子,愛孩子,愛家庭。

是第三維的溫情讓白人託尼與黑人雪莉走到了一起。

回過頭來再看看託尼吃贏胖子的情節,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他在酒吧展露的強壯體格足夠說明自己的食力。

與大佬拉關係和比賽吃熱狗的情節都能體現託尼身上的聰明勁兒。

託尼身上強壯粗俗、膽大心細和重感情的這些特質都成了後續故事的邏輯支點。

因為粗俗,所以在出發路上亂撿石頭、亂扔垃圾。因為強壯,所以能在酒吧為雪莉解決混混的霸凌。也因為聰明勁兒,才知道用賄賂警察的方法把雪莉從看守所撈出。甚至能摒棄偏見進入黑人夜店,也是因為對雪莉友情的重視。

《綠皮書》中的伏筆與呼應,除了上述內容,大大小小少說也幾十處。

黑人酒吧裡的雪莉,歡奏前拿開杯子的特寫就算一處。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雪莉巡演彈奏的第一首鋼琴曲是叫《Blue skies》的藍調音樂。

故事的發展就像這首曲子一樣,從最開始的暗流湧動,到驚心動魄,最後流入輕鬆舒緩。

情節尚未完全展開,導演早已用音樂暗中指明瞭劇情走向。

就像電影中的伏筆一環扣一環,只要動了第一張牌,多米諾骨網自會順序鋪開。

只有工藝品才可能達到這樣的精秒水準。

《綠皮書》用工藝品的方式解決了放下清高與收起卑劣的人性難題。

為何能解決?

因為清高有清高者的難言說,卑劣有卑劣者的不捨得。

不吃炸雞的雪莉言談舉止十分講究,儼然白人富翁一般。但他的家裡總是空無一人,同胞們不待見他,就連性取向這樣的隱私也會被警察監查。

留不住靈魂的黑人世界、容不下肉體的白人天堂。

諾大的美國竟容不下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雨夜爆發的雪莉是他唯一一次放下自尊,面部的憤懣、酸楚與委屈都在控訴這個世界。

就是這樣一個即高貴又寂寞的雪莉,出於工作原因,不得不找一個粗魯強壯的白人為自己穿越南部的巡演保駕護航。

看似粗魯的託尼,也有著粗俗下的真實與濃情。

兩人間逐漸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

當化學反應觸碰到“放下清高”與“收起卑劣”的難題,難題便有了難題的破題之處。

一個放下清高的方式是“吃炸雞”,一個收起卑劣的方式是“寫情書”。

吃炸雞令雪莉收起傲慢,寫情書讓託尼摒棄偏見。

《綠皮書》給我們講述的,並不止種族平權的“黑白”問題。

是傲慢與偏見的問題,是夢想與勇氣的問題,是自由與希望的問題,是愛與和平的永恆話題。

如果說《教父》是來自19世紀的男人聖經,《綠皮書》則是新世紀的“人性保值手冊”。

保最珍貴的尊嚴和溫情、希望與快樂、浪漫及音樂。

不管這部電影在美國受到何種爭議,私以為,奧斯卡選擇它,即是對現行電影價值取向的反思,也是對政治正確的思辨。

衝突與對立,在《綠皮書》這裡變成了配角。

真善美做底色的情感共鳴才是電影藝術的至上追求。

我們都在反種族主義。

但與其用暴力消滅暴力,不如用更好的方式。

更好的,是用包容化解暴力。

《綠皮書》是一部精美至極的工藝品。

是工業產品,也是藝術作品。

它打磨出了精緻的劇本,操持了一手流利的剪輯,用“換頭術”的特效把阿里的表演與琴替的演奏完美融合在一起。

整部電影節奏循序漸進,故事逐步鋪展,前後照應又細節考究。

無論是劇情、節奏,還是色調,都像是一條涓涓細流,波瀾不驚、細膩且舒緩。

不像一般讓人震撼的電影那樣動輒高潮迭起、反轉不斷,卻能以四兩撥千斤的手段,用平和的語調給人以久久不能忘懷的情感衝擊。

看似探討種族平權與同性戀情,實際上每一點都點到為止,這種恰到到好處的深度保證了片子詼諧輕鬆的基調,又把主題最終落在了美好的情感共鳴上。

我們能從電影的一幀一秒裡感受到雪莉從容下的憤懣、優雅中透露的孤單。

作為一部傳記片,它呈現了一位天才如何靠勇氣披荊斬棘,嘗試改變一個國家。

但天才也有七情六慾。

在那樣的國家環境下,即使給了《綠皮書》,雪莉的靈魂又能安放何處?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雪莉要改變世界,但也需要改變自己。

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給《綠皮書》,不是《綠皮書》的榮幸,只算是奧斯卡的精明。

