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併入省會濟南,對兩地有哪些好處?濟南是否會因此躋身一線城市?

範柯左


我是一個旅行愛好者,目前已經去過四十多個城市。

早在前幾個月,早有消息稱萊蕪要併入濟南了,今日官宣,所以並不顯得意外。

濟南吞併萊蕪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1.萊蕪面積太小,僅兩千多平方公里,這是國內最小的面積地級市之一。其他還有鄂州,三沙,舟山等

2.濟南要做大省會,眾所周知,濟南是省會城市裡存在感不強的省會,青島,煙臺輕輕鬆鬆壓過風頭,但是,山東的全省GDP可是全國第三,顯然弱省會與這個強省份是不匹配的,這時候做大省會就有必要了,吞併周邊縣市是個好辦法。

3.濟南與萊蕪合併後,面積與省內的青島相當,GDP加起來輕鬆超過省內煙臺,與省內青島相當,屆時,濟南與青島就是雙龍頭,對省內的發展有一定的輻射作用。

綜上所述,萊蕪的合併是必然的結果,我們也期待,濟南會給萊蕪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


旅行詩人安安


萊蕪市併入濟南市,我認為好處是很多的。因為萊蕪在濟南的東南邊,卻是最小的地級市。萊蕪併入濟南,可以將濟南的技術往萊蕪轉移,促進萊蕪更好更快發展。

制約濟南發展的一個問題是濟南城市面積過於狹小,四周環山,這樣雖然使濟南有眾多的風景名勝和泉水,但也導致了濟南沒有城市建設用地。將萊蕪併入濟南市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

濟南在旅遊方面主要是泉水遊。黑虎泉,趵突泉等泉水,給人留下濟南只有泉水這一刻板印象,但萊蕪卻有雪野湖等景點,這樣可以促進濟南旅遊文化的豐富性。未來濟南將會形成上午黑虎泉,趵突泉,下午雪野湖和吳伯簫紀念館的旅遊新格局,此舉將大大促進旅遊事業的發展。

萊蕪雖然是山東省面積最小的市,但人均GDP是較高的,還有萊鋼等企業。濟南的舊動能,比如鋼鐵,可以向萊蕪轉移,這樣濟南就可以集中力氣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濟南的迅速發展。

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濟南到萊蕪的城際鐵路將會聯通萊蕪和濟南。促進兩地之間的交流,將會實現同城效應,實現一體化。這樣,可能從濟南到萊蕪估計也就不到30分鐘的時間,一個人在濟南工作,在萊蕪居住,或者在萊蕪上學,在濟南居住,只用一點兒時間,這完全將會成為可能。

但是關於這一決策,還有一些問題,比如萊蕪的五四學制和濟南的六三學制,怎樣銜接?2019年的萊蕪中考用濟南的題還是自己出題?濟南的部編版教材和萊蕪的魯教版教材怎樣才能銜接?萊蕪的身份證號是繼續用萊蕪的還是?萊蕪的車牌號是由魯s改為魯a是保留原來的魯s車牌號?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慢慢的去解決。 但是我覺得這一個決策永遠是利大於弊的。濟南的明天將會更好。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摩薩德特工2


濟南兼併萊蕪後會加快濟萊兩的經濟建設,促進兩地資源共享,優化濟南城市空間佈局,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充分揮省會城市龍頭輻射和帶動功能作,實現與京津冀地區多樣化、協調發展的格局。

2018年中國城市分級完整名單中:

一線城市是4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

新一線城市15個分別是成都、杭州、武漢、蘇州、長沙、瀋陽、青島、西安、天津、南京、鄭州、寧波、東莞、無錫。

而濟南只排在二線城市

2017年一線城市最後一名的廣州GDP為21503.15億元。

在山東省內的第一位的青島和第二位的煙臺GDP分別是11037億元和7338億元,第三位濟南GDP7200億元,排在山東最右一位的萊蕪僅896億元,濟南與萊蕪的GDP加在一起也不過8000億元。

調整後的濟南下轄10區2縣,面積10244平方公里,人口810萬。在看看青島,青島下轄7區3縣(市),面積11282平方公里,人口929.05萬人。上述數據濟南不要說與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相比,就連省內的青島都無法超過,怎樣才能躋身於一線城市行列。

