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老楊是個不以茶為生,卻又愛茶如痴的非典型愛茶人。在愛茶、習茶、問茶、說茶的過程中,與大多數普通茶友一樣,

在茶上吃過虧、上過當、交過無數學費,產生過迷茫,不知道該怎樣喝到好茶、存放好茶葉。十年後,走出迷茫、痛定思痛,開始組織茶友會、寫作科普文章,將我研究中國茶的經歷、經驗、教訓和全國的廣大茶友交流,求真務實、科學的傳播正確的茶知識。

在老楊的眼中,藏茶不是近幾年因為老白茶的爆紅而興起的熱門茶事。2007年我開始迷上普洱茶、黑茶的時候,身邊的茶友早就開始熱衷於囤茶、藏茶,以求通過將普洱茶、黑茶的新茶通過倉儲轉化為老茶,獲得茶葉價值的增長而盈利。追溯歷史根源,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鄧石海先生等茶界前輩提出普洱茶“越陳越香”、“品老茶、存新茶、喝熟茶”、普洱茶老茶能夠增值等理論以來,中國興起了“老茶熱”,大江南北很多茶友們開始收藏普洱茶。近些年,老白茶、老巖茶、老六堡、老安茶從資深茶友圈小眾分享,走到了茶界全面火熱,進一步推動了全國茶友的藏茶熱情。

存茶是否能夠增值獲利這個話題暫且不談,今天老楊和各位茶友分享作為一名新手該怎樣正確藏茶。

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一、選茶是藏茶的基礎

無論是茶界新人和資深老茶鬼,想通過倉儲轉化獲得優質老茶,就要首先明確一點:只有好的新茶才能陳化出優質老茶。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知名普洱茶老茶的原料來驗證這一點。號級茶、印記茶、88青餅、96真純雅號、97水藍印、99易昌號、大白茶系列、華聯青磚系列等均是普洱圈響噹噹的知名老茶,這些茶品基本上都是選用高品質古樹茶或是古樹、小樹混採茶原料製成,在茶葉原料選擇上都是當年最優質的毛茶原料。

不只是普洱茶陳化出優質老茶需要優質新茶作為基礎,能夠陳化出老茶的白茶、巖茶、六堡茶、安茶、安化黑茶等均是如此。由此我們可以總結這樣一個規律:只有優質的新茶才能陳化出優質的老茶。茶友們在藏茶時,一定要選擇優質的新茶進行倉儲陳化,茶葉原料是優質老茶產生的基礎。

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老楊最近一段時間在研究普洱茶的老茶,對古樹茶、混採茶、臺地茶這三種原料陳化的老茶和中期茶進行了對比,發現古樹茶、古樹小樹混採茶經倉儲後轉化的口感普遍好於同等倉儲條件、相同年份的臺地茶。而且,從目前已知的優質老茶原來產地來看,其多為易武、倚邦等古六大茶山原料和老班章、老曼娥等布朗山區的茶樹原料。老楊個人建議,有條件的茶友在存茶時首選古樹茶,其次是古樹小樹混採茶,儘量少選或不選臺地茶。

白茶在選購收藏茶時,同樣遵循選擇好口感、優質新茶的標準。好的白茶一定是綠色健康的茶,農殘超標的茶品一定不是好白茶,也沒有存儲的意義。好的白茶一定是具有良好香氣口感的白茶。白茶口感普遍較為清淡、滋味較為寡薄,因此好的白茶一定是滋味飽滿、苦澀均衡的茶,生津要快,回甘要明顯,具有良好耐泡度。滋味醇厚的白茶更容易陳化出好茶。能陳化出好茶的白茶一定是具有良好加工工藝的茶。請各位茶友注意,人為採用黑茶、紅茶、高溫高溼等手段模仿老茶的催熟白茶,其藏茶價值不高,儘量不要選用。

