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抑鬱症居然治錯了?!

最近在工作在經常會遇到以前診斷過抑鬱症的患者來複診或者住院,但其中有一部分是曾經存在躁狂或者輕躁狂表現,但仍在使用抗抑鬱藥物治療,所以我們要重新考慮患者疾病的診斷,究竟是單純的抑鬱發作還是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是以顯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變為主要特徵,臨床上表現為情感高漲或低落,伴有相應的認知和行為改變,可有精神病性症狀,有反覆發作的傾向,間歇期完全緩解。而所謂的情感高漲或低落相對應的就是我們說的輕躁狂發作、躁狂發作、抑鬱發作和比較特殊的同時存在兩種發作的混合發作。

多年的抑鬱症居然治錯了?!

雙相情感障礙的發作形式

我們常說的抑鬱症,其實還是單相的抑鬱發作,主要治療以抗抑鬱藥物為主。但如果患者整個病程存在躁狂或輕躁狂表現,並且持續4天以上,就要考慮患者的診斷是否為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發作了,如果確實為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發作和抑鬱發作嚴格上說算是兩種不同的精神疾病了。

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發作的診斷還是很困難的,一項來自芝加哥74名首發非雙相抑鬱住院病人患者15年隨訪研究表明,即使在精神醫學相對發達的美國,診斷一個雙相抑鬱的患者往往需要7.5年以上,且還要平均發作3次,警告3個精神科醫生後才能確診。而在確診雙相抑鬱之前往往都會被診斷為抑鬱障礙,焦慮障礙,物質濫用/依賴,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症等其它精神障礙。

多年的抑鬱症居然治錯了?!

芝加哥單相抑鬱症患者隨訪研究

其實雙相障礙的識別還是有一定經驗可尋的。比如發病年齡,雙相障礙的起病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以前,甚至高峰年齡為15-19歲,而單項抑鬱發作的起病年齡一般在30歲,所以我們常說發病年齡早是雙相障礙的高危因素,即使現在表現為單項抑鬱發作,未來也會存在一定轉躁風險,演變為雙相情感障礙。

多年的抑鬱症居然治錯了?!

雙相情感障礙.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另一個可供識別的特點是雙相障礙的患者很多都有過去在精神科治療的病史及使用抗抑鬱藥物治療的經歷,而往往會表現為“難治性抑鬱”,初時起效快,後來很快出現治療抵抗,抗抑鬱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病程遷延或病情逐漸加重,運用抗抑鬱藥物治療有時候會出現明顯的情緒突然高漲表現,往往患者覺得自己“突然活過來了”,甚至因此感謝醫生快速的治好了自己的抑鬱症,其中個別患者在堅持服用抗抑鬱藥時會表現為明顯的躁狂發作。

所以,也就引出了兩種疾病最大的區別,藥物治療的選擇。抑鬱發作的治療選擇是抗抑鬱藥物,但雙相障礙抑鬱發作的治療則不建議使用抗抑鬱藥物,而是以心境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心境穩定劑的選擇一般為丙戊酸鈉或碳酸鋰或拉莫三嗪或兩者的聯合或三者的聯合,抗精神病藥物則推薦富馬酸喹硫平、奧氮平。當然根據躁狂或輕躁狂還要區分雙相Ⅰ型和雙相Ⅱ型,兩者之間還有具體的推薦藥物,這些就要靠你的醫生來幫助你選擇了。

多年的抑鬱症居然治錯了?!

雙相障礙正確診斷需要時間長,確診率低,誤診率高,漏診率高,常在臨床上表現為“難治性抑鬱”,所以,如果你既往病史中曾經有過持續4天以上的輕躁狂表現,或者持續一週以上的躁狂表現,而這個信息又恰好忘記跟你的主治醫生說,一定要補充給你的醫生,可能因此你的治療計劃會有很大的調整,對治療你的抑鬱症狀可以說事半功倍。

我是一名從醫多年的精神科醫生,如果有這方面的疑問自己無法判斷可以私信我留言,說明你的詳細病史,我來幫你分析一下拿個主意。

#清風計劃#

多年的抑鬱症居然治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