濟南不要說進入一線城市,於周邊鄭州、青合肥、武漢、南京等城市都差距很大,濟南還先進入新一線城市的行列中,要進入一線城市濟南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晚秋195087521


剛看到新聞,近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正好去年去山東旅遊,去了青島、濟南、威海等幾個城市,青島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感覺威海更為宜居。當時,還問了地陪,怎麼山東省會是濟南,而不是青島。地陪詳細向我解釋了一番,記得還將濟南對標南京、青島對標蘇州。

據山東省有關部門介紹,調整後,濟南市轄10區2縣,面積10244平方公里,區域範圍內人口870萬。濟南、萊蕪地域相連,人緣相親,風俗相近,經濟聯繫緊密,人員往來頻繁。尤其是近年來,山東省大力推進濟萊協作區建設,已初步形成融合發展、一體發展的良好格局。

萊蕪是全國重要的冶鐵中心,還是中國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雙擁模範城。在其境內雪野鎮每兩年舉辦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併入之後,萊蕪將對濟南增色不少。再從人口而言,萊蕪人口135多萬,併入之後,濟南人口將逼近千萬。總之,濟南將具備一線城市的起步雛形。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萊蕪併入濟南成為萊蕪區,對於兩地發展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城市發展的一直都是“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目前如此,未來十幾年也是如此。濟南這些年經濟發展雖然不錯但是與周邊幾個城市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周邊城市鄭州、合肥、青島等等經濟總量都已經陸續超過了濟南,這就使得濟南的發展黯然失色。甚至山東省委曾多次在公共場合指出濟南發展緩慢。合併後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幾點愚見:

第一、快速步入萬億城市行列,加大城市對於各種資源的吸引力。個人覺得隨著未來大城市化是必然趨勢,而能否跨入萬億俱樂部幾乎就是決定了這個城市能否成為大城市的先決條件(或者成為一線城市)。萊蕪2017年GDP總量為896.02億元,濟南市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201.96億元,兩個城市合併後濟南市的GDP總量直接就達到了8000億的大關,甚至於2018年的GDP總量達到9000億是鐵板釘釘事實,在未來兩年內破萬億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人口和產業決定未來城市發展的高度。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萊蕪常住人口為138萬,濟南為735萬左右,可以說就目前的人口數量來說濟南成為人口過千萬的城市還是很困難的,畢竟省內還有青島等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存在。但是合併後,人口數量問題解決了,濟南作為省會的發展高度也就有了。另外萊蕪和濟南的產業融合性很強,根據2017年的產業數據顯示,萊蕪三次產業結構為6.4:55.7:37.9,濟南三次產業構成為4.4:35.7:59.9,可以說萊蕪是一座典型的工業為主的城市,濟南則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合併後兩者產業互補性會很強,如果能夠實現二三產業同步快速發展是最好的。

濟南能否就次進入一線城市不好說,不過未來新一線城市必有一席

因為歷史發展原因濟南的存在感不強是事實存在的,過去被周邊城市認為的老大哥卻一點點的超越。具體原因我們不去贅述,合併後濟南進入新一線是板上釘釘的,但是距離真正的一線城市還是差距巨大的。幾點愚見:

第一、GDP是硬傷。雖然說合並後濟南GDP破萬億指日可待,但是僅僅是拉平了與周邊熱門城市的距離,絕對的優勢還是不具備的,要知道如今一線城市的GDP總量都是2萬億以上。

第二、產業結構還是需要進一步完善。雖然說目前來看濟南的產業結構還算不錯,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不錯,但是距離真正一線城市還是有差距的。要知道一線城市都具有自己獨特的中心特點,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深圳是創新中心,廣州是商業中心等等,而濟南是一個什麼樣的中心?定位還是不準確是關鍵。

第三、人口還是關鍵。濟南雖然說合並了萊蕪但是人口數量還是沒有破千萬,要知道一線城市的人口數量哪個不是1000萬以上(甚至是2000萬左右),足夠的人口數量才會帶動更多的產業發展,帶來足夠的消費和吸引足夠的資源。

綜上,個人覺得濟南合併後城市發展固然會不錯,躋身所謂新一線城市幾乎板上釘釘,但是距離真正的一線城市還是有差距的,需要加油,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濟南城市發展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勇曉談壹貳叄