針對巖茶而言,內含物質豐富、巖韻明顯的傳統足火正巖茶的藏茶價值更高。六堡茶、安茶、安化黑茶、紅茶等在藏茶時最好選用傳統工藝的優質茶,加工工藝到位的茶品更易於陳化出優質老茶。

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二、倉儲是藏茶的關鍵要素

優秀的倉儲條件才能陳化出優質的老茶。什麼樣的倉儲條件才能存出優質老茶呢?老楊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

1、庫房:庫房應整潔、乾燥、無異氣味,遠離汙染源。庫房的地面應有硬質處理,並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蟲、防塵設施。庫房應具有封閉性,防止日光照射,有避光措施。

黑茶和緊壓茶的庫房應具有通風功能。

2、包裝:茶品的包裝應選用氣密性良好且符合衛生要求的塑料袋(塑料編織袋)或相應複合袋。黑茶和緊壓茶的包裝宜選用透氣性良好且符合衛生要求的材料。

3、溫溼度:現行國家標準《GB/T 30375-2013 茶葉貯存》中對於不同茶類的貯存提出了明確的溫溼度要求,其中:緊壓茶貯存宜控溫度在25℃以下,相對溼度70%以下;白茶貯存宜控溫度在25℃以下,相對溼度50%以下;黑茶貯存宜控溫度在25℃以下,相對溼度70%以下;烏龍茶貯存宜控溫度在25℃以下,相對溼度50%以下。以老楊個人的經驗,國家標準中的茶葉貯藏要求,同樣適用於茶友們個人藏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緊壓茶的貯藏溫溼度適用於普洱茶的生茶貯藏。為了保留生茶新茶的山頭特徵,五年內的新茶可以考慮密封保存減緩轉化速度、防潮、防黴;存儲五年以上的生茶,為了保證轉化速度、防黴,溼度最好能控制在60%-70%之間,不要過度通風。

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三、日常管理是藏茶的重要保證

精心的管理才能陳化出優質老茶。有了好的倉儲條件,還需要有精心的管理才能藏出好茶。茶倉日常需要關注屋舍是否漏水,室內防鼠害、防蟲害、防積水等等。南方茶友需要考慮梅雨天、回南天等連續陰雨天氣和高溫天氣中,茶倉溼度、溫度的控制。北方的茶友要考慮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證茶倉中有適宜的溼度,不要因為茶倉過幹而影響茶品的轉化。另外,茶倉管理中,還要定期“倒倉”,保證倉庫中不同高度、位置茶品的轉化程度均勻一致。

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四、南倉、北倉與“技術倉”

講到藏茶就不能不講茶倉。茶倉根據地理位置不同,由北向南大致可分為:東北倉(西北倉)、華北倉、華東倉(江浙滬一帶)、雲南倉(以昆明為代表,有人稱為昆明倉)、臺灣倉、廣東倉(以廣州和東莞為代表)、港倉、馬來西亞倉(也稱為大馬倉)。倉味規律特點可以總結為:越往東南沿海地區,溼度越高、溫度越高,轉化越快,倉味越重。反之,全年平均溫溼度越低的地方存茶,轉化越慢,倉味越低,口感越純淨。

東北倉(西北倉)、華北倉和昆明倉因氣候乾燥,茶品的轉化速度轉慢,香氣和苦澀滋味保持好,囗感純淨無雜味。但有茶友覺得這兩地存的茶喝起來湯感有些薄利、幹寡、微酸。廣東倉的茶品轉化快,陳味、木香很快顯現,倉儲形成的味道不可避免的會有一點。倉味大多數茶友不喜歡,但也有很多茶友認為廣東倉的倉味不是倉味,是陳味、陳香,是廣東倉最大的魅力。以老楊的個人感受,廣東倉的轉化速度是東北倉的三至五倍。也正是因為這一因素,老楊認為在老茶判斷標準中應該考慮倉儲地點這一因素。