從《綠皮書》中可以看到,黑白之外,工業與藝術同可兼容。

《綠皮書》用工業的方法完成了一件成功的藝術品。

完美至極,溫柔至極。

謝謝。

電影不太冷

或者搜:zhangzaifvn

/ 承包你全年的趣味片單

/ 電影本可以如此溫暖

去找我玩。









張在凡


《綠皮書》在第9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拿到了最佳影片,而馬赫沙拉-阿里也憑藉這部影片中的角色再度拿到最佳男配角的獎項。

北京時間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開幕,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藉自己在電影《綠皮書》當中的“唐-雪利”角色拿到了最佳男配角的獎項,這也是他自2016年之後再次拿到這一獎項,當時他靠的是電影《月光男孩》當中的角色。

阿里的獲獎令不少人感到興奮,其中就包括了不少籃球界的人士。這些人本身並不是電視劇或者電影迷,但他們都因為籃球而跟阿里有密切的關係。在大學時代,阿里是聖瑪麗學院的一名籃球運動員,他在NCAA一級聯盟征戰四年,也跟同一個賽季的史蒂夫-納什對位了四年。

雖然他在籃球上的成就遠遠比不上後來的兩屆NBA常規賽MVP納什,但走上了演藝道路的阿里還是成就了另一片天。

在大學時,阿里的籃球天賦一般,數據最好的一個賽季出現在大四,但那也不過是在27場比賽裡場均拿到7分和1.8個籃板。阿里是一個身體強壯且意志力堅定的防守悍將。這樣的性格也使得他容易在改變發展方向之後繼續取得成功。

在大學時代,阿里的藝術天分就開始顯現出來。他是隊友們的“御用理髮師”,也是全隊上下最懂得穿衣搭配的人。此外,阿里還喜歡在閒暇時光中通過寫詩來抒發情感,被隊友稱為“文藝青年”。

阿里出演過多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影視作品,比如知名美劇《紙牌屋》、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月光男孩》、《綠皮書》以及最近熱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如果沒有開始當演員,或許阿里會是一個不錯的職業球員,畢竟他大學時代就跟納什有過交手,表現還不錯。


籃圈之上


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綠皮書在電影中是一本專門為黑人所寫的出行指南,記錄了美國南方所有歡迎黑人落腳的地方。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的美國,講述一個上流社會的黑人與一個底層社會的白人,一起前往有嚴重種族歧視的美國南方巡演的故事,是一部輕鬆而溫情的公路片。

馬赫沙拉•阿里所飾演的黑人鋼琴家有著矛盾的雙重身份,在白人所主導的上流社會中,他因黑人身份而無法融入;而在處於底層的黑人中間,他也明顯的格格不入。所以我們看到,一系列矛盾拉扯著這個脆弱的靈魂,直到維果•莫滕森飾演的託尼——這個粗魯的底層白人進入了黑人鋼琴家的生活,他們在旅途中互相影響著、改變著對方。

影片伊始,我們就看到託尼是一個有著種族歧視的白人,迫於生計不得不去做黑人鋼琴家的司機。可當託尼見到黑人彈琴後,被他的才華所折服,原本的歧視立馬消失了。託尼這個角色無疑是討喜的,當我們看到他笨拙地為妻子寫信時,就已瞭然,他粗魯的外表下,是一顆柔軟細膩的內心。所以,他能夠發現鋼琴家的矛盾、苦楚與孤獨,並且帶他走出深陷的泥沼。

但是影片對於探討種族問題還是太淺嘗輒止,在幽默輕鬆的對話中,在闔家歡樂的大結局後,階級衝突和種族問題都被輕輕帶過。而比起在第91屆奧斯卡中同臺競賽的《黑色黨徒》,將種族問題的衝突赤裸裸拍在觀眾眼前,《綠皮書》的處理不如說是一種逃避。打動我們的最終還是託尼和鋼琴家的友誼。


關注頭條號武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影視動態


武俠小王子


簡單分析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綠皮書我覺得更符合大眾視野。

我們知道國內觀眾雖然觀影水平一直在提升,但你要說大多數觀眾會對綠皮書這類文藝片趨之若鶩就說笑了。如果不是得了奧斯卡,這片子在國內能不能上映還是兩說。

我們不必糾結於此片是否政治正確或是所謂的“白人陰謀”,從內心光明的地方出發,簡單的看,這就是一部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互補,相互變得更好的一個故事。一個從不說謊話,但滿嘴忽悠有很強解決問題能力,卻又沒什麼文化每天辛苦養家的白人底層男子,和一個受過高等教育,但位處一個對有色人種歧視極強的年代的尷尬黑人藝術家。兩種各方面完全不同風格的人卻因為心底那一致的善良樸實,最終成為了相互促進自己成長的好朋友,所謂互為良師益友。