萊蕪合併到濟南,是省會城市的重大利好。

在沒有萊蕪之前,濟南市區的地理位置狹小,東西長南北短,大家戲稱為大油條。這樣的地理位置嚴重限制了濟南的發展空間。而濟南的其他周邊縣市,濟陽商河經濟發展落後,長清平陰也是非常發展乏力,只靠著章丘拉動也是很困難。

萊蕪合併後,不光是經濟總量得到巨大提升,經濟的拉動也是巨大的提升。萊蕪的發展可以向西推動,和濟南章丘合併形成東部經濟體一體化發展。這樣的空間讓濟南的拉動得到巨量的驅動力,百利而無一害。

濟南要是成為一線城市,單憑萊蕪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齊河的補充,才能在東西兩個方向得到推動,那是長久的發展戰略,這裡就不多談了。


就著大蒜和咖啡


靴子終於落地了!26年的地級萊蕪走進歷史!

萊蕪併入濟南的傳聞由來已久,關於它的合併一直沸沸揚揚挑逗著萊蕪人民。實際上,在推動萊蕪併入濟南的問題上,歷屆政府都有過這種設想和規劃,也做了很多努力,只是一直沒有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萊蕪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鋼鐵之城,因鋼而設,因鋼而興,它雖然體量不大,在山東省內城市地位當中也缺乏足夠的存在感,但它畢竟是一個地級城市的架構,不是一個小縣城,牽一髮而動全身,背後的角力並不簡單。萊蕪存在的價值,大家都看在眼裡,對於資源愈加匱乏的省會濟南來講,萊蕪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限制的作用!

濟南一直很尷尬!覬覦萊蕪的區域空間和發展縱深,但又無法表現的太急切,但省府態度和推進力度又模稜兩可,遲遲不見動作。在數輪的發展浪潮當中,老大哥都掉隊了,青島自不必說,二弟煙臺也開始掉打,更難堪的是三弟濰坊在身後追的要命。省會老大哥有苦難言。

從去年開始,隨著省會大員的易主,強勢山東的發展宏圖豪情滿懷,省會大哥要雄起,在省裡出臺的新舊動能轉換規劃方案中,萊蕪劃入濟南終於理想照進現實!

行政區劃調整,對於兩城來講都是重大利好,濟南的雄心有了施展的空間,萊蕪的邊緣化有了新的改觀!


元芳有看法


萊蕪併入濟南可以說是大勢所趨,現如今,全國各省的發展形勢都是在努力打造強省會模式,那麼在這種形勢下,通過數據的對比,濟南無疑是非常尷尬的,所以,要想突破瓶頸,獲得更大,更長遠的發展,萊蕪併入濟南是勢在必行的。

很多人都在說這次撤市是讓萊蕪抱上了大腿,這種說法我認同,但更重要的是濟南因此而獲得了更多的人口,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讓濟南看到了突破發展瓶頸的希望。雖然形式上來說是萊蕪併入濟南,但我認為,這一次的區域調整兩地的地位是平等的,並非僅僅是以強並弱,這與當年的“三分巢湖”是截然不同的。

在山東省內,民眾對於濟青的省會之爭可以說一直都是焦點話題,其原因就在於兩地的經濟發展問題。我個人認為,省會的確立並不能僅從經濟角度考慮,濟南自古以來便是山東的中心城市,建國後,更是山東的政治中心,雖然目前濟南因各種原因,發展受限,但是,濟南作為省會,是當之無愧的。其實,我們單純的去將濟青做比較是很不公平的,青島之所以能夠強盛,除了它自身的地域優勢,更多的還是在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因為我們目前還處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若是閉關鎖國呢,青島還能像現在這樣嗎?

好了,話題扯遠了,我們言歸正傳。萊蕪併入濟南,可以說是讓萊蕪獲得了新生,萊蕪作為地級市僅僅26年的歷史,而這26年裡,萊蕪幾乎依靠著鋼鐵行業來維持經濟,雖說現在是改革開放,可是,我個人認為,萊蕪更像是處在改革開放以前的發展模式上,產業結構單一,民眾思想封閉,對於新興產業缺乏足夠的關注以及政策的扶持力度,這樣的模式也就導致著萊蕪缺乏了作為地級市最基本的吸引力,缺乏人才,缺少外來人口這些發展經濟最基本的要素,我們可以用10個字來形容萊蕪的發展“鋼興則地興,鋼衰則地衰。”