很多茶友談“技術倉”而色變。在老楊看來,正確的“技術倉”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倉儲轉化方式,其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嚴格控制茶葉倉庫的溫溼度和通風量,達到最佳的茶葉轉化環境,以此實現產品的最佳轉化效果。這樣的技術倉才是真正的“技術倉”,藏茶成本高、難度大,不受地域氣候對茶品轉化的影響,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茶品的轉化品質。正確的“技術倉”,老楊個人認為可取,建議有條件的茶友可以嘗試。

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五、家庭藏茶小竅門

根據我與藏茶大家們的經驗交流、總結,老楊梳理出個人家庭儲藏茶葉的幾個小竅門:

1、庫房應整潔、乾燥、無異氣味。白茶最好在單獨的茶室、房間、庫房保存。起居室、客廳、廚房、地下室等家庭專門用房不適合存茶。

2、存茶要注意防潮、防火、防鼠、防蟲、防塵。

3、茶倉應具有封閉性,應防止日光照射。

4、要控制好存茶空間溫溼度,可在存茶空間內設置一個溫溼度表,有條件的茶友可以在茶倉內安裝抽溼機和空調。普洱茶生茶、黑茶、巖茶、白茶的貯存溫度不能超過25℃。普洱茶、黑茶的相對溼度要小於70%,白茶、巖茶的溼度要小於50%.

5、沒有條件單獨設立茶室、茶倉、控制溫溼度的茶友,在藏茶時可以考慮將茶葉放置在無塑化劑、食品級的熟料袋中長期存放。

6、成件、成提、整盒等帶有完整包裝的茶葉,建議不要拆開零存。單片茶餅最好用自封袋密封保存。

7、茶葉怕潮溼和異味,茶葉最好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上,最好架空15公分以上保存。

8、茶葉倉儲需要精心的管理,最好定期檢查。

各位茶友注意:家庭存放白茶在儘量滿足國家標準關於茶葉貯存要求的基礎上,儘可能要讓白茶在“包裝狀態”下貯存。關於白茶應該怎樣存放陳化的問題,老楊曾經專門向福鼎兩大知名的白茶品牌專業人士請教過,他們都認為白茶的轉化不需要空氣過多的介入,應當相對密封保存,防止茶葉跑香、跑味。因此,個人存白茶應該帶原包裝存放,單餅茶應放在自封袋內保存,而不是敞開式的保存;保存白茶的空間也不需要過度通風。

普洱茶在陳化過程中,也不是越通風、越透氣越好,過於通風透氣容易使茶葉跑香、降低滋味。普洱茶在陳化過程中要相對集中存放、生熟茶茶分開、控制通風量、相對通風保存。普洱茶在陳化過程中最好保留原始包裝,成件、成提保存,對於單片茶餅建議裝入自封袋單獨保存。

另外,普洱茶生茶、白茶應與普洱熟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渥堆發酵黑茶分開保存,黑茶中經過發花工藝加工的茯磚茶、六堡茶等茶最好與湘尖茶、安茶、雅安藏茶等無發花工藝的黑茶分開保存,以此保證不同種類茶品原有的品質特徵。

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六、藏茶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口感良好的老茶近些年身價倍增,知名茶品被炒到了天價,這使得各類老茶具有了一定的升值潛力。但是,茶友們請注意,不是所有的老茶都能增值。原料差、倉儲失當、口感不佳的老茶,因其品飲價值低而價格並不會越存越高。垃圾茶即使倉儲了一百年,依然還是垃圾茶。

老茶在陳化過程中受到倉儲條件和管理因數制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數,易受潮發黴變質、生蟲、跑香、串味,因此家庭存茶具有一定的風險。

老茶流通時,需要一定的銷售渠道、庫存數量,個人以投資為目的存茶,在流通變現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存在一定的流通風險。

各位茶友,我們在藏茶的過程中,要明確自身的目的,投資性收藏具有一定風險,需要謹慎投資。但是,如果我們以個人品飲為原則進行藏茶,則會在有好茶喝的基礎上,收穫到臆想不到的藏茶樂趣。

作為一名普洱茶新手,應該怎樣正確藏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