看了一堆影評,滿嘴都是演員導演如何如何,拍攝是否政治正確如何……這對中國觀眾來說,重要嗎?我們看一部外語電影,除了逗樂和視覺震撼,如果能給自身帶來教養上的提升那是再好不過,國內大眾為什麼要去探究此片的人種歧視問題?是要考社會學博士還是需要出國移民才這麼喜歡這個研究角度?簡單地看到兩個悲傷而堅強生活的男人,感悟其變為更好的人的過程。我覺得從這個角度向大眾點評更有實際意義。

那些尚未看此片的國內觀眾,推薦看此片,在悲傷生活中那一抹溫馨,不僅可以溫暖著你的心,也可以讓你暖暖的想起所愛的人。



有一說十


綠皮書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之所以說他偉大並不是因為《綠皮書》和其他類似講述種族隔離時期黑人和白人那種尖銳矛盾的電影一樣。

《綠皮書》在電影中把故事背景舉重若輕的表達了出來,但又沒有激化這些矛盾,這點實在是強過太多政治正確的電影了,而男主人公託尼在南下的公路旅行中,經歷過一些事情後發生後的觀念轉變,也表現的極為細緻和精彩,男配鋼琴家雪梨的那種勇氣、格局、壓抑,在影片最後雨天的一段情感爆發真的讓影院的觀眾感受到了,awesome 太棒了!

經典臺詞:我不夠黑、我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那麼我是誰?

整部電影用力剛剛好,節奏把握的驚喜到了秒,把當時那種非常灰暗的歷史背景調侃稱一個接一個充滿溫情和善意的笑點。強烈推進電影院觀看!










某位電影


《綠皮書》獲獎當之無愧,這是時代進步的表現。

黑白配的雙主角電影以前不是沒有過,但是這部影片的人物設定確實有趣。黑人不再是底層,白人也不是高傲的紳士。黑人紳士從小受到貴族教育,同時也沾染了一身的貴族毛病。白人混混無賴苟且的過活,心中的善良與正義感卻也沒有被生活所磨滅。《綠皮書》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真正做到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由於影片一開始就有了對立的人物設定,矛盾是產生衝突的根本,之後的劇情發展就變得極為自然順暢。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自然中還能給觀眾帶來感動。然後我們在反過來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設定是不是就無法造就這樣的電影?影片是否過於依賴於基礎的人物設定?

綠皮書傳達給我們的思想中至少有這麼一條:愛是人類通用的語言。


串聯孤島


1、故事結構設計得很精巧。

絕大多數文學藝術類作品中,衝突是一條核心線。所以如何設計衝突可以奠定整個作品的基調。

本片的主要衝突來源於兩位主角的身份倒置。黑人處於富人圈子,博學、富有、高貴、單純,當起了老闆;白人社會低層,文化水平不高、貧困、市井、老道,成為了僱員。主要是Dr. Don的身份變換,完完全全脫離其種族的刻板印象。放在當時的背景下,變得非常有意思。於是全片變成了黑人指導白人的教養,約束白人的不雅行為,教導白人的寫作;而白人帶著黑人走近大眾世界,去接觸一個更全面的社會。

這個設計不僅可以定下全片溫馨而有趣的衝突主線,也將種族歧視的不合理性這一主題自然而然的嵌入其中:只要接受了良好教育,無論什麼種族的人,都可以變得卓越而優雅;同時,那些自以為優越的族群,也並沒有他們自己想象的那麼高貴。

2、節奏把控得很不錯。

開篇的鋪墊將白人男主雞賊有手段,擅長搞定社會問題的性格一展無疑。接著二人的會面以一種強烈的視覺形式將衝突展現出來。然後每一個小故事大致表述一個主旨,長度適當,且場景各所不同,不會使觀眾感到厭倦。不時的夾雜一些小的笑點。

3、少數情節比較牽強

以炸雞、同性戀被抓、雨中自白三個點最為明顯。

炸雞一段是白人男主打開黑人男主自我世界的第一步,在全片中的位置設計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用炸雞這個帶有刻板印象,且的確和黑人男主身份反差太大的工具來實現太不合適。一方面不太符合全片的主基調:不要用刻板印象去看待某個族群;另一方面,步子未免邁得太大,讓人多少有些不適。

而同性戀被抓真的就完完全全是要蹭個主旋律的感覺。在當時的南方社會環境下,男主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完全這一切行為難度未免太大,無論是尋找到服務來源、跨越不同種族居住區都是問題,還會被抓則更難了。

雨中自白的設置則給人感覺為了後面酒吧一段做個鋪墊而刻意加上的,前後的承接很不自然。尤其是黑人男主自白完之後又走回車裡。

4、主流過度

互助、種族、同性戀、家庭,整個電影的氛圍像極一部春晚:匯聚了各種高大上的價值觀。兩個主角用彼此擅長的能力幫助對方成為更好的自己,並實現了友誼的昇華,對抗並改善了整個社會的不合理之處,最後的家庭聚會簡直拍得像是央視的新年宣傳片。雖然看起來很輕鬆愉快,但多多少少缺少了一些更深刻的思考和衝擊。


總的來說,我個人內心裡給7.5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