萊蕪併入濟南後,濟南勢必會將部分大型傳統產業遷至萊蕪,雖然這些傳統工業會給萊蕪帶來更重的環境汙染,可是,伴隨著這些產業而來的是大量的勞動力,大量的外來人口。其實,汙染問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去面對的,就如同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倫敦一樣,當時的倫敦是世界著名的“霧都”,但是,現在呢?“先汙染,後治理”,汙染問題是發展中,我們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而現如今的萊蕪,更需要的是大量的外來人口,這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要素,縱觀全國,有哪一個區域的發展不是在依靠著外來人口進行?所以,要想讓以後得萊蕪發展的更好,我們就必須要付出代價。

濟南目前的發展受限於自身地理位置以及環境承載力,但是,這並不代表濟南就失去了自身的吸引力,傳統工業遷至萊蕪,濟南便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去吸引更多的新興產業,促使濟南更好的完成新舊動能轉換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從而使得濟南突破發展瓶頸,獲得更大,更長遠的發展,新的萊蕪區,鋼城區也必須依靠濟南的帶動,才能使得兩區獲得更好的發展。

“GDP”越高就一定會越好嗎?我個人認為,“GDP”的本身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但是其內在的東西卻是應該讓我們真正去思考的,比如其組成結構,就像曾經的萊蕪一樣,鋼鐵行業佔據了當地GDP中多少比重,這樣的比重是否是合理的,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是否是有利的……

說了這麼多,碼字挺累的,歸根結底,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萊蕪人,從感情上講,是很不舒服的,但是,從理性上講,我非常支持萊蕪併入濟南,當然,結果如何,我們誰也不得而知,不過,我個人非常期待。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


用戶7796674806722


據新華社1月9日消息,近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這一調整,對於濟南市向著特大城市目標邁進有著積極意義。

畢竟濟南、萊蕪地域相連,人緣相親,風俗相近,經濟聯繫緊密,人員往來頻繁。尤其是近年來,山東省大力推進濟萊協作區建設,已初步形成融合發展、一體發展的良好格局。而將萊蕪併入濟南後,更加有利於進一步優化濟南市城市空間佈局,更好發揮省會城市的帶動、示範、輻射作用。這對於萊蕪地區的發展來說,也可以起到拉動作用,將萊蕪一併納入到濟南的發展框架體系之中。

尤其重要的是,萊蕪併入濟南之後,濟南市轄10區2縣,面積10244平方公里,區域範圍內人口870萬,這意味著濟南向著特大城市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根據2014年國家對城市等級標準進行了調整:城區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是超大城市,城區人口在500-1000萬的是特大城市,城區人口在100-500萬的是大城市。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濟南城區人口為390萬人,屬於大城市,但並未進入特大城市範圍。而在萊蕪併入濟南後,這顯然有利於濟南市城區範圍的擴大,為濟南躋身特大城市創造條件。

至於濟南會不會因此躋身一線城市,就目前來說,恐怕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的四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城區人口都在千萬以上,屬於超大城市,這顯然不是濟南所能夠達到的。更重要的是,這四大城市在全國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僅包括四大城市的經濟實力,更包括其對全國的輻射作用。這顯然不是當下的濟南所具備的,也不是將萊蕪併入濟南後,濟南就能夠具備的。在躋身一線城市的路上,濟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皮海洲


成為一線城市現階段只是個口號,合併萊蕪,濟南城市空間大了、人口多了、GDP增加了,僅此而已。眼下,濟南當務之急是確認支撐整個城市崛起的增量從哪裡來?濟南未來支柱產業是什麼?過去十年,鄭州、合肥、武漢這一輪崛起,靠的是新增加的一批企業以及圍繞他們發展起來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富士康)之於鄭州、新一代信息技術(京東方、科大訊飛)之於合肥,集成電路產業(長江存儲)之於武漢。除了現在的浪潮、中國重汽之外,未來濟南有什麼?難道又成立一批諸如山東鋼鐵集團、山東機場集團、山東港口集團?還是又搬遷一批金融機構?靠行政整合而不是市場行為,吸兄弟城市的血,給自己臉上貼金?一線城市不但要實現自我造血還要實現對外輸血,這一點上不光濟南,青島也差的很遠。一線城市,山東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